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源的并机兼容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638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电源的并机兼容电路,包括第一交流电源、第二交流电源、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稳压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电阻到第十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二极管到第十三二极管、电位器、开关和电压比较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体化电源的并机兼容电路,不仅结构简单、采用元件少、体积小、成本低和容易制作等优点,而且两不间断电源的兼容效果好,电源并机效率高,达到一体化电源的良好并机兼容的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电源的并机兼容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源并机兼容电路,结构复杂、采用元件多、体积庞大,制作成本高并且不容易制作,在电源并机兼容电路中,电源并机效果不好,另一电源跟主电源的兼容差,不能达到两电源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一体化电源的并机兼容电路。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包括第一交流电源、第二交流电源、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稳压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电阻到第十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二极管到第十三二极管、电位器、开关和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一交流电源的火线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电源的零线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电源的火线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电源的零线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负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稳压器的电压调节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总电源电压端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正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负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具体地,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为一体化电源的并机兼容电路,不仅结构简单、采用元件少、体积小、成本低和容易制作等优点,而且两不间断电源的兼容效果好,电源并机效率高,达到一体化电源的良好并机兼容的结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交流电源AC1、第二交流电源AC2、第一蓄电池GB1、第二蓄电池GB2、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1、稳压器IC、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二三极管VT3、第四三极管VT4、第五三极管VT5、第一电阻R1到第十六电阻R16、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二极管VD1到第十三二极管VD13、电位器RP、开关K和电压比较器A,第一交流电源AC1的火线与第一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交流电源AC1的零线与第一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交流电源AC2的火线与第二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交流电源AC2的零线与第二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蓄电池GB1的正极同时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第一蓄电池GB1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滑动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VD4的正极和电压比较器A的负电源电压端连接,第二蓄电池GB2的正极同时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二极管VD9的正极连接,第二蓄电池GB2的负极同时与第五二极管VD5的正极、第六二极管VD6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稳压器IC的电压调节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电源的并机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交流电源、第二交流电源、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稳压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电阻到第十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二极管到第十三二极管、电位器、开关和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一交流电源的火线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电源的零线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电源的火线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电源的零线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负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稳压器的电压调节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总电源电压端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正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器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负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电源的并机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交流电源、第
二交流电源、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稳压器、
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电阻
到第十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
电容、第七电容、第一二极管到第十三二极管、电位器、开关和电压比较器,
所述第一交流电源的火线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
交流电源的零线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电源
的火线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电源的零线与
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
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蓄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
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电
压比较器的负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十六电阻
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
五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稳压
器的电压调节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
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二绕组的
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八二极
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
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第
二绕组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连

\t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
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昊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