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283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包括底盘、过滤层、净化装置、内部电极、盖以及抽风机,所述底盘、过滤层、净化装置和盖由下而上顺次配合设置,内部电极设置在净化装置内,过滤层包括3-5层叠放的波纹网状玻璃纤维密织垫层、多孔陶瓷过滤层,多孔陶瓷过滤层设置在过滤层的净化装置一侧,波纹网状玻璃纤维密织垫层设置在过滤层的底盘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净化空气在初步出去固形杂质后,在静电场中以带电水进一步吸附除去空气中雾霾尘埃等杂质,从而达到高效除杂净化空气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液体空气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空气除杂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液体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家电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吸附技术、负(正)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超结构光矿化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等;材料技术主要有:光触媒、活性炭、极炭心滤芯技术、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器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为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这些空气净化器毫无疑问在具有良好的净化功效的同时,其价格也同样较为昂贵的,而价格较低的净化器其净化效果并不突出。而且过滤部件需要频繁更换,否则就无法达到有效的净化效果,甚至会出现再次污染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空气净化器,使用方面简单,成本低廉,无需频繁更换价格昂贵的主要结构部件,在利用过滤层初步除去空气中较大的杂质后,利用电极产生的静电场和带电水进一步地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杂质,从而能够提高空气净化质量,同时还可以根据空气中杂质物的主要组成来调整净化器中水的组成,达到吸附甲醛等酸性杂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包括底盘、过滤层、净化装置、内部电极、盖以及抽风机,底盘、过滤层、净化装置和盖由下而上顺次配合设置,内部电极设置在净化装置内,过滤层包括3-5层叠放的波纹网状玻璃纤维密织垫层、多孔陶瓷过滤层,多孔陶瓷过滤层设置在过滤层的净化装置一侧,波纹网状玻璃纤维密织垫层设置在过滤层的底盘一侧。经多层玻璃纤维密织垫层滤除加大颗粒的杂质后,再进入多孔陶瓷过滤层进行过滤,可以提高过滤效率的同时,还防止堵塞多孔陶瓷过滤层,同时便于清洗,多孔陶瓷过滤层在需要清洗时直接在反向用水或者气体进行反向冲洗即可,而玻璃纤维密织垫层则同样可以进行简单刷洗即可,在污染严重时则可以直接替换,降低多孔陶瓷过滤层的替换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采用的波纹网状玻璃纤维密织垫层相互之间能够相互齿合,固定连接性能好,从而使得净化器具有更为稳定的结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优选,多孔陶瓷过滤层的原料(wt.%)组成为石英砂50-60%、精磨硅藻土 20-30%、精磨粘土 5-15%、白炭黑2_3%以及致孔剂7_10%,其中致孔剂包括纤维状纤维素浆和碳酸氢铵,石英砂的粒径为100-200微米,精磨硅藻土和精磨粘土的粒径均为1-10微米,纤维状纤维素浆与碳酸氢铵的添加质量质量比为1: (2-4)。本方案通过利用细颗粒的精磨硅藻土和精磨粘土在烧结时更易熔化从而吸附到大颗粒石英砂的特性,从而形成多孔的效果,同时配合纤维状纤维素浆料在坯体中分散后形成掺杂物,再经过碳化和富氧灼烧后除去从而形成多孔,并且碳酸氢铵干燥过程中结晶析出和烧结中气化除去,利用气体的排除能够有效地提高多孔陶瓷中开口气孔的比例,从而提升多孔陶瓷过滤层的过滤效果,提升过滤效率。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优选,多孔陶瓷过滤层的制备方法为:1)将原料中的石英砂、精磨硅藻土、精磨粘土和白炭黑干态混合均匀得到干料,将碳酸氢铵添加到纤维状纤维素浆中搅拌均匀形成致孔剂浆料;2)将步骤I)混合好的干料逐渐加入到致孔剂浆料中,同时搅拌或添加水,在干料与致孔剂浆料混合均匀后得到的物料保持湿润但无液态水渗出;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保温保湿20-30min (通过保温保湿可以使得物料中碳酸氢铵在物料中充分扩散,而不会局部浓度过高以致形成空穴缺陷,避免影响干燥过程中纤维状结晶的生长)得到熟料;4)将步骤3)得到的熟料制成多孔陶瓷过滤层坯体后,在恒温环境下低速脱除环境中的水分以缓慢稳定地脱除滤层坯体中的水分直至滤层坯体干燥(这里通过在恒温环境下缓慢地脱除坯体放置环境中的水分一即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使得坯体中碳酸氢铵的浓度缓慢提升,促进碳酸氢铵结晶晶核的形成,并且促进纤维状针晶的生长,在坯体内形成众多的微细的晶须状碳酸氢铵结晶,避免因过快脱水而无法结晶生长为针须状或者坯体内外除水不一致发生破裂,影响坯体质量,过慢则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但是纤维状针晶生长效果更好,开口孔形成更为一致均匀);5)将步骤4)得到的干燥后的滤层坯体进行烧结即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优选,步骤5)烧结包括顺次进行的碳化步骤、贫氧烧结步骤、富氧烧结步骤,碳化步骤在贫氧环境下600-800摄氏度灼烧15-30min(除去低挥发物质以及碳化坯体中的纤维状纤维素,起到初步碳化膨化和与陶瓷材料间松脱的作用,便于在烧结过程中烧透,保证烧结的质量),贫氧烧结步骤为在1300-1700摄氏度中贫氧焰灼烧3-4h,富氧烧结步骤为在800-1200摄氏度下富氧火焰灼烧40-60min (通过在富氧火焰中灼烧,通过与氧气反应可以有效除去残留的碳包括纤维素碳化成碳和部分白炭黑,并且利用形成的碳氧化物气体,催生开口气孔,形成贯通的孔道,以提升过滤层的质量)。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优选,底盘为下端封底上端开口的中空筒体,底盘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 ; 抽风机设置在底盘内并且向上方排气。底盘位于装置最下端,其内部放置抽风机将污染气体(如室内空气)吸入。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优选,过滤层设置在底盘上部,并且过滤层下表面朝向底盘内,过滤层上表面朝向净化装置。过滤层放置在底盘与净化层中间,为将一些大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优选,净化装置为中空的桶形,净化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底部的微孔,净化装置可以用来盛装净化用液体(如水等),其底部设置微孔起到通气作用的同时利用水的表面张力不渗漏,空气通过小孔可以产生小气泡使空气与水较为充分的接触; 内部电极并列设置在净化装置内,内部电极之间有间距(内部电极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使净化装置内部的水带电,并且可以形成静电场,从而达到吸附雾霾尘埃,净化空气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优选,盖设置在净化装置上部并且盖上设置有空气出口,空气出口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气方向(如调整通道方向或者设置偏转用的叶片),以起到调节方向提高舒适性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材料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便于更换维护,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于使用环境空气污染物只需要调整净化装置中液体的成份就可以做成适应性的调整,使用成本低廉,无需频繁更换过滤部件,并且安全性好,内部电极连接到1.2V安全电压,可以使水不被电解而使水带静电形成稳定的除杂电场。【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 图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实施例的底盘的主视图; 图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实施例的底盘的俯视图; 图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实施例的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空气净化器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空气净化器,包括底盘、过滤层、净化装置、内部电极、盖以及抽风机,所述底盘、过滤层、净化装置和盖由下而上顺次配合设置,所述内部电极设置在净化装置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包括3‑5层叠放的波纹网状玻璃纤维密织垫层、多孔陶瓷过滤层,所述多孔陶瓷过滤层设置在过滤层的净化装置一侧,所述波纹网状玻璃纤维密织垫层设置在过滤层的底盘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佳纳余旭东赵晶陈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