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福芳专利>正文

高可靠、免维护的汽车电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62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可靠、免维护的汽车电喇叭,包括后盖、触点部件(2)、线圈(3)、线圈骨架(4)、下铁芯(5)、电源接插件(6)、音筒部件(7)和音膜部件(8)、,线圈(3)绕制在线圈骨架(4)上,线圈骨架(4)套装在下铁芯(5)上,并置于后盖的下铁芯安装孔中,在后盖的下端面E上设有电源接插件(6),在后盖内装有触点部件(2),其特征是:所述后盖为连体后盖(1),在连体后盖(1)上设有气体缓压槽(13),下铁芯(5)与连体后盖(1)气密性地固定连接成一体;线圈骨架(4)与下铁芯(5)固定连接成一体;电源接插件(6)气密性地装在连体后盖(1)的下端面E上,触点部件(2)气密性地固定安装在连体后盖(1)下端面E的内侧;音膜部件(8)中的音膜片(81)与连体后盖(1)气密性地固定连接在一起,音膜部件(8)中的上铁芯(82)与下铁芯(5)之间存有磁场间隙,音膜片(81)与连体后盖(1)内腔所形成的空间是密闭的,与外界隔绝;在连体后盖(1)左端的音筒安装止口(11)上装有音筒部件(7),音筒部件(7)由音筒盖(71)与音筒座(72)组成,两者的结合面相互气密性地固定连接成一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喇叭,专指有触点的汽车电喇叭。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轿车等其它车辆上所用的汽车电喇叭,绝大多数是有触点式的电喇叭,这种结构的电喇叭由下铁芯、后盖、线圈、线圈压板、触点部件、音膜部件、铆圈、音筒部件等组成。下铁芯通过螺纹连接在后盖上,线圈套装在下铁芯上,并置于后盖内,并由线圈压板限定线圈的轴向移动,后盖与音筒部件之间设有铆圈,铆圈一端与后盖通过铆合方式连接成一体,另一端通过定位止口与音筒部件连接,并用粘接剂将音筒部件与铆圈连成一体。音筒部件由音筒盖和音筒座组成,两者间靠两只对应的定位销和定位孔定位,在两者的结合面用粘接剂粘连成一体;触点部件通过螺钉安装在后盖内,其中两电极触点的截面积是相同的。这种结构的汽车电喇叭,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低,其主要病因如下①由于下铁芯是通过螺纹连接在后盖上的,汽车电喇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喇叭受到不断的振动,下铁芯很容易松动,使下铁芯发生轴向移动,从而改变了音膜部件中的上铁芯与下铁芯之间的磁路间隙,轻者造成喇叭发音不均,音膜不动作,重者则会发生短路,直至喇叭烧坏。②由于铆圈与后盖,音膜与铆圈之间均通过铆合方式连接,加之下铁芯与后盖之间是通过螺纹连接的,因此后盖与音膜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密封性能较差,外界的雨水、腐蚀性气体、空气及空气中的灰尘均能渗入其内,虽然它能保护并保持音膜两边压力平衡,但雨水的进入会使电路短路,空气中的腐蚀性气体会使喇叭内的各元器件锈蚀和老化,更严重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有助于触点部件中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加速电极烧损,这是汽车用有触点电喇叭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③由于触点部件是通过螺钉安装在后盖内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样因为振动原因,紧固螺钉易松动,容易改变两电极间预定压力,导致喇叭失灵。④由于线圈套在后盖中,其轴向是通过线圈压板来固定的,线圈能否固定,既受到线圈压板自身刚度的影响,又受到线圈压板连接方式的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会使压板松动或变形,因而线圈会产生轴向窜动,从而影响到汽车电喇叭的可靠性和发音质量。⑤在触点部件中,由于两电极触点的截面相同,两电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火花很容易在电极上积碳,从而导致喇叭失灵,影响汽车电喇叭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⑥由于音筒是分体式的,它由音筒盖和音筒座结合而成,两者通过粘接剂连接成一体,两者间粘接得是否密封将直接影响到音筒的发音质量。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音筒盖和音筒座在结合面上的粘接质量很难控制,两者间很容易产生裂缝、部分脱胶或脱落,造成漏气,从而影响汽车电喇叭的发音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可靠、免维护的汽车电喇叭,它能克服现有有触点汽车电喇叭上述存在的诸多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可靠、免维护的汽车电喇叭,包括下铁芯、后盖、线圈、触点部件、音膜部件、音筒部件和电源接插件,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上,线圈骨架套装在下铁芯上,并置于后盖的下铁芯安装孔中,在后盖的下端面E上设有电源接插件,在后盖下端面的内侧装有触点部件,其特征是所述后盖为连体后盖,在连体后盖上设有气体缓压槽,下铁芯与连体后盖气密性地固定连接成一体;线圈骨架与下铁芯固定连接成一体;电源接插件气密性地装在连体后盖的下端面E上,触点部件气密性地固定安装在连体后盖下端面E的内侧;音膜部件中的音膜片与连体后盖气密性地固定连接在一起,音膜部件中的上铁芯与线圈中的下铁芯之间存有磁场间隙,音膜片与连体后盖内腔所形成的空间是密闭的,与外界隔绝;在连体后盖左端的止口上装有音筒部件,音筒部件由音筒盖与音筒座组成,两者的结合面相互气密性地固定连接成一体。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连体后盖与下铁芯之间是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固定连接,两者之间达到气密性要求;线圈骨架与下铁芯之间通过下铁芯上端面冲击变形方式铆合在一起;音筒盖与音筒座是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气密性地焊接成一体;在触点部件中,两触点电极的截面积为一大一小;两触点电极的接触方式为小平面与大平面接触或球面与大平面接触,下触点电极的截面小。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音膜片与连体后盖内腔所形成的空间中充有氮气或惰性气体。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电喇叭的后盖为连体后盖,下铁芯、触点部件、音膜部件及电源接插件与连体后盖之间均为气密性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是不可拆卸的,彼此间更不会松动,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均通过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来保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需人为调整和维修。这样结构的汽车电喇叭,由于音膜与连体后盖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是密闭的,与外界隔离,音膜部件中的上铁芯、触点部件、线圈、下铁芯等关键零部件均处在该空间中,一方面外界中的水份、有害气体及氧气不会流入该空间中,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这些元器件的氧化锈蚀、老化及磨损,另一方面由于在该密闭空间中存有的氧气是很有限的,喇叭在使用过程中触点部件中两电极在瞬间接触时,会产生电火花,自然要消耗氧气,当喇叭经过出厂前的各种检测和试验后,该空间所剩的氧气已不足以使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从而能根治电极烧损的顽症。若在装配时对该密闭空间进行常压注入氮气或惰性气体,消除电极烧损的效果更好。由于本专利技术对触点部件进行了改进,改变两电极间的接触搭配方式,采用小截面与大截面的接触或球面与大平面接触方式,使得电极在工作过程中不易积炭,从而进一步提高汽车电喇叭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使汽车电喇叭达到免维护的功效,实现汽车电喇叭与汽车同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下铁芯、线圈骨架、触点部件在连体后盖内的分布图;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图6为线圈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1中拆除音筒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体后盖;11-音膜折弯;12-音筒安装止口;13-气体缓压槽;2-触点部件;21-预调螺钉;22-上触点;23-下触点;24-铆钉;25-弹簧;26-防调封闭圈;27-上支承板;28-绝缘板;29-下簧板;3-线圈;4-线圈骨架;41-上平面;42-引线孔;43-电极绝缘座;44-触点部件绝缘座;45-公用绝缘座;5-下铁芯;51-变形压痕;6-电源接插件;7-音筒部件;71-音筒盖;72-音筒座;8-音膜部件;81-音膜片;82-上铁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可靠、免维护的汽车电喇叭由下铁芯5、连体后盖1、线圈3、触点部件2、音膜部件8和音筒部件7组成,在连体后盖1上设有铁芯安装孔、线圈安装孔、气体缓压槽13,在安装面E上设有电源接插件6的安装孔和触点部件2的安装孔,下铁芯5与连体后盖1通过过盈配合的铆接方式气密性地固定连接成一体,线圈3绕制在线圈骨架4上,线圈3及线圈骨架4的结合件套装在下铁芯5上,线圈骨架4与下铁芯5通过使下铁芯5产生变形压痕51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两者间不可拆卸,在线圈骨架4的上平面41上设有引线孔42、电极绝缘座43、触点部件绝缘座44和公用绝缘座45;在连体后盖1的安装面E上气密性地装有电源接插件6,其连接点与电极绝缘座43和公用绝缘座45相对应;在安装面E的内侧面上气密性地装有触点部件2,触点部件2由预调螺钉21、上触点22、下触点23、铆钉24、弹簧25、防调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芳
申请(专利权)人:徐福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