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利生专利>正文

机动车夜间会车自动变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6664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供机动车夜间行驶会车时自动控制前大灯的变光装置,由光电传感器及集成电路构成,利用对方来车的光照,能在相距150米外自动改变灯光的明灭,会车后又能自动恢复正常照明,本装置可免去驾驶员手动操作,使能集中精力驾驶,提高行车安全性。(*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用于机动车夜间行驶交会时,自动控制前灯灯光的一种自动变光装置。机动车夜间行驶遇对方来车时,双方均应减速并改变灯光亮度,驾驶员通过手动开关将远光灯改为近光或小灯照明,驾驶员既要集中精力准备交会,又要不断操作灯光开关,增加了紧张心理。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灯光变换装置,使驾驶员摆脱手工操作的麻烦,集中精力驾驶,安全行车。本技术——机动车夜间会车自动变光装置,系用装于机动车前面的光敏元件接收到对方车灯灯光后,能自动关闭大灯灯光,变换为近光或小灯,并自动按设定时间交替变换,直至二车交会结束后又自动恢复大灯行驶。本技术的特征是当双方车辆上均装有该装置时,由于灯光亮度及光电元件的灵敏度不完全相同,必有一方大灯先灭。设已方灯先灭,对方仍为大灯灯光,已方大灯将于设定时间重新开亮,此时双方车距已接近,(按平均车速30公里/时计算,每秒车速为8.33米,一秒钟后二车距离即缩短16.7米),将使对方来车光电元件动作,关闭大灯,双方均转入交替明灭的工作状态,直至交会结束,双方均恢复大灯行驶。如对方来车未装有自控装置时,已方车接收到对方大灯灯光时,已车先行关闭大灯,如在设定时间内对方仍未关闭大灯时,已车大灯重新开亮,促使对方关灭大灯,已方车大灯按设定时间自动熄灭时,对方车将手动开亮大灯,双方车一方自动一方手动交替变换大灯灯光,间歇照明前方道路直至会车结束。全部会车时间按平均车速30公里/时,二车相距150米时开始变换灯光,约需时8-9秒。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附图2是原理图。附图3是外形图。以下结合附图叙述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T1为光敏元件,装于车辆前部,用于接收灯光信号,再经T2放大,W1用于调节放大量,T1无光照或照度较低时,光电流较小,T2集电极为高电平,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T2集电极电位降至1/3V+,触发集成电路NE556一半所组成的单稳延时电路。其(5)脚输出为高电平,启动另一半NE556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使继电器J按设定的时间吸合和释放,(本实施例定为一秒)。继电器的常闭接点控制大灯L1常开接点则控制小灯或近光灯L2;D1系防止电源极性接反时损坏元件之用的保护二极管,AN的作用是当对方来车灯光过弱(例如手扶拖拉机的灯光),不能在150米外触发灯光转换时,按此钮即能及时变换灯光,AN的另一作用是当行驶于山区公路转角处或需超越前车时,按此钮能使大小灯自动变换二次,发出明灭灯光信号提请对方注意。附图二中(1)为接收级,(2)为放大级,(3)为单稳延时电路,(4)为多谐振荡器,(5)为继电器;本装置可用分立元件。也可用集成电路来实现。图三为本技术的一种外形图。(1)为电源指示灯,(2)为电源开关,(3)灵敏度调节器W1,(4)按钮AN,可安装于驾驶室内合适的位置。本技术的结构形式也可与各种车辆的需要配合,直接安装于仪表板上。使用本技术,使驾驶员摆脱了手工控制灯光变换的麻烦,有利于安全行车。权利要求1.机动车夜间会车自动变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光敏元件T1作为接收级,经放大、单稳延时和多谐振荡器与驱动继电器J,继电器J的常开、常开接点分别接大灯L1和小灯(近光灯)L2,继电器线圈二端并有保护二极管D2,电源正端串有防止电源反接的保护二极管D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夜间会车自动变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放大级的集电极与电源负极之间接有一次能使大小灯光变换二次的手动按钮AN。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夜间会车自动变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单稳态延时电路和多谐振荡电路可用分立元件组成,也可用集成电路组成。专利摘要一种供机动车夜间行驶会车时自动控制前大灯的变光装置,由光电传感器及集成电路构成,利用对方来车的光照,能在相距150米外自动改变灯光的明灭,会车后又能自动恢复正常照明,本装置可免去驾驶员手动操作,使能集中精力驾驶,提高行车安全性。文档编号B60Q1/04GK2036124SQ8820119公开日1989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88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1月30日专利技术者董利生 申请人:董利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夜间会车自动变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光敏元件T1作为接收级,经放大、单稳延时和多谐振荡器与驱动继电器J,继电器J的常开、常开接点分别接大灯L1和小灯(近光灯)L2,继电器线圈二端并有保护二极管D2,电源正端串有防止电源反接的保护二极管D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利生
申请(专利权)人:董利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