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英龙专利>正文

汽车会车控制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35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夜间会车控车灯。它是由两只荧光灯(也叫常光灯)与原有的远光灯一起构成,常光灯分别装在车前的左右两边,其外形尺寸与现有白炽灯泡相同;在车的两侧安装两只圆形或柱形荧光灯,也叫文明友好灯或侧光灯,是专为对方汽车照明用,常光灯和侧光灯的内壁上喷镀一层0.1~0.3mm厚的耐热干粉涂料或荧光粉,电源采用12伏或24伏电压,功率在45~60瓦之间。(*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夜间会车控车灯。夜间行车对车灯的依赖性很大,为了提高汽车在夜间的行车速度,目前大多数汽车已采用四个大灯照明,四个大灯同时开启,照射距离在200~500米左右,有的车采用卤素灯泡,其照射距离更远,这就给会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问题,我国汽车灯现大多采用大、小灯丝的双丝灯泡,大灯丝沿光学轴线在反光镜焦点上,作为远光行车光源;小灯丝偏离光学轴或长出反光镜焦点,且在其下方装一金属罩,使强光不向上反,这种光源在一、二级公路上,虽有一段盲区,已基本不受多大影响,但在三级以下普通路面上时,路窄人多的情况下,车灯光会给对方造成眩目,据了解在三级以下公路会车时,一般要有20~30米的盲区,驾驶员只能凭着经验一冲而过,因此经常出现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夜间汽车会车控制灯,一方面提高汽车在夜间行车时的灯光照明度,另一方面减少汽车会车时的盲区,以提高行车速度,降低汽车在夜间会车时的事故率。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车前照明灯是由两只萤光灯D1、D2(也叫常光灯)与远光大灯D5、D6一起构成,常光照明灯D1、D2分别装在车前的左右两边,D1、D2的外形尺寸与现有白炽灯泡相同,灯的内壁上喷度一层0.1~0.3MM厚的耐热干粉涂料或萤光粉,D1、D2的电源采用12伏或24伏电压,功率在45~60瓦之间;在车的两侧安装两只圆形或柱形萤光灯D3、D4,也叫文明友好灯或侧光灯,是专为对方汽车照明用,两只侧光灯的电源采用12伏或24伏电压,功率在45~60瓦之间;车灯的控制电路是电源经总开关ZK分二路,一路分别接两只常光灯D1、D2,另一路接到变光开关PK的输入端,变光开关PK的一个接点分别接二只远光灯D5、D6,另一路经控制开关K1分二路,一路接左侧侧光灯D3,另一路接倒车开关继电器J,倒车开关继电器J的一个接头接右侧灯D4,一个接开关K2至电源的正极。车灯的控制电路工作过和程是夜间正常行车时,总开关ZK接通,汽车常光灯和远光大灯同时打开,当与对面车会车时,在两车相距150~100米时,驾驶员踩下变光器PK,常光灯D1、D2、左侧萤光灯D3开启,远光灯D5、D6关闭,左侧灯D3为对方行车照明;当会车超过2米后,驾驶员再把变光器PK踩回,开启远光大灯D1、D2,车辆正常行驶;夜间路过城镇或多轨道行车时,一般不允许开远光大灯D5、D6、侧光灯D3、D4,只开常光灯D1、D2,在倒车时,变速器挂倒档,倒档开关K2接通,侧光灯D3、D4开启,增加倒车时的灯光照明强度。由于本技术是在汽车的前方安装了两只萤光灯,不仅光强度高,而且发光柔和,在车的两侧装有两只侧光灯基本消除汽车会车时的盲区,给夜间行车带来了方便,提高行车速度,降低汽车在夜间会车时的事故率。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车前萤光灯和车侧萤光灯在车辆上的位置图图2是车光灯的控制电路图图中1.远光大灯D5 2.远光大灯D6 3.常光灯D1 4.常光灯D2 5.左侧萤光灯D3 6.右侧萤光灯D4。图1中常光灯3和4位于原有汽车远光大灯1和2的两内侧,在汽车的两侧安装有左侧萤光灯5和右侧萤光灯6。在图2中,电源经总开关ZK分二路,一路直接接两只常光灯D1、D2,另一路接到变光开关PK的输入端,变光开关PK的一个接点分别接二只远光灯D5、D6,另一路经控制开关K1分二路,一路接左侧萤光灯D3,另一路接倒车开关继电器J,倒车开关继电器J的一个接头接右侧萤光灯D4,一个接头接开关K2至电源的正极。权利要求1.一种由汽车车前照明灯和照明灯的控制电路组成的汽车会车控制灯,其特征在于车前照明灯是由两只萤光灯D1、D2与远光大灯D5、D6构成,车前照明灯D1、D2分别装在车前的两边;在车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圆形或柱形萤光灯D3、D4;车灯的控制电路是电源经总开关ZK分二路,一路分别接两只常光灯D1、D2,另一路接到变光开关PK的输入端,变光开关PK的一个接点分别接二只远光灯D5、D6,另一路经控制开关K1分二路,一路接左侧萤光灯D3,另一路接倒车开关继电器J,倒车开关继电器J的一个接头接左侧萤光灯D4,一个接开关K2至电源的正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会车控制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萤光灯D1和D2、侧光灯D3和D4的内壁上喷度有一层0.1~0.3MM厚的耐热干粉涂料或萤光粉,电源采用12伏或24伏电压,功率是在45~60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夜间会车控车灯。它是由两只荧光灯(也叫常光灯)与原有的远光灯一起构成,常光灯分别装在车前的左右两边,其外形尺寸与现有白炽灯泡相同;在车的两侧安装两只圆形或柱形荧光灯,也叫文明友好灯或侧光灯,是专为对方汽车照明用,常光灯和侧光灯的内壁上喷镀一层0.1~0.3mm厚的耐热干粉涂料或荧光粉,电源采用12伏或24伏电压,功率在45~60瓦之间。文档编号B60Q1/14GK2248145SQ9524549公开日1997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英龙 申请人:刘英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汽车车前照明灯和照明灯的控制电路组成的汽车会车控制灯,其特征在于:车前照明灯是由两只萤光灯D1、D2与远光大灯D5、D6构成,车前照明灯D1、D2分别装在车前的两边;在车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圆形或柱形萤光灯D3、D4;车灯的控制电路是:电源经总开关ZK分二路,一路分别接两只常光灯D1、D2,另一路接到变光开关PK的输入端,变光开关PK的一个接点分别接二只远光灯D5、D6,另一路经控制开关K1分二路,一路接左侧萤光灯D3,另一路接倒车开关继电器J,倒车开关继电器J的一个接头接左侧萤光灯D4,一个接开关K2至电源的正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会车控制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萤光灯D1和D2、侧光灯D3和D4的内壁上喷度有一层0.1~0.3MM厚的耐热干粉涂料或萤光粉,电源采用12伏或24伏电压,功率是在45~60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龙
申请(专利权)人:刘英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