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控振荡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272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控振荡器电路,解决了现有压控振荡器的谐波抑制度低的问题。其方案是,包括电位器RV1、电位器RV2、电阻R1-R6、电容C1-电容C11、三极管Q1、电感L1-电感L6和变容二极管D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原有的压控振荡器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高矩形系数的低通-带通滤波电路,使产生的变化的振荡频率,经低通-带通滤波电路滤波后,输出稳定的波形,提高振荡器的谐波抑制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振荡器电路
,尤其是一种压控振荡器电路
技术介绍
压控振荡器重要应用于电子领域,其作用是将直流功率转换成射频功率,如彩色电视接收机高频头中的本级振荡电路、各种自动频率控制系统中的振荡电路、锁相环路(PLL)中所用的振荡电路均为压控振荡器,尤其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压控振荡器是无线通信的重要器件,特别是在锁相环电路、时钟恢复电路和频率综合器电路等更是重中之重。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压控振荡器电路(申请号:201320313951.5 ;公布号:CN203352538 U),该压控振荡器电路是一个共基极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调节第一电位器RWl可以改变三极管VTl的静态工作电流,从而改变振荡器输出信号幅度,第四电容C4和第三电容C5决定振荡器的反馈系数,其取值也会影响振荡器信号输出的幅度,调节第二电位器RW2,可以改变振荡电路的总电容,使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发生变换,构成压控振荡器。该压控振荡器具有振荡频率易于调节,高频特性好的优点,但其谐波抑制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压控振荡器电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压控振荡器的谐波抑制度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位器RVl、电位器RV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三极管Q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感L5、电感L6和变容二极管D1,所述的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电容Cl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Vl的最小值端,电位器RVl的滑动触头连接电位器RVl的最大值端,电位器RVl的最大值端接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电源VCC,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还连接电感LI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还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感LI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一端还连接变容二极管Dl的一端,变容二极管Dl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还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一端还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V2的最大值端,电位器RV2的最大值端连接电位器RV2的滑动触头,电位器RV2的最小值端接电源VCC,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还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还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感L4的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还连接电容ClO的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和电容ClO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感L6的一端,电感L6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和电容ClO的另一端还连接电容Cll的一端,电容Cll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ll的一端为信号输出端VOUT。本技术结构简单,在原有的压控振荡器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高矩形系数的低通-带通滤波电路,使产生的变化的振荡频率,经低通-带通滤波电路滤波后,输出稳定的波形,提高振荡器的谐波抑制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压控振荡器电路连接图。图2为本技术的的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和图2给出,本技术,包括电位器RVl、电位器RV2、电阻Rl、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三极管Q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感L5、电感L6和变容二极管Dl,所述的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电容Cl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Vl的最小值端,电位器RVl的滑动触头连接电位器RVl的最大值端,电位器RVl的最大值端接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电源VCC,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还连接电感LI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还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感LI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一端还连接变容二极管Dl的一端,变容二极管Dl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还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一端还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V2的最大值端,电位器RV2的最大值端连接电位器RV2的滑动触头,电位器RV2的最小值端接电源VCC,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还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还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感L4的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还连接电容ClO的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和电容ClO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感L6的一端,电感L6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和电容ClO的另一端还连接电容Cll的一端,电容Cll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ll的一端为信号输出端VOUT。本技术在使用时,电路加电后,调节电位器RVl可以改变三极管Ql的静态工作点,即静态工作电流,进而改变振荡器输出信号幅度,电容C4和电容C5的大小决定振荡器的反馈系数,电容C4和电容C5的大小同时也影响振荡信号的输出幅度,调节电位器RV2的大小,可以改变变容二极管Dl的反向工作电压,改变振荡电路的总电容,使振荡器振荡频率发生改变;产生的振荡频率经低通-带通滤波电路滤波,由电感L2、电容C7、电感L3与电容C8组成的第一谐振滤波电路,电感L5、电容C9、电感L6与电容Cll组成的第二谐振滤波电路,但第一谐振滤波电路和第二谐振滤波电路之间存在杂散电容,要将杂散电容吸收在内,需在第一谐振滤波电路和第二谐振滤波电路之间加个并联谐振电路,该并联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控振荡器电路,包括电位器RV1、电位器RV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三极管Q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感L5、电感L6和变容二极管D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V1的最小值端,电位器RV1的滑动触头连接电位器RV1的最大值端,电位器RV1的最大值端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VCC,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还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还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一端还连接变容二极管D1的一端,变容二极管D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还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一端还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V2的最大值端,电位器RV2的最大值端连接电位器RV2的滑动触头,电位器RV2的最小值端接电源VCC,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还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还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感L4的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还连接电容C10的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的公共端连接电感L6的一端,电感L6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还连接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1的一端为信号输出端VOUT。...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鹏娜邢丽赵伟柯蔡红赵戈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