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8096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椅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管和轮轴组件,所述轮轴组件包括轮轴夹块、轮轴管和轮轴支架,所述轮轴夹块的一端与所述轮轴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支撑管上并且能沿所述支撑管水平移动,所述轮轴支架套接在所述轮轴管上并且能沿所述轮轴管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椅调节装置可以实现轮椅座高和旋转中心点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实现轮椅座高及旋转中心点调节的一种轮椅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有许多种类型的轮椅,通常,轮椅具有供使用者坐的座位,与座位相连的靠背,与靠背相连的手柄,如果需要,轮椅还可设置脚架等部件。公开号为102860905A的一种可调整重心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和轮组,所述轮组包括前轮和后驱动轮,所述轮椅本体包括:支撑单元和调整单元,其中,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背插下连接件,其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调整块,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背插下连接件上,其上设有一排水平调整孔或一滑动槽;侧连接件,其从轮椅前端至后端相对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在与所述背插下连接件连接端有一水平部分;所述的调整单元,其包括:一四杆机构和与其相连的一支撑轮,用以在调整重心时支起所述轮椅本体及后驱动轮,使所述后驱动轮脱离地面。该专利技术采用四杆机构支起轮椅,使得轮椅重心可由乘坐者自己调整,且具有倾斜安装的杆,减少了后驱动轮的半径,降低了轮椅的重心,结构紧凑。但是,该专利技术在改变轮椅的重心时,通过支撑轮支起所述轮椅本体及后驱动轮,使所述后驱动轮脱离地面,调整完后再将轮椅本体及后驱动轮放到地面,轮椅座位高度没有改变,另外轮椅的旋转中心点也不能改变。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轮椅座高及旋转中心点调节的一种轮椅调节装置,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椅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管和轮轴组件,所述轮轴组件包括轮轴夹块、轮轴管和轮轴支架,所述轮轴夹块的一端与所述轮轴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支撑管上并且能沿所述支撑管水平移动,所述轮轴支架套接在所述轮轴管上并且能沿所述轮轴管上下移动。进一步,所述支撑管沿其水平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孔之间具有统一的相等间距。进一步,所述轮轴夹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应的第一通孔。进一步,所述轮轴管的侧面沿其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圆弧口,所述多个圆弧口之间具有统一的相等间距。进一步,所述轮轴支架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圆弧口相应的第二通孔,另一端设有用于放置轮椅大车轮的轴承孔。进一步,该装置包括护裙板,所述护裙板的下端与所述轮轴夹块连接。进一步,所述护裙板沿其竖直方向上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孔之间具有统一的相等间距。进一步,所述轮轴夹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应的第三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椅调节装置中的轮轴组件包括轮轴夹块、轮轴管和轮轴支架,轮轴支架套接在轮轴管上,轮轴管上设有多个圆弧口,利用紧定螺钉穿过圆弧口将轮轴支架固定在轮轴管上,由于有多个圆弧口,所以可以将轮轴支架固定在轮轴管上的不同位置,而轮轴支架安装有大车轮,当在轮轴管上上下移动轮轴支架的位置时,大车轮也会跟着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实现轮椅座高的调节;又由于支撑管沿其水平方向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可将轮轴夹块固定在支撑管上的不同位置,轮轴夹块和轮轴管固定连接,而轮轴支架套接在轮轴管上,当在支撑管上前后移动轮轴夹块的位置时,大车轮也会跟着前后移动,从而可以实现轮椅的旋转中心点的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轮椅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轮椅调节装置加上护裙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将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应用在轮椅中的一种轮椅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轮椅的单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轮椅的靠背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靠背调节装置中的旋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的轮椅的扶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轮椅调节装置包括:支撑管21和轮轴组件,其中,轮轴组件包括轮轴夹块71、轮轴管72和轮轴支架73。轮轴夹块71 一端套接在支持管21上,另一端与轮轴管72固定连接,护裙板9与轮轴夹块71可拆卸连接,轮轴支架73的一端套设于轮轴管72上,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轮椅大车轮的轴承孔。支撑管21上沿其水平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11,该多个第一定位孔211之间具有统一的相等间距,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定位孔之间的间距可不等。护裙板9的下端沿竖直方向上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孔91,该多个第二定位孔91之间具有统一的相等间距,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二定位孔之间的间距可不等。轮轴管72的侧面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圆弧口 721,该多个圆弧口 721之间具有统一的相等间距,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多个圆弧口 721之间的间距可不等。轮轴夹块71的上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定位孔211相应的第一通孔711和与第二定位孔91相应的第三通孔712,轮轴支架73上设有与圆弧口 721相应的第二通孔731。在组装时,先将轮轴夹块71套夹在支撑管21上,再利用紧定螺钉通过第一通孔711和第一定位孔211将轮轴夹块71紧固在支撑管21上,由于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11,所以可将轮轴夹块71固定在支撑管21的不同位置上,当轮轴夹块71在支撑管上前后移动调节时,轮轴管72和轮轴支架73随轮轴夹块71 一起移动,安装在轮轴支架73 —端的大车轮也会跟着一起沿支撑管21前后移动,从而实现轮椅旋转中心点的调节。将轮轴支架73套设在轮轴管72上,用螺杆分别穿过第二通孔731和圆弧口 721与螺母拧紧,即可实现轮轴管72和轮轴支架73的紧固连接,由于有多个圆弧口 721,所以可将轮轴支架73安装在轮轴管72上的不同位置,当轮轴支架73顺着轮轴管72上下移动调节时,安装在轮轴支架73一端的大车轮也会跟着轮轴支架73 —起沿轮轴管7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轮椅座高的调节。当将本专利技术应用在轮椅中,就能实现轮椅座高和旋转中心点的调节,并且可共时调节,也可单独调节其中一个,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舒适性调节,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现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椅调节装置应用到一种轮椅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该轮椅包括:大车轮1、车架2、椅座3、万向轮组4、扶手组件5、靠背调节装置6、轮轴组件7、X支撑架8、护裙板9、脚踏板10和移动连件15。其中,车架2包括支撑管21、腿托管22和脚托管23。万向轮组4包括轮组连接件41、轮组旋转机构42、轮叉43和小车轮44。扶手组件5包括扶手51、扶手连接管52、扶手后接件53和扶手支撑件54。靠背调节装置6包括靠背扶手61、上部靠背管62、下部靠背管63、旋钮机构64和靠背垫65。轮轴组件7包括轮轴夹块71、轮轴管72和轮轴支架73。大车轮I分别位于车架2的左右两侧,大车轮I的外侧还设有半径小于大车轮的手轮11,当没有旁人推动时,使用者可以自行用手通过手轮11使轮椅行进。椅座3和护裙板9都位于车架2的上方,靠背调节装置6、护裙板9和椅座3围成一个可供使用者坐下的空间。扶手组件5位于靠背调节装置6的左右两侧,轮轴组件7位于椅座3的下方并设置于车架2上,X支撑架8也位于椅座3的下方,其一侧的上端与轮轴夹块71固定连接,下端与轮轴管72的下端固定连接,当轮轴组件7移动时,X支撑架亦随轮轴组件7 —起移动,从而能确保整个轮椅的合理受力。下部靠背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支撑管和轮轴组件,所述轮轴组件包括轮轴夹块、轮轴管和轮轴支架,所述轮轴夹块的一端与所述轮轴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支撑管上并且能沿所述支撑管水平移动,所述轮轴支架套接在所述轮轴管上并且能沿所述轮轴管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尔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进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