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4332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它包括左重锤、右重锤,以及设置导向平台上的推刀板、左推斜块、左导套、左加力楔块、右加力楔块、右导套和右推斜块;所述推刀板一侧与带刀接触,所述推刀板的相对另一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推斜块一端和右推斜块一端接触;所述左推斜块另一端和右推斜块另一端为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带刀在运行过程中的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位置,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合适的加工区域位置和平衡稳定状态,以及防止带刀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游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切片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刀运行稳定性和调节推力自适应平衡加载技术的装置。
技术介绍
切片加工设备的加工过程一般是先将被加工材料毛坯固定在切片加工设备的工作台上,然后加工设备按照设计的加工方法和操作规程完成切片加工。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加工设备刀片结构可以分别采用带刀、圆盘刀和手术刀等。 由于带刀是采用带刀加工切片产品设备的核心零部件,是切片加工设备在实现切片加工时与被加工材料直接接触的切片执行零件,带刀运行位置和状态会直接影响切片产品的厚度尺寸精度。为了获得厚度尺寸精度较高的切片产品,需要带刀在运行过程中保持自适应平衡的稳定状态,并且其刃口伸出精密导向平台在合适的尺寸范围内。 切片加工设备的带刀一般是先将一根宽度一致(宽度数值不限,已经投入使用的宽度有38 mm,40 mm,45 mm等)、厚度一致(厚度尺寸不限,已经投入使用的厚度尺寸有0.3111111、0.4111111、0.5111111等)的钢带两端对焊形成环状钢带,然后利用刃磨装置磨削环状钢带的一端获得刃口。由于现有带刀制造技术的限制,即使同批次同规格的钢制环状带刀在外形尺寸和形状方面也不会完全相同,均具有一定的误差,特别地,环状带刀的刃口端开口尺寸与没有刃口的后端开口尺寸可能就不一样,存在刃口端开口尺寸大于或小于没有刃口的后端开口尺寸的情况,带刀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用于解决带刀在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不平衡的技术问题。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它包括左重锤、右重锤,以及设置导向平台上的推刀板、左推斜块、左导套、左加力楔块、右加力楔块、右导套和右推斜块;所述推刀板一侧与带刀接触,所述推刀板的相对另一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推斜块一端和右推斜块一端接触;所述左推斜块另一端和右推斜块另一端为斜面;所述左加力楔块通过左柔性拉绳与所述左重锤连接,所述右加力楔块通过右柔性拉绳与所述右重锤连接;所述左导套对左加力楔块一侧位置限定,在左重锤带动左加力楔块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左加力楔块相对另一侧的斜面用于与所述左推斜块的斜面配合,以对左推斜块施加力;所述右导套对右加力楔块一侧位置限定,在右重锤带动右加力楔块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右加力楔块相对另一侧的斜面用于与所述右推斜块的斜面配合,以对右加力楔块施加力;所述左加力楔块和右加力楔块都为三角形。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左推斜块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导向转子。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右推斜块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导向转子。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设置导向平台边缘的左滑轮,所述左柔性拉绳绕过左滑轮。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它还包括设置导向平台边缘的右滑轮,所述右柔性拉绳绕过右滑轮。 本技术还可以是: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左导套为L形。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右导套为L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带刀在运行过程中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位置,使其处于合适的加工区域位置和平衡稳定状态,以及防止带刀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游刀等,从而使带刀可以实现连续切片加工,能够得到幅面尺寸较大并且厚度尺寸精度较高的切片产品;本技术的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不仅适用于采用带刀加工切片的设备,其它刀片结构的加工设备也可借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左、右加力楔块与左、右推斜块接触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调刀机构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它包括左重锤5、右重锤11,以及设置导向平台7上的推刀板1、左推斜块2、左导套3、左加力楔块4、右加力楔块8、右导套9和右推斜块12 ;所述推刀板I 一侧101与带刀14接触,所述推刀板I的相对另一侧102的两端103、104分别与所述左推斜块2 —端201和右推斜块12 —端121连接;所述左推斜块2另一端202和右推斜块12另一端122为斜面;所述左加力楔块4通过左柔性拉绳15与所述左重锤5连接,所述右加力楔块8通过右柔性拉绳16与所述右重锤11连接;所述左导套3对左加力楔块4 一侧401位置限定,在左重锤5带动左加力楔块4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左加力楔块4相对另一侧的斜面402用于与所述左推斜块2的斜面配合,以对左推斜块2施加力;所述右导套9对右加力楔块8 一侧801位置限定,在右重锤11带动右加力楔块8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右加力楔块8相对另一侧的斜面802用于与所述右推斜块12的斜面配合,以对右加力楔块8施加力;所述左加力楔块4和右加力楔块8都为三角形。 所述左推斜块2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导向转子17 ;所述右推斜块12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导向转子18 ;它还包括设置导向平台7边缘的左滑轮19,所述左柔性拉绳15绕过左滑轮19。 它还可包括设置导向平台7边缘的右滑轮20,所述右柔性拉绳16绕过右滑轮20。所述左导套3和右导套9可以为L形。 推刀板I与带刀14背面直接接触并对带刀14产生向前的推力;导向平台7可为精密导向平台,导向平台7是其余所有零件的安装基础;左推斜块2、左导套3、左加力楔块 4、左重锤5、左滑轮组件6分别与右加力楔块8、右导套9、右滑轮组件10、右重锤11、右推斜块12按安装台板的中心对称安装。 左重锤5、右重锤11分别与左加力楔块4和右加力楔块8通过光滑软线连接,左、右重锤5、11的重量通过连接的光滑软线分别传递到左加力楔块4和右加力楔块8上,使左加力楔块4和右加力楔块8分别对左推斜块2和右推斜块12产生向前的推力,从而使左推斜块2和右推斜块12分别按左导套3、右导套9和第一导向转子17、第二导向转子18限定的方向压紧推刀板1,从而对带刀14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向前的自适应平衡的柔性推力。 为了防止带刀14在运行过程中向前或向后运动,一方面,切片设备的带刀14安装驱动装置能够调整带刀14的安装角度,将带刀14的刃口端开口从内向外撑开,使带刀14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受到大小合适的向后阻力,从而避免带刀14向前运动;另一方面,由于带刀14受到该向后阻力,并且环状的带刀14在运行并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存在切削力的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重锤(5)、右重锤(11),以及设置导向平台(7)上的推刀板(1)、左推斜块(2)、左导套(3)、左加力楔块(4)、右加力楔块(8)、右导套(9)和右推斜块(12);所述推刀板(1)一侧(101)与带刀(14)接触,所述推刀板(1)的相对另一侧(102)的两端(103、104)分别与所述左推斜块(2)一端(201)和右推斜块(12)一端(121)接触;所述左推斜块(2)另一端(202)和右推斜块(12)另一端(122)为斜面;所述左加力楔块(4)通过左柔性拉绳(15)与所述左重锤(5)连接,所述右加力楔块(8)通过右柔性拉绳(16)与所述右重锤(11)连接;所述左导套(3)对左加力楔块(4)一侧(401)位置限定,在左重锤(5)带动左加力楔块(4)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左加力楔块(4)相对另一侧的斜面(402)用于与所述左推斜块(2)的斜面配合,以对左推斜块(2)施加力;所述右导套(9)对右加力楔块(8)一侧(801)位置限定,在右重锤(11)带动右加力楔块(8)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右加力楔块(8)相对另一侧的斜面(802)用于与所述右推斜块(12)的斜面配合,以对右加力楔块(8)施加力;所述左加力楔块(4)和右加力楔块(8)都为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平衡柔性调节带刀位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重锤(5)、右重锤(11),以及设置导向平台⑵上的推刀板(I)、左推斜块(2)、左导套(3)、左加力楔块(4)、右加力楔块(8)、右导套(9)和右推斜块(12);所述推刀板(I) 一侧(101)与带刀(14)接触,所述推刀板⑴的相对另一侧(102)的两端(103、104)分别与所述左推斜块(2) —端(201)和右推斜块(12) 一端(121)接触;所述左推斜块(2)另一端(202)和右推斜块(12)另一端(122)为斜面;所述左加力楔块⑷通过左柔性拉绳(15)与所述左重锤(5)连接,所述右加力楔块⑶通过右柔性拉绳(16)与所述右重锤(11)连接;所述左导套(3)对左加力楔块(4) 一侧(401)位置限定,在左重锤(5)带动左加力楔块(4)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左加力楔块(4)相对另一侧的斜面(402)用于与所述左推斜块(2)的斜面配合,以对左推斜块(2)施加力;所述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陈良军李简言范玉德朱民陈龙飞赵维鲍延年樊星魏智勇刘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