一种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1256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用于研究输电导线在风雨耦合作用下可能诱发的风雨致振现象。包括:试验台主体结构、模拟降雨装置、模拟风速系统、导线架结构和导线位置调整及测试装置。模拟降雨装置的喷头可随管道支架水平移动以与调节出风口的距离,所述设备水源来自水槽并由其侧边水泵供给。喷头模拟的降雨经过导流槽后回收到水槽,实现水循环使用。导线架设置在中间实验区域两侧,设有两级高度调节,包括支架与底座连接处的粗条螺钉和支架顶部的微调螺钉,输电导线经弹簧悬挂于导线架的矩形框中。另外,压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置于输电导线的两端,用以测量气动力系数、振动位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振模拟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高压、特高压输电网络逐渐规模化、智能化,这使得输电塔-线体系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呈现塔杆高耸、导线截面粗大等问题。这使得塔线体系柔性特征愈发凸显,易受到外部载荷影响。特高压输电导线在风雨耦合的环境中,多次呈现大幅的振动现象。国内外少数学者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发现其诱发机理可能为风雨致输电导线气动力失稳。该大幅振动现象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即将开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一大隐患。而国内尚无针对一种输电导线的风雨致振实验的相关实验设备。因此,为揭示其诱发机理,有必要搭建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输电导线风雨致振实验装置。其可以模拟强风、降雨,微风有雨,中风有雨及强风有雨等多种工况。在多种工况下,通过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等测量输电导线的面内气动力系数、振动幅值、速度及加速度,并可根据需要测量输电导线的面外振动气动力系数、振动幅值、速度及加速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主体结构,包括导流槽、刻度板,所述导流槽设置在试验台主体结构下端,包括边缘导流部分;所述刻度板设置在侧主板边中间部位,中部设有竖直的长条状通孔,可随导线水平旋转而在侧主板上滑动,滑动距离可由侧主板滑动副附近的刻度值读出,用以计算风偏角;循环降雨装置,包括水泵、水槽、喷头、水管管道、降雨调节箱,所述水泵安装在试验台主体结构后方的水槽边,与水管管道以软管连接;模拟风速系统,包括风筒、风机、风速调节变频箱和风机工作台,风机固定在风机工作台上,风机工作台台面设有凹槽,用于放置风速调节变频箱和降雨调节箱;风筒与风机相连,风筒保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实验时风通过风筒吹入试验台主体结构,通过风速调节变频箱调节风速;导线架结构,包括底座、支架、粗调螺钉,底座与支架相连,由粗调螺钉夹紧,调整支架高度时可松开粗调螺钉,调节到位后拧紧;输电导线振动测试装置,设置在导线架上,与导线连接。进一步,导线架设有两级高度调节,包括支架与底座连接处的粗调螺钉和支架顶部的微调螺钉;输电导线经弹簧悬挂于导线架的矩形框中。进一步,压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置于输电导线的两端,用以测量气动力系数、振动位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循环降雨装置实现循环利用雨水,节约水资源,且可远离水源进行实验;模拟风速系统提供稳定的定向风;试验台主体结构可显示输电导线的横向偏角,同时保证雨水飞溅不出实验区;导线架结构为输电导线和输电导线振动测试装置提供支撑,其高度可调,可完成导线的纵向倾斜。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实验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仅7m2左右;2.有独立的循环降雨系统,可远离水源进行实验,半封闭结构使水循环流失大大减少;3.流场尾部开放,防止干扰尾流影响气动力参数;4.导线位置和走向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整,满足不同攻角和风偏角要求;5.导线架设有横向振动扩展孔,可扩展同时测量横向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是导线极限风偏角β位置示意图;图3是导线极限倾角α位置示意图;图4是模拟风速系统的主视图;图5是模拟风速系统的俯视图。其中,1为风筒,2为风机,3为风速调节变频箱,4为降雨调节箱,5为风机工作台,6为导线架支架,7为弹簧,8为导线架粗调螺钉,9为导线架底座,10为降雨架,11为引水槽工作台,12为出风口板,13为进水管,14为水槽,15为入风口板,16为导线,17为GB_M5-S螺钉,18为拐角锁紧销,19侧副板,20为刻度板,21为GB_M6-S螺钉,22为侧主板,23为引水槽,24为水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1.导线架结构:由导线架支架[6]、弹簧[7]、导线架粗调螺钉[8]、导线架底座[9]、微调节螺钉(M6-S)[21]及导线构成。导线架底座与导线架支架相连,由导线架粗调螺钉夹紧,粗调高度时可松开,调节后拧紧。导线由其上下两根弹簧拉扯至导线架矩形支架的中部,可做自由振动。高位弹簧上方通过微调节螺钉与导线架支架相连,通过旋转微调节螺钉来调整高位弹簧拉力,从而微调导线高度。2.试验台主体结构,包括导流槽、刻度板,所述导流槽设置在试验台主体结构下端,包括边缘导流部分。刻度板中部打细长通孔,以备导线穿过,孔边有刻度,调整导线倾角时可参照读数;刻度板可随导线水平旋转而在侧主板上滑动,滑动距离可由侧主板滑动副附近的刻度值读出,用以计算风偏角。3.模拟风速系统:由风筒[1]、风机[2]、风速调节变频箱[3]和风机工作台[5]组成。风机固定在风机工作台上,工作台台面靠柜门处预留两个调速箱的凹槽,用来放置风速调节变频箱和降雨调节箱。风筒与风机相连,风筒保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实验时风通过风筒吹入实验区,风速通过调节箱调节。4.循环降雨系统:由降雨架[10]、引水槽工作台[11]、进水管[13]、水槽[14]、引水槽[23]和水泵[24]构成。降雨架上部安装有降雨所需喷头,架体中空,可直接做导管使用;其可通过软管与水泵出口相连。引水槽安装在引水槽工作台上,中部微凸出,保证降雨可顺势滑入边槽内,并从引水槽尾部的出口流出。水槽位于引水槽的尾部下方,用于承接流出引水槽的降雨并储存之,以备循环再利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对本专利技术实验流程进行详细说明:1.固定导线:根据附图1,导线[16]穿过两侧刻度板[20],且两端被4根弹簧[7]固定在导线架支架[6]中部;2.调整导线位置:a)水平调整:移动导线架底座[9]可调整如图2所示的风偏角β,同时刻度板[20]随导线平移至合适位置固定,可在刻度板滑动副位置读出两边偏移量,从而确定β角;b)高度调整:按先后次序分别调整粗调螺钉[8]和微调螺钉(M6-S)[21]调节如附图3所示导线的倾角α,其读数可根据刻度板长条状通孔的刻度读出;3.调节风速:风机[2]通电后开始送风,可通过调节风机工作台[5]上的变频箱[3]改变风机[2]转速,从而改变风量及风速;4.调节降雨:通电后,水泵[24]开始从水槽[14]中抽水并送入降雨架[10]。调节风机工作台[5]上的降雨调节箱[4],可改变水泵[24]的转速,从而调节降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主体结构、模拟降雨系统,模拟风速系统,导线架结构以及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完整的循环降雨装置,包括水泵、水槽、喷头、水管管道,所述水泵安置试验区后方水槽边,与水管管道以软管连接;导线架结构,包括粗、细调节螺钉、底座和支架;试验台主体,包括导流槽、可活动挡雨板,所述导流槽设置在试验区域下端,包括边缘导流部分,所述挡雨板设置在试验区域两边中间部位,与外围围墙连接,可做水平位移;输电导线振动测试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导线架上,与导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导线用风雨致振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主体结构,包括导流槽、刻度板,所述导流槽设置在试验台主体结构下端,包括边缘导流部分;所述刻度板设置在侧主板边中间部位,中部设有竖直的长条状通孔,可随导线水平旋转而在侧主板上滑动,滑动距离可由侧主板滑动副附近的刻度值读出,用以计算风偏角;循环降雨装置,包括水泵、水槽、喷头、水管管道、降雨调节箱,所述水泵安装在试验台主体结构后方的水槽边,与水管管道以软管连接;模拟风速系统,包括风筒、风机、风速调节变频箱和风机工作台,风机固定在风机工作台上,风机工作台台面设有凹槽,用于放置风速调节变频箱和降雨调节箱;风筒与风机相连,风筒保证风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孟超刘衍平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