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666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包括导轨支架、输送带矫正块固定座、输送带矫正座和矫正惰轮;导轨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导轨上;输送带矫正固定座通过调节螺丝固定在所述导轨支架上,中间位置有转动定位轴;输送带矫正座为L形结构,上面具有转动定位轴孔,转动定位轴穿过转动定位轴孔后,通过螺丝固定在输送带矫正固定座上;矫正惰轮上面安装有输送带,通过调节螺丝依次将输送带矫正固定座、输送带矫正座、矫正惰轮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输送平稳,降低了皮带的损坏率和损耗成本,只需要一个人通过手动调节即可实现对输送带位置的矫正,无需停工进行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矫正跑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输送平稳,降低了皮带的损坏率和损耗成本,只需要一个人通过手动调节即可实现对输送带位置的矫正,无需停工进行调节的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
技术介绍
带式输送机是输送大宗散料的重要设备,包括一定宽度且闭合成圈的输送带、对输送带支撑和定位的多组上、下托辊、驱动动力滚筒和输送带运动的动力装置、支架等构成。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码头、电厂、冶金、铁路、车站、煤炭、粮食、水泥等行业。皮带的平稳、可靠运行至为关键,但在皮带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制造、安装及皮带带宽方向物料分布不均等原因难免会出现皮带跑偏现象,跑偏严重时可直接导致皮带损坏而使设备工作瘫痪。 现有的带式输送机在生产过程中皮带的损坏率很高,造成损耗成本高,并且导致整个机构运行不稳定,跑偏后的带式输送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人为地停止机器将皮带纠正位置,耗时耗力,工作人员多,提高了生产成本,并且时效性差,容易耽误生产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本技术提供的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具有输送平稳,降低了皮带的损坏率和损耗成本,只需要一个人通过手动调节即可实现对输送带位置的矫正,无需停工进行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包括:导轨支架、输送带矫正块固定座、输送带矫正座和矫正惰轮; 导轨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导轨上; 输送带矫正固定座,通过调节螺丝固定在导轨支架上,中间位置有转动定位轴; 输送带矫正座,为L形结构,上面具有转动定位轴孔,转动定位轴穿过转动定位轴孔后,通过螺丝固定在输送带矫正固定座上; 矫正惰轮,上面安装有输送带,通过调节螺丝依次将输送带矫正固定座、输送带矫正座、矫正惰轮固定在一起,并且与输送带传送轮通过输送带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输送带张紧轮座和输送带张紧轮,通过张紧螺丝固定在导轨支架上,输送带张紧轮通过螺丝固定在矫正惰轮下方,通过张紧螺丝调节张紧轮的张紧度,进而调节输送带传送轮的张紧度。 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通过在输送带矫正固定座上设置转动定位轴,与输送带矫正座的转动定位轴孔配合使用,实现输送带矫正座在转动定位轴上能够任意转动角度,实现对与输送带矫正座锁在一起的矫正惰轮的位置调节,进而矫正位于矫正惰轮上的输送带的位置,操作简单,降低了皮带的损坏率和损耗成本。 2、本技术输送平稳,只需要一个人通过手动调节输送带矫正座即可实现对输送带的位置矫正,无需停工进行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适用性强。 3、本技术输送平稳,只需要一个人通过手动调节输送带张紧螺丝即可实现对输送带的张紧,无需停工进行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适用性强。 4、本技术通过将输送带矫正座设置成L形的结构,只需将其钩在输送带矫正座上即可,不容易掉落,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可操作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安装在带式输送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图1是本技术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包括:导轨支架1、输送带矫正块固定座2、输送带矫正座3和矫正惰轮4 ;导轨支架1,通过螺丝5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导轨6上;输送带矫正固定座2,通过调节螺丝7固定在导轨支架I上,中间位置有转动定位轴21 ;输送带矫正座3,为L形结构,上面具有转动定位轴孔31,转动定位轴21穿过转动定位轴孔31后,通过螺丝32固定在输送带矫正固定座2上;矫正惰轮4,上面安装有输送带8,通过调节螺丝7依次将输送带矫正固定座2、输送带矫正座3、矫正惰轮4固定在一起,并且与输送带传送轮9通过输送带8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输送带张紧轮座10和输送带张紧轮11,输送带张紧轮座11,通过张紧螺丝12固定在导轨支架I上,输送带张紧轮11通过螺丝固定在输送带张紧轮座10上,并且位于矫正惰轮4下方,通过张紧螺丝12调节张紧轮11的张紧度,进而调节输送带传送轮的张紧度。 图2是本技术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安装在带式输送机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工作时,首先将导轨支架I安装到带式输送机的导轨6上,然后将输送带矫正座安装到导轨支架I上,再将输送带矫正座3的转动定位轴孔31套在转动定位轴21上,通过螺丝将输送带矫正座3拧紧在输送带矫正固定座2上,固定好矫正惰轮4即可开始工作,输送带驱动电机依次带动输送带驱动同步带、输送带驱动轴运动,进而输送带8实现前后输送功能;当输送带8在工作过程中跑偏时,可手动松开输送带矫正座3的固定螺丝32,然后手动调节输送带矫正座3的调节螺丝32,使其旋转移动,从而使输送带矫正座3在转动定位轴21上任意转动角度,因为矫正惰轮4同输送带矫正座3用螺丝锁为一体,固矫正惰轮4随矫正块一起转动,调节达到皮带的最佳状态为止,最后再锁紧输送带矫正座3的固定螺丝32即可。 本技术通过在输送带矫正固定座上设置转动定位轴,与输送带矫正座的转动定位轴孔配合使用,实现输送带矫正座在转动定位轴上能够任意转动角度,实现对与输送带矫正座锁在一起的矫正惰轮的位置调节,进而矫正位于矫正惰轮上的输送带的位置,操作简单,降低了皮带的损坏率和损耗成本。 本技术输送平稳,只需要一个人通过手动调节输送带矫正座即可实现对输送带的位置矫正,无需停工进行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适用性强。 本技术输送平稳,只需要一个人通过手动调节输送带张紧螺丝即可实现对输送带的张紧,无需停工进行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适用性强。 本技术通过将输送带矫正座设置成L形的结构,只需将其钩在输送带矫正座上即可,不容易掉落,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可操作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支架、输送带矫正块固定座、输送带矫正座和矫正惰轮;所述导轨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导轨上;所述输送带矫正固定座,通过调节螺丝固定在所述导轨支架上,中间位置有转动定位轴;所述输送带矫正座,为L形结构,上面具有转动定位轴孔,所述转动定位轴穿过转动定位轴孔后,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输送带矫正固定座上;所述矫正惰轮,上面安装有输送带,通过所述调节螺丝依次将输送带矫正固定座、输送带矫正座、矫正惰轮固定在一起,并且与输送带传送轮通过输送带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支架、输送带矫正块固定座、输送带矫正座和矫正惰轮; 所述导轨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导轨上; 所述输送带矫正固定座,通过调节螺丝固定在所述导轨支架上,中间位置有转动定位轴; 所述输送带矫正座,为L形结构,上面具有转动定位轴孔,所述转动定位轴穿过转动定位轴孔后,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输送带矫正固定座上; 所述矫正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