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7044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将含硒废水调节pH为7~9,在臭氧反应器中进行臭氧氧化,将亚硒酸根离子(SeO32-)氧化为硒酸根离子(SeO42-),然后经过好氧生物处理,进入絮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搅拌,固液分离,得到除硒后废水。该方法对于废水中的硒去除率高,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高浓度的含硒废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水体遭受硒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水体中硒超标的现象也日趋普遍。含硒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硒和应用硒的行业,如冶炼含硒金属矿石、炼油、火力发电、制造硫酸、颜料及特种玻璃等行业。煤矿开采废水中硒浓度一般为3~330μg/L,金矿开采废水中硒浓度一般为200~33000μg/L,炼油废水中硒浓度通常为170~4900μg/L,天然富硒地区的排灌水硒浓度也会高达300μg/L。根据对炼化企业的调查研究,炼厂电脱盐出水和汽提净化水中硒含量较高,含量约为300~500μg/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总硒一级排放标准为<0.1mg/L;《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2)中规定,总硒排放标准为<0.1mg/L。硒作为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厂区排放口采样)为:一级标准0.1mg/L、二级标准0.2mg/L。硒的毒性和生物利用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状态。在多数情况下,硒是以硒酸根离子(SeO42-)与亚硒酸根离子(SeO32-)两种形式共存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均是水溶性的,高浓度时对生物具有毒性。元素硒因为不溶于水,通常被认为无生物利用性。硒化氢(H2Se)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气体,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成无毒的单质硒。在强还原条件下,它会形成不溶性金属硒化合物沉淀。含硒废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法、生物法和絮凝沉淀法等方法。离子交换法除硒是利用阴离子树脂与含硒原水充分接触,交换树脂有选择的吸收水中的硒酸根离子,从而达到去除水中硒的目的,该方法去除硒不仅效果好,操作简单,而且水中残留硒浓度低,能满足水质标准的规定含量。但离子交换法成本较高,对原水的固体颗粒及其他杂质含量要求高,很难工业化应用。在生物法中,采用一般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将可溶性硒还原为单质硒,硒酸根离子和亚硒酸根离子都能通过还原为单质硒而去除。对于浓度较低的含硒废水,尽管单独通过厌氧生物反应能使硒浓度降到限值以下,然而,硒浓度相当高的废水或硒浓度存在变化的废水,由于负荷变化等原因会使得生物处理变得不稳定,处理过程也难以保持稳定,硒浓度很难始终保持在允许值以下。在絮凝沉淀法中,通常是向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金属盐,使该金属盐与可溶性硒反应生成不溶性硒化合物,以不溶性硒化合物形式去除残留的可溶性硒,但是当污染物以硒酸盐(SeO42-)形式存在时,硒的去除率非常有限。CN102358653A提供了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两级除硒来处理含硒废水:首先调节废水pH为1-4,加入还原剂除硒,还原剂采用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然后加入铁盐及调节剂,将pH调节至8-10,利用其水解产物的吸附作用来进行深度除硒。CN1279652A公开了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其将废水中加入氯化铁、高锰酸钾,产生二氧化锰沉淀,将硒带出。但是以上两种方法仅对亚硒酸盐的去除有效,当污染物以硒酸盐(SeO42-)形式存在时,硒的去除率非常有限。文献“含硒废水处理新方法”(《中国环保产业》,2008年,第9期,35~39页)中介绍了一种含硒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将厌氧生物处理、絮凝沉淀和介质过滤相结合,能将含硒废水中硒酸盐、亚硒酸盐和总硒浓度降到0.1mg/L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该方法采用含硒废水直接进入厌氧反应,没有前处理,由于厌氧生物的耐受性有限,因此不能处理高浓度的含硒废水;此外,当废水中硒浓度过高或硒浓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厌氧反应可能受到影响,若六价硒没有完全还原成四价硒,并存在于厌氧出水中,会给后续絮凝反应的药剂选择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对于废水中的硒去除率高,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高浓度的含硒废水。本专利技术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将含硒废水调节pH为7~9,在臭氧反应器中进行臭氧氧化,将亚硒酸根离子(SeO32-)氧化为硒酸根离子(SeO42-),然后经过好氧生物处理,进入絮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搅拌,固液分离,得到除硒后废水。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的含硒废水中,硒以硒酸根离子(SeO42-)与亚硒酸根离子(SeO32-)的摩尔比为1:110-110:1,优选1:20-50:1,含硒废水中总硒的浓度一般不超过79000μg/L,含硒废水来源于冶炼含硒金属矿石、炼油、火力发电、制造硫酸、颜料及特种玻璃等行业。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根据含硒废水的实际pH值,通过加入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水溶液等碱液或盐酸、硝酸等酸溶液对含硒废水pH值进行调节。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的臭氧反应器采用柱状臭氧反应塔或者接触氧化池,臭氧氧化剂由臭氧反应器外连接的臭氧发生器提供。本专利技术方法中,臭氧与亚硒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为1:4~1:2。本专利技术方法中,臭氧氧化时间为5-20分钟。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好氧生物处理采用流化床生物膜法(MBBR),好氧生物处理在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中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温度为35~40℃,溶解氧浓度为2~4mg/L,pH值为6~8。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好氧生物处理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生物接触氧化法、MBBR(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或S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法等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的好氧生物为常用好氧生物菌群,优选取自含硒环境的好氧生物菌群。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优选对好氧生物进行驯化处理,驯化处理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驯化方法。具体过程为:利用采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驯化,首先进行闷曝,然后逐步加大所处理含硒废水的比例,经过约15-40天的驯化后即可用于处理含硒废水。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的絮凝剂为常规有机和无机絮凝剂,其中有机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2~5mg/L;无机絮凝剂采用聚合硫酸铁或三氯化铁,投加量为5~30mg/L。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的固液分离可以采用离心分离、压滤、膜过滤等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臭氧将废水中的四价硒氧化成六价硒,降低好氧生物反应同时处理2种离子的负担,解决了好氧生物对四价硒的耐受性问题,提高了好氧生物处理含硒废水的浓度,浓度上限可高达79000μg/L,硒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达到深化除硒的目的。同时,若出现进水浓度突然升高,即便臭氧反应不完全,仍有四价硒残留在废水中时,好氧反应也会将剩余的四价硒处理掉。(2)臭氧氧化反应在弱碱条件下进行,达到最佳的氧化效果;氧化反应后,pH会略有回落,废水中pH在6~8之间,刚好符合好氧生化处理的要求,不必做任何调整;臭氧反应还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好氧反应的进行。同时臭氧半衰期短,多余臭氧短时间内可自行分解,没有二次污染,避免了向水中投加大量的氧化剂成本高,且出现二次污染及增加含盐量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方法应用范围广,不受水中硒价态的局限,相比于厌氧生化处理,好氧反应的可控性更好,对操作性要求更低,操作简便、易于实施。(4)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出水悬浮物≤10mg/L、浊度≤5NTU,同时色度、COD也得到部分去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其中:1为臭氧反应器,2为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3为絮凝沉淀池,4为固液分离装置。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将含硒废水调节pH为7~9,在臭氧反应器中进行臭氧氧化,将亚硒酸根离子氧化为硒酸根离子,然后经过好氧生物处理,进入絮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搅拌,固液分离,得到除硒后废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硒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将含硒废水调节pH为7~9,在臭氧反应器中进行臭氧氧化,将亚硒酸根离子氧化为硒酸根离子,然后经过好氧生物处理,进入絮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搅拌,固液分离,得到除硒后废水;所述的含硒废水中,硒酸根离子与亚硒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为1:110~110:1,含硒废水中总硒的浓度不超过79000μg/L。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硒废水中,硒酸根离子与亚硒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为1:20~50: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反应器采用柱状臭氧反应塔或者接触氧化池,臭氧氧化剂由臭氧反应器外连接的臭氧发生器提供。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莹周彤陈中涛郭宏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