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专利>正文

上梁、采用该上梁的直升机机体及直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175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上梁、采用该上梁的直升机机体和直升机。上梁为由相互平行的两直杆部分和连接两直杆部分一端的跨接部分构成的U形构件。机体为上机架、脚架、通过发动机总成和减震器相互连接的减震结构,上机架为由上梁、前梁、上承重梁、支撑杆和尾管通过两对具有五个连接支臂的中间梁形成的刚性结构,其中三个支撑杆与中间梁的三个连接。变速箱位于所述上承重梁上。所述机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节约成本;重量轻,刚性好,减震性能出色;易于拆装和维护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或航模直升机或载人直升机的上梁,还涉及一种采用该上梁的直升机机体和直升机。
技术介绍
直升机机体作为直升机的中央支撑机构,负责支持和固定发动机等部件,具有把它们固定和连接在一起的功能,起着承载和传力的作用。因此,它的整个机体结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刚性对于一架无人直升机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无人直升机或航模直升机或载人直升机的机体结构大多采用侧板结构,少数采用弯管结构和骨架结构。其中,侧板结构使用两块侧板作为机身的主骨架来维持其刚性,使侧板受力,如中国专利201220270857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机身框架”。这种机体结构造成空间狭窄,存在刚性不足、结构强度低、相对较重、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难以拆装维护等缺陷。制约着无人直升机或航模直升机或载人直升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的上梁结构,采用该上梁结构的直升机机体及直升机,上梁具有结构强度,结构简洁,能够方便搭接多个构件组成独特的承重结构件,特别能被应用于组成直升机机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上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相互平行的两直杆部分和连接两直杆部分一端的跨接部分构成的对称结构U形构件,所述两直杆部分在靠近跨接部分的一端在相同位置朝相同方向弯折或弯曲构成弯折结构,所述两直杆部分和跨接部分具有结构强度。所述U形构件为一体结构。所述直杆部分和跨接部分均采用管材构成。所述弯折结构的弯折或弯曲部分与直杆部分相交为锐角、直角或钝角,所述管材指铝管。一种直升机机体,包括上机架和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架包括上述上梁。所述上机架为刚性构件,还包括前梁、上承重梁、支撑杆和尾管以及连接上述构件的两个中间梁,其中,所述中间梁包括中心环和设置在中心环上的五个连接支臂,所述五个连接支臂包括设置在中心环上部的两个相等臂长的、对称于中心环中垂面设置的上连接支臂,中心环两侧部的两个相等臂长的、对称于中心环中垂面设置的侧连接支臂和中心环正下部的一个下连接支臂;所述上梁位于机体上方,等长的所述两直杆部分所在平面为水平设置,所述跨接部分为机体头部,所述弯折结构朝下弯,两直杆部分靠近头部位置和所述直杆部分末端位置分别连接两个中间梁各自的两个上连接支臂,两个中间梁同轴心水平设置;所述前梁为水平直杆或直管,位于机体头部下方,一端与所述上梁的跨接部分的中心部位连接,另一端与靠近头部位置的所述中间梁的下连接支臂连接;所述上承重梁为两根水平直杆或直管,位于机体中部下方,前后两个所述中间梁各自的两个侧连接支臂分别连接所述两根上承重梁的端部;所述支撑杆为直杆或直管,位于机体机尾,其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直杆部分末端的所述中间梁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尾管中部,所述尾管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梁的中心环连接。所述中间梁由同轴并紧靠设置的一个倒立的三角梁和一个人字梁构成,所述三角梁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上连接支臂和一个下连接支臂,所述人字梁上设置所述两个侧连接支臂,所述人字梁前后相对设置,以将所述两根上承重梁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人字梁之间。所述三角梁的三个支臂为等长支臂。所述支撑杆为三根刚性碳管或碳杆,两根支撑杆位于所述尾管上方,一根位于所述尾管下方,所述三根支撑杆的一端端部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上梁的直杆部分末端的后三角梁的两个上连接支臂和一个下连接支臂固定连接,另一端汇聚于所述尾管中部,形成刚性的三角支撑结构。还包括下承重梁和减震器,所述脚架的上方具有下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为两根水平直杆或直管,位于所述上承重梁正下方,所述上、下承重梁上对应均布有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承重梁和下承重梁设置、上下相对、具有间距且呈四方分布,所述减震器分别与发动机总成连接,位于减震器之间,所述上承重梁上用于安装变速箱。所述尾管上套有尾管座和尾管箍,所述尾管座位于所述尾管的一端,具有中心圆孔,所述尾管插入到所述中心圆孔中,所述中心圆孔与位于所述上梁的直杆部分末端的后中间梁的中心环同心安装;所述尾管箍位于所述尾管中部,与所述汇聚的支撑杆的末端固定连接。还包括缩嘴管箍,所述三角梁的三个连接支臂和所述人字梁的两个连接支臂均具有连接孔,管式梁套于所述缩嘴管箍内,所述缩嘴管箍分别穿入所述连接孔内,管式梁包括所述上梁、前梁和上承重梁。还包括用于稳定后三角梁下连接支臂的短管和三角架支撑件,所述短管套于所述缩嘴管箍内且在朝向机头的方向长于所述缩嘴管箍,所述缩嘴管箍穿入所述后三角梁的下连接支臂的连接孔内;所述三角架支撑件为两片大小形状相同、每片一端固定在一根下承重梁上,另一端通过套于短管上的搭接件与短管连接的连接尾板,两块搭接连接在搭接件上的尾板形成八字结构。包括变速箱安装机构,所述变速箱安装机构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间隔设置的横梁、变速箱安装板、变速箱侧固定板以及上舵机架固定板;所述每根横梁与两上承重梁跨接连接;所述横梁上平铺有变速箱安装板,所述变速箱位于所述变速箱安装板上,所述变速箱侧固定板位于所述变速箱的两侧,一端固定于上梁,另一端与位于所述变速箱上方的上舵机架连接。包括卡扣和塑管箍,所述塑管箍套于所述上承重梁上与所述横梁两端固定连接,以及套于所述上梁上与所述变速箱侧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套在所述前梁的前端与跨接部分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总成位于所述变速箱下方,所述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输出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箱输入同步轮和联轴器;所述发动机输出同步轮通过所述同步带将动力传给所述变速箱输入同步轮、所述变速箱输入同步轮与所述联轴器串接并联动,动力同时通过所述联轴器和尾管内传动轴相联将动力传向机尾。一种直升机,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直升机机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所述上梁包括由水平直杆部分和与直杆部分之间具有弯折结构的跨接部分所形成的对称结构的独特U形构件,其中弯折结构是弯折和弯曲两种方式形成的。上梁的这种结构具有结构强度,结构简洁,能够方便搭接多个构件组成独特的承重结构件,特别能被应用于组成直升机机体,弯折结构可作为直升机机头部分且直杆部分和跨接部分可简便地实现与其它部件的连接。上梁自身既满足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刚性,抗形变强度大,又具有一定的弯曲柔性,弯折形成直升机机体的头部形状。上梁的制作可将一根直管从中间弯曲形成对称结构的U形弯管,并将U形弯管两侧的直管部分再次弯折或弯曲形成一体带弯折结构的U形构件,制作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又实用。管材方便连接,中空的结构使上梁重量轻,减轻机体重量。弯折结构的弯折或弯曲部分与直杆部分相交为锐角、直角或钝角,方便其它结构的安装和形成不同的头部结构。所述上机架为刚性结构,脚架稳固地并具有缓冲地支撑上机架,上机架包括以上所述的上梁。由于上机架不包括沉重和复杂的侧板结构,因此安装空间大,不会受局限,而且结构异常简单,为设置直升机的发动机总成、减速器等功能件提供了非常宽敞、独立的空间,也非常便于相互配合。通过两个中间梁将上梁、前梁、上承重梁以及尾管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在上梁创造性的立体U形构件的设计基础上,又巧妙的采用了具有5个支臂的两个中间梁前后分布,通过前、后中间梁的两个上连接支臂和两个侧连接支臂将上承重梁与上梁固定连接;通过后中间梁的三个连接支臂和支撑杆将尾管与上梁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3/CN104554700.html" title="上梁、采用该上梁的直升机机体及直升机原文来自X技术">上梁、采用该上梁的直升机机体及直升机</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相互平行的两直杆部分和连接两直杆部分一端的跨接部分构成的对称结构U形构件,所述两直杆部分在靠近跨接部分的一端在相同位置朝相同方向弯折或弯曲构成弯折结构,所述两直杆部分和跨接部分具有结构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