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025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驱动机构、机械推动机构及触点机构,磁路驱动机构、机械推动机构均安装在基座内,触点机构嵌在基座上,其末端位于基座内并通过机械推动机构与磁路驱动机构连接,磁路驱动机构包括励磁线圈、铁心、外磁轭铁套、外磁轭铁套、磁极片及永磁体,基座另由磁屏蔽壳体包覆,磁屏蔽壳体包括磁屏蔽层及硬质保护层,磁屏蔽层嵌于硬质保护层中。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方面有效的减小了驱动磁力漏磁损耗,提高了磁力性能,另一方面使磁驱动部分等位于磁保持继电器内部的零部件具有较高的抗外界磁力干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磁力系统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属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结构中,一般均是基座部分、磁路驱动部分、推动部分及接触部分构成,其中的磁路驱动部分是为磁保持继电器提供运动力的主要机构,其工作时一方面需要利用到电磁力,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到永磁体磁力,同时其内部零部件多为高导磁材料制备而成,因此磁路驱动部分在使用时会发生较为严重的漏磁现象,从而降低磁驱动力,并最终导致磁保持继电器工作状态不稳定或动作反应拖拉,灵敏度不足,与此同时,当磁保持继电器工作环境中有较强的磁场作用力时,你内部的永磁体及导磁性零部件均会收到外界磁场的干扰,从而导致磁路驱动部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一方面可以克服自身漏磁现象,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抵抗外界磁场干扰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方面有效的减小了驱动磁力漏磁损耗,提高了磁力性能,另一方面使磁驱动部分等位于磁保持继电器内部的零部件具有较高的抗外界磁力干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磁力系统运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座、磁路驱动机构、机械推动机构及触点机构;所述的磁路驱动机构、机械推动机构均安装在基座内,所述触点机构嵌在基座上,所述触点机构的末端位于基座内并通过机械推动机构与磁路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磁路驱动机构包括励磁线圈、铁心、外磁轭铁套、内磁轭铁套、磁极片及永磁体,其中所述的励磁线圈环绕在铁心外侧;所述铁心安装在内磁轭铁套中,并与内磁轭铁套对称轴同轴分布;所述的外磁轭铁套套在内磁轭铁套外围,并与内磁轭铁套对称轴同轴分布,并分布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间距不低于I毫米,所述铁心两端分别与磁极片连接,且两磁极片均位于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之间位置;所述永磁体以铁心轴芯对称安装在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侧边位置,且所述永磁体分别与外磁轭铁套、内磁轭铁套相抵;所述外磁轭铁套外另设防漏磁套,所述外磁轭铁套与防漏磁套呈“十”字型分布,所述的基座另由磁屏蔽壳体包覆,所述的磁屏蔽壳体包括磁屏蔽层及硬质保护层;所述磁屏蔽层嵌于硬质保护层中,并距硬质保护层外表面最小距离不低于0.1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内另嵌呈环形分布的防漏磁铁芯。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械推动机构与触点机构接触面处设压紧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磁屏蔽壳体的壳体厚度不低于I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磁轭铁套、内磁轭铁套和防漏磁套结构形同,且均为密闭矩形或圆形的环形结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方面有效的减小了驱动磁力漏磁损耗,提高了磁力性能,另一方面使磁驱动部分等位于磁保持继电器内部的零部件具有较高的抗外界磁力干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磁力系统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磁路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路驱动机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如图1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1、磁路驱动机构2、机械推动机构3及触点机构4,磁路驱动机构2、机械推动机构3均安装在基座I内,触点机构4嵌在基座I上,其末端位于基座I内并通过机械推动机构3与磁路驱动机构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I另由磁屏蔽壳体包覆,磁屏蔽壳体包括磁屏蔽层5及硬质保护层6,磁屏蔽层5嵌于硬质保护层6中,并距硬质保护层6外表面最小距离不低于0.1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I内另嵌呈环形分布的防漏磁铁芯7,机械推动机构3与触点机构4接触面处设压紧弹片8,磁屏蔽壳体壳体厚度不低于I毫米。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磁路驱动机构2包括励磁线圈21、铁心22、外磁轭铁套23、内磁轭铁套24、磁极片25及永磁体26,其中所述的励磁线圈21环绕在铁心22外侧,铁心22安装在内磁轭铁套25中,并与内磁轭铁套25对称轴同轴分布,外磁轭铁套24套在内磁轭铁套25外围,并与内磁轭铁套25对称轴同轴分布,并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夕卜磁轭铁套24与内磁轭铁套25间距不低于I毫米,铁心22两端分别与磁极片25连接,且两磁极片25均位于外磁轭铁套23与内磁轭铁套24之间位置,永磁体26以铁心22轴芯对称安装在外磁轭铁套23与内磁轭铁套24侧边位置,并分别与外磁轭铁套23、内磁轭铁套24相抵,外磁轭铁套23外另设防漏磁套27,外磁轭铁套22与防漏磁套27呈“十”字型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磁轭铁套23、内磁轭铁套24和防漏磁套27结构形同,且均为密闭矩形或圆形的环形结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方面有效的减小了驱动磁力漏磁损耗,提高了磁力性能,另一方面使磁驱动部分等位于磁保持继电器内部的零部件具有较高的抗外界磁力干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磁力系统运行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座、磁路驱动机构、机械推动机构及触点机构;所述的磁路驱动机构、机械推动机构均安装在基座内,所述触点机构嵌在基座上,所述触点机构的末端位于基座内并通过机械推动机构与磁路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磁路驱动机构包括励磁线圈、铁心、外磁轭铁套、内磁轭铁套、磁极片及永磁体,其中所述的励磁线圈环绕在铁心外侧;所述铁心安装在内磁轭铁套中,并与内磁轭铁套对称轴同轴分布;所述的外磁轭铁套套在内磁轭铁套外围,并与内磁轭铁套对称轴同轴分布,并分布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间距不低于1毫米,所述铁心两端分别与磁极片连接,且两磁极片均位于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之间位置;所述永磁体以铁心轴芯对称安装在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侧边位置,且所述永磁体分别与外磁轭铁套、内磁轭铁套相抵;所述外磁轭铁套外另设防漏磁套,所述外磁轭铁套与防漏磁套呈“十”字型分布,所述的基座另由磁屏蔽壳体包覆,所述的磁屏蔽壳体包括磁屏蔽层及硬质保护层;所述磁屏蔽层嵌于硬质保护层中,并距硬质保护层外表面最小距离不低于0.1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座、磁路驱动机构、机械推动机构及触点机构;所述的磁路驱动机构、机械推动机构均安装在基座内,所述触点机构嵌在基座上,所述触点机构的末端位于基座内并通过机械推动机构与磁路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磁路驱动机构包括励磁线圈、铁心、外磁轭铁套、内磁轭铁套、磁极片及永磁体,其中所述的励磁线圈环绕在铁心外侧;所述铁心安装在内磁轭铁套中,并与内磁轭铁套对称轴同轴分布;所述的外磁轭铁套套在内磁轭铁套外围,并与内磁轭铁套对称轴同轴分布,并分布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间距不低于I毫米,所述铁心两端分别与磁极片连接,且两磁极片均位于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之间位置;所述永磁体以铁心轴芯对称安装在外磁轭铁套与内磁轭铁套侧边位置,且所述永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众友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