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控电子振荡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513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控电子振荡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稳压管、灯泡、电位器、光敏电阻、光耦器和双向可控硅,主要是由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稳压管、二极管和第二电容组成电源电路,交流电源电压将第一电容降压、稳压管稳压、二极管整流和第二电容滤波后,输出直流+5 V电压,为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由光敏电阻、电位器、晶体管及外围相关元件构成超低频振荡电路,调节电位器的电阻值,可改变振荡器的频率及光控灵敏度,具有运行稳定、频率调节方便的优点,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光,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电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控电子振荡器电路
技术介绍
振荡器是用来产生重复电子讯号(通常是正弦波或方波)的电子元件。其构成的电路叫振荡电路。能将直流电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交流电信号输出的电子电路或装置。种类很多,按振荡激励方式可分为自激振荡器、他激振荡器;按电路结构可分为阻容振荡器、电感电容振荡器、晶体振荡器、音叉振荡器等;按输出波形可分为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振荡器。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阻容振荡器、电感电容振荡器、晶体振荡器、音叉振荡器,采用光控的振荡器较少,而且技术不够先进,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应当进行不断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光控电子振荡器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稳压管、灯泡、电位器、光敏电阻、光耦器和双向可控硅,交流电源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灯泡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光耦器内发光管的负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的第一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光耦器内发光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的第二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耦器内感光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和所述灯泡的第二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一种光控电子振荡器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由光敏电阻、电位器、晶体管及外围相关元件构成超低频振荡电路,调节电位器的电阻值,可改变振荡器的频率及光控灵敏度,具有运行稳定、频率调节方便的优点,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光,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至第三电容C3、晶体管VT、二极管D、稳压管DW、灯泡EL、电位器RP、光敏电阻RG、光耦器VL和双向可控硅SCR,交流电源AC的一端同时与灯泡EL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AC的另一端同时与稳压管DW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光敏电阻RG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光耦器VL内发光管的负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双向可控硅SCR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稳压管DW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同时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滑动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光敏电阻RG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晶体管VT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VT的第一基极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光耦器VL内发光管的正极连接,晶体管VT的第二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光耦器VL内感光管的发射极同时与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光耦器RG内感光管的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与双向可控硅SCR的第二端和灯泡EL的第二端连接。本技术主要是由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稳压管DW、二极管D和第二电容C2组成电源电路,交流电源AC电压将第一电容C1降压、稳压管DW稳压、二极管D整流和第二电容C2滤波后,输出直流+5 V电压,为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供电。由光敏电阻RG、电位器RP、晶体管VT及外围相关元件构成超低频振荡电路,调节电位器RP的电阻值,可改变振荡器的频率及光控灵敏度。本技术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第一电阻R1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三电阻R3为500Ω、第四电阻R4为2kΩ、第五电阻R5为27kΩ、第六电阻R6为200Ω、第一电容C1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100uf、晶体管VT为双基极晶体管、二极管D型号为IN4001、稳压管DW型号为2CW1、灯泡EL为3W、电位器RP为300kΩ、光敏电阻RG为通用光敏电阻、光耦器VL型号为TLP112A、双向可控硅SCR型号为MCR100-6/0.8A/400V。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控电子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稳压管、灯泡、电位器、光敏电阻、光耦器和双向可控硅,交流电源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灯泡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光耦器内发光管的负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管的第一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光耦器内发光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晶体管的第二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耦器内感光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耦器内感光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和所述灯泡的第二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控电子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稳压管、灯泡、电位器、光敏电阻、光耦器和双向可控硅,交流电源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灯泡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光耦器内发光管的负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展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