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转梯及工程机械车辆,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实现方便上、下工程机械车辆。该翻转梯包括:第一梯段、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第一梯段的一端用于与工程机械车辆的覆盖件连接;第一梯段的另一端与第二梯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梯段与第二梯段之间形成有夹角,且夹角大于90°;第二梯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梯段的一端转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翻转梯,在正常使用时,将第三梯段相对于第二梯段转动至合适的位置,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登上第三梯段,进而通过第二梯段、第一梯段实现上车;反之则实现下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梯及工程机械车辆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转梯及工程机械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工程机械车辆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专用车辆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质量、可靠性、轻量化等方面,而是逐渐从市场和客户的角度出发,满足顾客人性化和方便性需求,最终以顾客检修、拆装、使用方便为诉求。工程机械车辆上车设备装配、维修、操作时需要经常上、下车;动力系统需要经常增加液压油、燃油、尿素等工作,经常还需要对动力系统进行维修工作,所以也需要经常上、下车。 为实现上、下车,参见图1,现有部分工程机械车辆上采用了固定踏板式梯子60。固定踏板式梯子60属于底盘覆盖件50的一部分,既作为侧面安全防护装置又作为梯子使用。固定踏板式梯子60主要由挡泥板、踏步、罩板或直接采用焊接支架组成,其整体框架与底盘覆盖件50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接在一起,固定踏板式梯子60结构整体垂直于地面。 部分工程机械车辆底盘由于整车车桥布置的限制无法布置固定式踏板梯,上、下车操作极为不方便。部分车辆随车发送活动梯,但活动梯携带不方便,效果不佳。 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 1、现有的固定踏板式梯子60结构整体垂直于地面,攀爬不便,操作人员上下车时舒适度不足。 2、随车携带活动梯容易丢失,且携带非常不便,有部分工程机械车辆直接将活动梯放置在驾驶室内,影响了驾驶室内的操作。 所以,急需在专用车辆设计一种可以不受整车布置限制,可方便操作上、下车的梯子,以改善上、下车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翻转梯及工程机械车辆,用以实现方便上、下工程机械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翻转梯,包括:第一梯段、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 所述第一梯段的一端用于与工程机械车辆的覆盖件连接;所述第一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梯段与所述第二梯段之间形成有大于90°的夹角;所述第二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的一端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翻转梯,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的一端之间通过旋转合页弯头连接。 如上所述的翻转梯,优选的是,翻转梯还包括固定支架; 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在所述覆盖件上,所述第一梯段的一端连接有转动合页弯头,所述转动合页弯头与所述固定支架通过销轴连接。 如上所述的翻转梯,优选的是,翻转梯还包括连接支架; 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其中,当所述翻转梯处于收合状态,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三梯段的另一端保持连接状态; 当所述翻转梯处于使用状态,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的另一端脱离连接。 如上所述的翻转梯,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蝶形螺母或销子连接。 如上所述的翻转梯,优选的是,翻转梯还包括弹簧钢支架; 所述弹簧钢支架用于固定在所述覆盖件上,所述弹簧钢支架上开设有弹性锁止槽,所述第一梯段的另一端或所述第二梯段的一端上对应设置有锁止块,所述锁止块能卡设在所述弹性锁止槽中。 如上所述的翻转梯,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之间的夹角为95。?115。。 如上所述的翻转梯,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梯段、所述第二梯段和所述第三梯段均包括铝型材支撑和横梯,所述横梯的两端均与所述铝型材支撑固定。 如上所述的翻转梯,优选的是,翻转梯还包括尼龙垫块; 所述尼龙垫块的数量为两块,各所述尼龙垫块均具有缓冲槽,各所述尼龙垫块均用于与所述覆盖件固定;当所述翻转梯处于使用状态,各所述第一梯段的铝型材支撑卡在对应的所述缓冲槽中。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车辆,其包括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翻转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翻转梯,能够安装在工程机械车辆覆盖件的任意合适位置,在正常使用时,将第三梯段相对于第二梯段转动至合适的位置,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登上第三梯段,进而通过第二梯段、第一梯段实现上车;反之则实现下车。并且,上述翻转梯,在使用状态下,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之间的夹角大于90°,即使得翻转梯用于攀爬的部分与车身侧面之间具有大于90°的夹角,这样使得操作者能够更便利地使用翻转梯实现上、下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固定踏板式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梯处于收合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梯处于收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梯处于翻转过程一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梯处于翻转过程二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梯处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覆盖件;2、翻转梯;3、地面; 4、第一梯段;5、第二梯段;6、第三梯段; 7、弹簧钢支架; 8、固定支架;9、连接支架; 10、销轴;11、蝶形螺母;12、尼龙垫块; 13、把手;14、转动合页弯头; 15、旋转合页弯头; 50、底盘覆盖件; 60、固定踏板式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2?图6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将本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需要用到的技术术语或名词解释。 工程机械车辆:以专用汽车底盘为载体,装有专门的设备,可自行移动用来完成专门任务的工程车辆。 覆盖件:由薄板件构成,布置在专用车辆底盘四周及人员存在危险性的地方,是一种工程机械外围的支撑结构,用于保护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的人性化设计,用于操作人员行走、产品外观装饰和防护作用。 参见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梯2,包括:第一梯段4、第二梯段5和第三梯段6。第一梯段4的一端用于与工程机械车辆的覆盖件I连接;第一梯段4的另一端与第二梯段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梯段4与第二梯段5之间形成有大于90°的夹角;第二梯段5的另一端与第三梯段6的一端转动连接。 当翻转梯2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梯段4贴合上车平面,第二梯段5与第一梯段4之间形成有确定的夹角,第三梯段6能够转动至与第二梯段5的延伸方向一致的位置。第一梯段4和第二梯段5之间的夹角为最终上、下车与车身侧面形成的角度,可以根据使用的便利性要求,确定第一梯段4和第二梯段5之间的夹角大小,具体而言,该夹角大于90°,优选可以在95°?115。之间,具体比如为90°、95。UOO0、105。UlO0、113。、115。等。 为增强翻转梯2整体框架的强度,第一梯段4和第二梯段5之间还可以通过增加弯板形式进行整体加强,并将两者固定到一起。第一梯段4和第二梯段5通过弯板等件焊接、装配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梯段(4)、第二梯段(5)和第三梯段(6);所述第一梯段(4)的一端用于与工程机械车辆的覆盖件(1)连接;所述第一梯段(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段(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梯段(4)与所述第二梯段(5)之间形成有大于90°的夹角;所述第二梯段(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6)的一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梯段(4)、第二梯段(5)和第三梯段(6); 所述第一梯段(4)的一端用于与工程机械车辆的覆盖件(I)连接;所述第一梯段(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段(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梯段(4)与所述第二梯段(5)之间形成有大于90°的夹角;所述第二梯段(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6)的一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段(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6)的一端之间通过旋转合页弯头(1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8); 所述固定支架(8)用于固定在所述覆盖件(I)上,所述第一梯段(4)的一端连接有转动合页弯头(14),所述转动合页弯头(14)与所述固定支架(8)通过销轴(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支架(9); 所述连接支架(9)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8)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连接支架(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6)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其中,当所述翻转梯处于收合状态,所述连接支架(9)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三梯段(6)的另一端保持连接状态; 当所述翻转梯处于使用状态,所述连接支架(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段¢)的另一端脱离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宝,李丽,束昊,计海兵,张艳磊,李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