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5352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吸附塔,吸附塔内设有多个吸附塔板,所述的吸附塔板包括引流体、盖板、支撑板和吸附剂层,盖板为多孔板状构件,支撑板为多孔板状构件;所述的盖板、吸附剂层和支撑板依次同轴叠置;引流体埋设在吸附剂层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采用改性负载型MIL-101吸附剂层塔板结合超临界流体再生技术,解决了有机废气处理装置中吸附塔内吸附剂不能再生及壁流严重的问题,有机废气回收率在98%以上,有机废气可以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气污染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填料塔吸附剂的研宄及其再生方法一直是研宄的热点,通常的活性炭吸附剂存在着容易结焦等问题,而最常见的水蒸气再生法也存在很多问题,诸如热传递速率慢,脱附时间长,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设备腐蚀严重等。 在化工生产中,壁流效应是填料塔避免不了的现象。液体在乱堆填料层向下流动,有偏向于塔壁的现象,成为壁流。而减缓壁流效应一直是一个问题。如在填充床中,靠近壁面处的颗粒比主体区的颗粒装填得疏松,相应地靠近壁面处的空隙率比主体区为大。与装填均匀的理想床层相比,当通过床层单位截面的流量相同时,实际床层的阻力降比较小。这种现象称为壁效应。如填料塔中,填料与塔壁之间不能十分密贴,靠近壁面处的空隙率常较大,顶部的液体,在填料层中往下流动的过程中便逐渐趋向于塔壁,并有部分顺着壁面流下而不经过填料层。壁流的产生不利于塔内两相的密切接触,使传递系数降低。这称为壁效应。为了减小壁效应,通常采用的手段为填料直径与塔径之比要小于1/10,填料层高度与直径之比要小于5,限制了塔板上吸附剂的装填量,影响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通过在吸附剂层中安放引流体解决了吸附塔中的壁流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吸附塔,吸附塔内设有多个吸附塔板,所述的吸附塔板包括引流体、盖板、支撑板和吸附剂层,盖板为多孔板状构件,支撑板为多孔板状构件; 所述的盖板、吸附剂层和支撑板依次同轴叠置;引流体埋设在吸附剂层中。 优选的,所述的引流体为钢制管状构件,引流体与吸附塔板同轴设置,且引流体连接盖板与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塔板为5?1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剂层为改性负载型MIL-101吸附剂层。 另外,该装置还包括CO2储罐、CO2压缩机和分离槽,其中: 所述的0)2压缩机将0)2储罐中的CO2压缩后由吸附塔的侧部通过吸附塔板;废气由吸收塔的下侧部进入顶部排出;脱附液由吸附塔的底部排出,且排出的脱附液通过分离槽进行分离,得到CO2和有机溶剂。 进一步的,所述的废气通过洗涤塔、循环槽和除雾器送入吸附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技术通过在吸附塔板上的吸附剂层内安放引流体,减少了壁流效应对脱附过程液体在乱堆填料层向下流动,偏向于塔壁现象的影响,提高脱附效率; (2)通过本技术的回收装置进行有机废气的除污回收避免使用水蒸汽,回收得到高纯的有机液体,回收得到的有机液体含水率低,大大降低其后处理的分离成本,提高回收液体的使用价值,而且避免了二次污染产生; (3)本技术中的装置采用MIL-101作为吸附层,提高了含苯废气中苯的去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述吸附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各标号表示为:1-吸附塔、101-吸附塔板、2_C02储罐、3-洗涤塔、4_循环槽、5-分离槽、6-废液储罐、7-0)2回收罐、8-0)2压缩机、9-除雾器; 图2中各标号表示为:1010-引流体、1011-盖板、1012-支撑板、1013-吸附剂层;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 本技术为了解决传统的吸附塔中的壁流效应,对吸附塔板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减少了壁流效应对吸附塔板分离效果的影响,具体为在吸附剂层中埋设引流体,引导液体朝向引流体所在的位置流动,使液体不会朝向吸附塔壁方向流动,使液体平均分布在吸附剂层中,提高分离效果; 引流体可以由多种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优选的采用与吸附塔同样的材料制成,由于现有的吸附塔一般都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引流体也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同样的,引流体也可制成球形、方形、筒形等形状的构件,优选的制备成与吸附塔的形状相近的管状构件,由于管状的构件不仅裸露的外壁面积大,并且筒状的引流体的形状与吸附塔的形状最相近,更容易的将液体朝向引流体的方向流动,从而使液体在吸附剂层的分布更加均匀; 为了加强吸附塔板的吸附效果,吸附塔板的层数设置为5?10层; 由于本装置针对的废气是有机废气,而MIL-101吸附剂对有机废气的吸附效果好,采用改性负载型MIL-101吸附剂层用到本装置中,更利用对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 本装置中结合超临界CO2对改性负载型MIL-101吸附剂层进行脱吸附,从而进行有机溶剂的回收; 另外,为了提高吸附净化效果,在废气进入吸附塔前先进行预处理,将废气中的尘粒、难挥发有机质和酸性气体去除后,再经除雾器去除水蒸气。 改性负载型MIL-101吸附剂,以MIL-101吸附剂作为前体,通过浸渍含Cu2+、Ca2+、Ba2+和Mg 2+中的一种或多种二价金属离子溶液使其活化得到。 本技术所述的回收装置能对有机废气进行净化后回收,特别适合对三苯有机废气进行处理,三苯有机废气一般为含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废气。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有机废气回收装置包括:吸附塔1、C02储罐2、洗涤塔3、循环槽4、分离槽5、废液储罐6、CO2回收罐7、CO 2压缩机8、除雾器9 ; 吸附塔I内设有5层吸附塔板101,吸附塔板101包括引流体1010、盖板1011、支撑板1012和吸附剂层1013,盖板1011为多孔板状构件,支撑板1012为多孔板状构件,盖板1011、吸附剂层1013和支撑板1012构成三明治状的叠层结构,引流体1010埋设在吸附剂层1013中; 引流体1010能减少吸附塔I内的壁流效应,吸附塔I一般由不锈钢的材料制成,引流体1010优选由不锈钢材料制备,且引流体1010可以制备成球形、方形、筒形和管形等形状的不锈钢构件,优选的制备成不锈钢管状构件; 吸附剂层1013为改性负载型MIL-101吸附剂层; CO2储罐2经CO 2压缩机8得到超临界CO 2,再通过真空泵将超临界CO2逐层的由吸附塔I的侧壁通入吸附塔板101中,且每层的吸附塔板101通过对称设在吸附塔I上的两组入口通入超临界C02,吸附塔I的超临界CO2入口通过膨胀控制阀门与抽取超临界CO 2的真空泵连接; 废气通过洗涤塔3进行水喷淋洗涤,去除尘粒、难挥发有机质和酸性气体,然后进入除雾器9去除水雾,得到经过洗涤净化预处理的废气由吸附塔I的下侧部通入吸附塔I内进行吸附,洗涤塔3内的喷淋液通过循环槽4可循环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吸附塔I通过控制阀门与除雾器9连通; 吸附后的气体由吸附塔I的顶部排出,吸附塔I的顶部设有在线监测有机气体浓度装置,在线监测有机气体浓度装置通过排气控制阀门与排气管道连通; 脱吸附后的脱附液由吸附塔I的底部排出,吸附塔I的脱附液出口设有脱附控制阀门,脱附控制阀门通过真空泵与分离槽5连通,分离槽5的底端连通废液储罐6,分离槽5的上部连通CO2回收罐7。 本实施例的有机废气回收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I)吸附:废气通过洗涤塔3进行水喷淋洗涤,去除尘粒、难挥发有机质和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吸附塔(1),吸附塔(1)内设有多个吸附塔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塔板(101)包括引流体(1010)、盖板(1011)、支撑板(1012)和吸附剂层(1013),盖板(1011)为多孔板状构件,支撑板(1012)为多孔板状构件;所述的盖板(1011)、吸附剂层(1013)和支撑板(1012)依次同轴叠置;引流体(1010)埋设在吸附剂层(1013)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吸附塔(1),吸附塔(I)内设有多个吸附塔板(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附塔板(101)包括引流体(1010)、盖板(1011)、支撑板(1012)和吸附剂层(1013),盖板(1011)为多孔板状构件,支撑板(1012)为多孔板状构件; 所述的盖板(1011)、吸附剂层(1013)和支撑板(1012)依次同轴叠置;引流体(1010)埋设在吸附剂层(1013)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体(1010)为钢制管状构件,引流体(1010)与吸附塔板(101)同轴设置,且引流体(1010)连接盖板(1011)与支撑板(1012) O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亮徐永胜戴书琪何旭旭徐一丹董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