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靠背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9305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椅靠背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上部靠背管、下部靠背管和旋钮机构,所述下部靠背管的上端设有背管座,所述上部靠背管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背管座相匹配的连接头,所述旋钮机构包括螺杆、螺母柱、调节旋钮和紧定螺钉,所述螺母柱位于所述连接头内部,所述螺杆分别穿过所述背管座、连接头以及连接头内的螺母柱后,通过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调节旋钮紧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椅靠背调节装置可以实现靠背角度的调节,并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靠背角度的需要,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椅靠背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大多数的伤残人士而言,因受身体灵活度限制,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而在轮椅上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势必也会引发疲劳,严重者,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消化和肠胃功能减慢、骨质疏松等症,体质严重下降,这对原本伤残的人来说身心均不利。因此为了尽可能地让使用者在轮椅上可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并让伤残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或变换坐姿,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多种具备椅背角度调节功能的轮椅。授权公告号为CN20162490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轮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包括支撑杆、推管、铰链和调节件;其中,铰链具有固定端、旋转端和铰接部,固定端固定在轮椅支撑杆上,其上端自竖直方向向后呈弧形间隔分布有若干卡槽,旋转端固定在推管上,且在铰接部的上方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向下的侧壁上具有一开槽;调节件包含弹簧、推钮及滚柱,弹簧位于容置空间内,其一端与推钮的杆体抵接,另一端顶触于容置空间的底部;推钮的杆体上形成一楔形面,楔形面的起始端位于容置空间的开槽处;滚柱嵌置于开槽处,其上表面与楔形面的起始端接触,下表面落入任一卡槽内。该专利虽然能够完成轮椅靠背角度的调节,但是,该轮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的结构比较复杂。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靠背调节装置,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椅靠背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上部靠背管、下部靠背管和旋钮机构,所述下部靠背管的上端设有背管座,所述上部靠背管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背管座相匹配的连接头,所述旋钮机构包括螺杆、螺母柱、调节旋钮和紧定螺钉,所述螺母柱位于所述连接头内部,所述螺杆分别穿过所述背管座、连接头以及连接头内的螺母柱后,通过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调节旋钮紧固连接。进一步,所述背管座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对称两侧面上各设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凹口的下方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进一步,所述连接头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平行方向上设有第三通孔,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方向上设有第四通孔,在所述第三通孔的上方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相对应。进一步,所述螺母柱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调节旋钮上设有锁紧孔,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后,所述紧定螺钉穿过所述锁紧孔将所述螺杆与所述调节旋钮锁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椅靠背调节装置当旋转调节旋钮时,由于调节旋钮和螺杆被紧固,螺杆会同步旋转,而螺杆旋转时螺母柱由于固定了旋转方向,所以螺母柱沿着螺杆前后摆动,螺杆前后摆动时带动上部靠背管绕螺丝中心线旋转,从而实现了轮椅靠背角度的调节,并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靠背角度的需要,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轮椅靠背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轮椅靠背调节装置中的旋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将本专利技术轮椅靠背调节装置应用在轮椅中的一种轮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轮椅的单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轮椅的轮轴组件和支撑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的轮椅的靠背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椅靠背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扶手61、上部靠背管62、下部靠背管63、旋钮机构64和靠背垫65。其中,旋钮机构64包括螺杆641、螺母柱642、调节旋钮643和紧定螺钉644,上部靠背管62的上端与靠背扶手61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旋钮机构64与下部靠背管63的上端连接。下部靠背管63的上端设有背管座,该背管座设有凹口 631,该凹口 631的对称两侧面上各设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632,该凹口 631的下方在与第一通孔632垂直方向上设有第二通孔633。上部靠背管62的下端设有与背管座相匹配的连接头,该连接头在与第一通孔632平行方向上设有第三通孔623,在与第一通孔632垂直方向上设有第四通孔622,在第三通孔623的上方设有第五通孔621,当该连接头放入背管座内时,第二通孔633和第四通孔622正好相对应,第一通孔632和第五通孔621正好相对应,螺母柱642上设有可让螺杆641穿过的第六通孔6421,调节旋钮643上设有锁紧孔6431。组装时,先将螺母柱642放置在第三通孔623内,然后将连接头放入背管座内,再将螺丝1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632和第五通孔621与螺母13拧紧,此时上部靠背管62和下部靠背管63连接成一体,再将螺杆641依次穿过第二通孔633、第四通孔622和第六通孔6421后与调节旋钮643连接,再用紧定螺钉644穿过锁紧孔6431将螺杆641和调节旋钮643锁紧。当旋转调节旋钮643时,由于调节旋钮643和螺杆641被紧固,螺杆641会同步旋转,而螺杆641旋转时螺母柱642由于固定了旋转方向,所以螺母柱642沿着螺杆641前后摆动,螺杆641前后摆动时带动上部靠背管62绕螺丝12中心线旋转,由于靠背垫65是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同时连接在上部靠背管62和下部靠背管63上,当上部靠背管62发生角度改变时,靠背垫65上部会随着上部靠背管62的角度改变而改变,从而满足使用者的不同的靠背角度需要,进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使用者想要调整靠背角度时,只需旋转调节旋钮643就能将靠背的角度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操作简便,而且结构也简单。现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椅靠背调节装置应用到一种轮椅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该轮椅包括:大车轮1、车架2、椅座3、万向轮组4、扶手组件5、靠背调节装置6、轮轴组件7、X支撑架8、护裙板9、脚踏板10和移动连件15。其中,车架2包括支撑管21、腿托管22和脚托管23。万向轮组4包括轮组连接件41、轮组旋转机构42、轮叉43和小车轮44。扶手组件5包括扶手51、扶手连接管52、扶手后接件53和扶手支撑件54。靠背调节装置6包括靠背扶手61、上部靠背管62、下部靠背管63、旋钮机构64和靠背垫65。轮轴组件7包括轮轴夹块71、轮轴管72和轮轴支架73。大车轮I分别位于车架2的左右两侧,大车轮I的外侧还设有半径小于大车轮的手轮11,当没有旁人推动时,使用者可以自行用手通过手轮11使轮椅行进。椅座3和护裙板9都位于车架2的上方,靠背调节装置6、护裙板9和椅座3围成一个可供使用者坐下的空间。扶手组件5位于靠背调节装置6的左右两侧,轮轴组件7位于椅座3的下方并设置于车架2上,X支撑架8也位于椅座3的下方,其一侧的上端与轮轴夹块71固定连接,下端与轮轴管72的下端固定连接,当轮轴组件7移动时,X支撑架亦随轮轴组件7 —起移动,从而能确保整个轮椅的合理受力。下部靠背管63的下端设置有移动接头,该移动接头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移动滑槽,移动连件15的一端与轮轴管72的下端一侧轴接,另一端设置于移动滑槽内,并且可在该移动滑槽内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可用螺钉将移动连件固定在该移动滑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轮椅的稳固性。靠背调节装置6中的上部靠背管62的上端与靠背扶手61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旋钮机构64与下部靠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椅靠背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上部靠背管、下部靠背管和旋钮机构,所述下部靠背管的上端设有背管座,所述上部靠背管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背管座相匹配的连接头,所述旋钮机构包括螺杆、螺母柱、调节旋钮和紧定螺钉,所述螺母柱位于所述连接头内部,所述螺杆分别穿过所述背管座、连接头以及连接头内的螺母柱后,通过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调节旋钮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尔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进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