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鸿森专利>正文

汽车尾门货物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425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尾门货物升降机构,包括有:一对平行设置的连杆,头端枢设于汽车大梁可固定端,尾端则枢设于连结块相对孔中; 第一油压缸,一端与下连杆头端共同枢设于汽车大梁固定端下端孔,另端则与上连杆尾端共同枢设于连续块上端孔; 连结块,前端具有至少两孔,后端具有一后端孔,前端上端孔用来串接枢设上连杆尾端、第一油压缸及尾门前端固定座,而前端下端孔则与下连杆枢接,后端孔则用来枢接第二油压缸前端; 第二油压缸,前端与连结块后端孔枢接,后端与尾门中部固定块枢接; 尾门,前端具有至少一对固定座,中央部亦相对设置固定块; 藉第二油压缸的伸缩控制尾门翻转角度,第一油压缸及平行设置的两连杆连动配合连结块,使尾门水平向上升或向下降者。(*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货物升降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装置于汽车尾门具有使汽车尾门自动翻转、上升、下降功效的货物升降机构。习用汽车尾门货物升降机构大约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请参阅附图1所示,此种结构主要于汽车大梁固定物上枢接有一连杆(A)及第一、第二油压缸(B)(C),前述连杆(A)及第一、第二油压缸(B)(C)再枢接于一略呈L形的推板(D),该推板(D)则与尾门(E)枢接,如此在正常状态尾门(E)为关闭时,当第二油压缸(C)的活塞杆收缩时,可拉动推板(D)以顺时针方向旋动,将尾门(E)向下转动九十度,而呈水平面,此时当第一油压缸(B)收缩时,藉由连杆(A)及推板(D)的作用,使尾门(E)下降,反之当第一油压缸(B)活塞杆伸出时,可藉由连杆(A)及推板(D)的作用使尾门(E)向上升,此时第二油压缸(C)活塞杆伸出,推动推板(D)使尾门(E)向上转九十度关闭,此种构造的升降机构具有如下缺失(1)由于本装置的升降及掀置均利用两油压缸动作,故其油压的力量须非常大,损耗亦相当大。(2)第二油压缸所承受的侧向应力相当大,仅靠一支连杆分散应力,似嫌不足。(3)第二油压缸出现异常状态时,若汽车尾门在关闭状态行驶时,在不确定因素情形下(可能是人为疏忽忘了将锁扣扣上或机械故障),汽车尾门无法形成闭锁状态,尾门在汽车行驶状态下极可能翻下,造成伤害。另一种汽车尾门货物升降机构为国内所广泛使用的半自动方式,请参阅附图2所示,此种结构主要是于汽车大梁固定物上固设有支撑臂(Z),该支撑臂(Z)另一端则与尾门(E)枢接,支撑臂(Z)中央部具有一横杆(X),油压缸(Y)一端枢接于汽车大梁固定物上,另一端则与前述横杆(X)枢接,另尾门(E)上具有一受控制杆连动的导销,而其相对位置的车尾部则设有一导块,如此在正常状态尾门(E)为关闭时,拉动控制杆即可以手动的方式使导销离开导块,而解除闭锁状态,此时尾门(E)即受重力作用迅向下翻动九十度,而呈水平面,此时放开控制杆使导销恢复原位,当油压缸(Y)收缩时,藉由支撑臂(Z)的作用,使尾门(E)下降,反之当油压缸(Y)活塞杆伸出时,可藉由支撑臂(Z)的作用使尾门(E)向上升,由于导销已恢复原位,藉导销及导块的作用,使尾门(E)向上迅翻九十度而关闭,但此种构造的升降机构具有如下缺失(1)由于本装置的掀置利用人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机械装置无法停止,故当操作不慎时(如操作者站立位置,或忽然有人移动至尾门后方),因翻下速度大,无法作适当处置,极易造成意外。(2)其水平倾斜的角度需于支撑臂(Z)与车体枢接部调整,甚为不便。(3)当油压缸出现异常状态时,若汽车尾门在关闭状态行驶时,在不确定因素情形下(可能是人为疏忽忘了将锁扣扣上或机械故障),汽车尾门无法形成闭锁状态,尾门在汽车行驶状态下极可能翻下,造成伤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货物升降机构”,它是于汽车大梁固定物上枢接设置一对连杆,在该对上连杆尾端与下连杆头端枢接设置有一第一油压缸,一连结块枢设于尾门下端,该连结块前端具有数孔,以上下枢设前述两连杆及第一油压缸,而后端则枢设第二油压缸,且该第二油压缸另端枢设于尾门中央部,利用油压控制回路使本技术具有使尾门自动翻转、上升、下降及具有高支撑强度、高操作安全性。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货物升降机构”,其中,该对连杆可设计成冂字形,除可强化结构外,更可收纳保护第一油压缸于其中。本技术的再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货物升降机构”,其中,该尾门上设有一冂字形保护盖,除可强化尾门结构外,更可收缩保护第二油压缸于其中本技术的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货物升降机构”,其中,该尾门与连结块的枢接可配合连杆形成闭锁状态,避免异常情况时机构的损坏。达成本技术前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兹列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从而可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获致更佳的了解。附图1为习用双缸尾门升降机构侧视图。附图2为习用单缸半自动尾门升降机构侧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状态侧视图(1)。附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状态侧视图(2)。附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连结块实施状态侧视图(1)。附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连结块实施状态侧视图(2)。附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连杆立体分解图。附图9为本技术安全闭锁状态侧视图。首先,请参阅附图3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由图可知本技术主要是由至少一对连杆(1)、一第一油压缸(2)、一连接块(3)、一第二油压缸(4)及尾门(5)所构成。其中,所述连杆(1)包括有上连杆(11)及下连杆(12),各连杆头尾两端均具有一贯穿孔(10),该上连杆(11)头端枢设于汽车大梁可固定端(6)的上端孔(61),尾端则枢设于连结块(3)的上端孔(31),该下连杆(12)头端枢设于汽车大梁可固定端的下端孔(62),尾端则枢设于连结块(3)的下端孔(32);本技术的连杆(1)可设计成冂字形(请参阅附图8),它可有效强化整体支撑强度,更可将第一油压缸(2)容纳固定于其内,进而保护该油压缸不被撞击而致损坏。第一油压缸(2)一端与下连杆(12)头端共同枢设于汽车大梁固定端的下端孔(62),另一端则与上连杆(11)尾端共同枢设于连结块的上端孔(31)上。连结块(3)前端具有至少两个孔,后端具有一后端孔(34),前端上端孔(31)用来串接枢设上连杆(11)尾端、第一油压缸(2)及尾门前端固定座(51);前端下端孔(32)则与下连杆(12)枢接;连接块的后端孔(34)则用来枢接第二油压缸(4)前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的连结块(3)请参阅附图8所示,该连结块为配合尾门(5)的尺寸大小,其前端为三孔的设计,上端孔(31)与尾门前端固定座(51)枢设,中孔(33)则用来枢接上连杆(11)及第一油压缸(2)尾端,下端孔(32)则用来枢接下连杆(12)尾端。第二油压缸(4)前端与连结块的后端孔(34)枢接,后端与尾门中部固定块(52)枢接,使尾门做翻转动作。尾门(5)前端具有至少一对固定座(51),中央部相对设置有固定块(52)。本技术的动作状态请参阅附图4、5、6、7图所示,尾门(5)在关闭状态时(附图4虚线),第一油压缸(2)为伸出状态,第一油压缸(2)及连杆(1)共同作用,使连结块(3)位于上死点,第二油压缸(4)亦为伸出状态,推顶尾门(5)于关闭状态,当控制第二油压缸为收缩状态时,尾门(5)随第二油压缸(4)的收缩而慢慢向后翻转,直至第二油压缸(4)收缩完成,此时尾门(5)则成水平方向,并可藉设定第二油压缸(4)收缩长度,使尾门(5)位于所需停止角度,当有异常情况或警急状况时,可马上停止第二油压缸(2)的收缩,令尾门及时停止动作,极具安全性;当第一油压缸(2)收缩时,藉连杆(1)及第一油压缸(2)的共同作用,使连结块(3)导引尾门(5)渐渐向下位移,直至所需高度为止(参附图5)。当要使尾门(5)上升时,仅需控制第一油压缸(2)伸出,藉由连杆(1)及第一油压缸(2)的作用,使连结块(3)导引尾门(5)渐渐向上升,直至第一油压缸(3)全伸出后停止,此时若要使尾门关闭,则控制第二油压缸(4)伸出,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森
申请(专利权)人:张鸿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