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来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是一种碳纤维布和纳米硅形成的复合负极极片。
技术介绍
自从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率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并将其商品化以来,锂离子电池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今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民用及军用的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电池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比能量输出;航空航天能源要求电池具有循环寿命,更好的低温充放电性能和更高的安全性能;电动汽车需要大容量、低成本、高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的电池。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的是石墨类碳材料,具有较低的锂嵌入/脱嵌电位、合适的可逆容量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Ah/g,因而限制了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能量便携式移动电源的需求。同时,石墨作为负极材料时,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膜(SEI)。固体电解质膜是电解液、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等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1)复合原丝制备:将碳纤维可纺沥青加热融化,按照沥青:硅粉=1:0.01~0.1的比例加入纳米硅粉,搅拌均匀,通过纺丝机制得含纳米硅粉的沥青纤维原丝;(2)原丝预氧化:将沥青纤维原丝在空气中升温至高于沥青软化点10~50℃的温度下处理3—24小时,进行氧化处理;(3)预氧丝布制备:将氧化处理完毕的原丝进行牵切制条、纺纱织布得到预氧丝布;(4)碳化处理:将预氧丝布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1~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 ℃~1300 ℃,高温保持0.5~5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碳纤维布;(5)分切制片:将碳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1)复合原丝制备:将碳纤维可纺沥青加热融化,按照沥青:硅粉=1:0.01~0.1的比例加入纳米硅粉,搅拌均匀,通过纺丝机制得含纳米硅粉的沥青纤维原丝;(2)原丝预氧化:将沥青纤维原丝在空气中升温至高于沥青软化点10~50℃的温度下处理3—24小时,进行氧化处理;(3)预氧丝布制备:将氧化处理完毕的原丝进行牵切制条、纺纱织布得到预氧丝布;(4)碳化处理:将预氧丝布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1~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1300℃,高温保持0.5~5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碳纤维布;(5)分切制片:碳化处理后得到的碳纤维布,分切成小片;(6)极耳粘接:在分切的小片上粘接极耳,最终得到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碳纤维布负极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