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9590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上料装置,包括螺旋上料机和与其下端连接的料斗,料斗内设置了一个机械手,机械手安装于向下延伸的曲轴臂下端,曲轴臂中部安装在支撑机座的支撑台一侧,曲轴臂上端与变速箱通过连杆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机械手的使用,代替了人工搅动投料操作,既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解决了下料不均的问题,同时使员工不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焙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焙烧过程中使用螺旋上料机投料时,为了使投料速度均匀,通常先把料倒进料斗里,再通过螺旋上料机均匀输送。由于有的物料有一定粘度,且流动性很差,需要有专人不停的搅拌投料,劳动强度非常大,工作环境温度还非常的热,投料速度时大时小,很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设备投料时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投料过程中能够取代人工搅拌动作的螺旋上料装置。 一种螺旋上料装置,包括螺旋上料机和与其下端连接的料斗,料斗内设置了一个机械手,机械手安装于向下延伸的曲轴臂下端,曲轴臂中部安装在支撑机座的支撑台一侧,曲轴臂上端与变速箱通过连杆相连。 机械手为倒置漏斗形,机械手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曲轴臂下端。 料斗为漏斗形,下料口设置于料斗底部,下料口与螺旋上料机的下端连接。 本技术于料斗内部设置一机械手,代替了人工搅动投料操作,既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解决了下料不均的问题,同时使员工不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I是螺旋上料机,2是料斗,3是下料口,4是机械手,5是支撑机座,6是变速箱,7是曲轴臂,8是连杆,9是固定杆,10是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螺旋上料装置,由螺旋上料机I和与其下端连接的料斗2构成,料斗2为漏斗形,并于底部设置下料口 3,螺旋上料机I的下端与下料口 3连接,料斗2内设置了一个机械手4,该机械手4可设置为倒置漏斗形,通过固定杆9固定于曲轴臂7下端,曲轴臂7的中部安装在支撑机座5的支撑台10 —侧,曲轴臂7的上端与一变速箱6通过一连杆8相连接。 当变速箱6工作时,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杆8 一起转动,进而带动曲轴臂7左右摆动,机械手4在曲轴臂7左右摆动的惯性下完成自动拨动物料的动作,被拨动均匀的物料被机械手4拨动至下料口 3,进而通过螺旋上料机I输送出去。 本技术通过在料斗内部设置一机械手,代替了人工搅动投料操作,既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解决了下料不均的问题,同时使员工不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上料装置,包括螺旋上料机(1)和与其下端连接的料斗(2),其特征在于:料斗内设置了一个机械手(4),机械手(4)安装于向下延伸的曲轴臂(7)下端,曲轴臂(7)中部安装在支撑机座(5)的支撑台(10)一侧,曲轴臂(7)上端与变速箱(6)通过连杆(8)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上料装置,包括螺旋上料机(I)和与其下端连接的料斗(2),其特征在于:料斗内设置了一个机械手(4),机械手(4)安装于向下延伸的曲轴臂(7)下端,曲轴臂(7)中部安装在支撑机座(5 )的支撑台(10 ) —侧,曲轴臂(7 )上端与变速箱(6 )通过连杆(8 )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州张坤王月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雪山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