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时玉基专利>正文

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327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该装置包括U字形框和安装在机动车车厢两侧的枢轴或轨道,在轨道上设置轮或滑块,所述U字形框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通过枢轴或设置在轨道上的轮或滑块安装在机动车车厢的两侧,在车厢上还安装有用于使该U字形框绕枢轴转动或沿着轨道滑动后再绕轮或滑块转动的驱动组件。U字形框转动可使罩布处于覆盖车厢上表面的展开状态或者处于敞开车厢上表面的收容状态,而不要轨道及支撑架等部件,所以,该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且不存在因轨道被堵而行走不畅等问题,用该装置敞合车篷操作过程简单,使用寿命较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备在机动车,特别是配备在自卸式机动车 上的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技术背景机动车中的自卸车或翻斗车由于车箱容积较大,通常釆用机械装 载物料的方式装载货物,而卸货时是采用液压系统实现,为此,该种 机动车的车箱不适合采用全封闭结构,至少要让该种车辆的车箱具有 一个开放的上表面;同时,该种车辆由于车箱容积较大,所装载的货 物吨位也较重,使其在运输砂土、粉煤、矿粉等粉尘、颗粒等性质物 料时,由于辐射的颠簸及车速风速等原因,非常容易造成装载物从车 箱中往外四处飞扬、散落,从而给运输兴途中及四周环境带来污染和 破坏。因此,相关部门要求开放式机动车在运输货物时要采取覆盖措 施,以确保环境卫生不被污染。传统技术中采取覆盖车箱的措施往往 需要人工操作,而人工操作需要人到车箱顶部才能完成,但,由于此 类结构的机动车车箱较高,且需要加盖的罩布又比较沉重,所以,采 用人工覆盖罩布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专利文献CN1106301C号公告一种名称为"自动敞合车篷"的技 术。该自动敞合车篷包括支撑机构、伸缩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伸 缩机构包括设置在车篷顶部的固定导轨板和活动导轨板,在两者之间 设置有联运机构和保持车篷平行移动的平行机构,而驱动才几构采用液 压装置,其支撑机构包括套管和支撑轴。就机动车或自卸车的车篷而 言,设置其主要目的是阻碍车箱内的货物向外扩散,所以,其结构应 该简单,操作方便。而该种敞合车篷利用液压装置控制车篷开合,不 仅制作成本较高,而且结构也较复杂,不适合于在普通机动车上安装。中国专利2659741号授权公告的名称为"卡车篷布自动覆盖装 置"给出另一种结构。该覆盖装置在车箱两侧安装有导轨和安装在该 导轨上的一对主行走轮及多对从动行走轮,且在主动行走4仑和从动行 走轮分别安装有跨越式篷架,通过该篷架支撑篷布。该种车篷覆盖装 置虽然结构简单,但其采用导轨和安装在该导轨上行走轮的结构,且跨越式篷架采用直立式结构,致使导轨的上表面必须棵露在外,而用 机械如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卸物料时,特别是装卸砂土等分散形物料 时,即便操作者格外小心,砂土也会有一部分散落在车箱的两侧,这 些散落的物料如砂土很容易滞留在导轨上,进而影响行走轮在导轨上正常行走,给覆盖或敞开车篷的操作带来困难;同时,在行走轮上连接跨越式篷架的结构也较复杂,会直接造成制作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摆动或滑动后再摆动的方式拉 动罩布以解决结构复杂及制作成本高等问题的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本技术所提出的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包括U字形框和安装 在机动车车箱两侧的枢轴或轨道,在轨道上设置轮或滑块,所述U字形框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通过枢轴或设置在轨道上的轮或滑块安装在 机动车车厢的两侧,在车箱上还安装有用于使该U字形框绕枢轴转动 或沿着轨道滑动后再绕轮或滑块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车箱侧壁上的第 一 驱动组件和安装在 车箱端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 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车箱侧壁上 的按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定滑轮和绕在三个定滑轮上的挠性绳,以及由 该挠性绳牵动的并可在U字形框的竖边上移动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 包括由框架限定的两个对接的转动轮,且在每一个转动轮的径向设置 有允许U字形框的竖边插入凹槽。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车箱端部的主动轴和安装在主动轴上的径向设置有凹槽的绞轮,该绞轮上的挠性绳的另一端设置在U 字形框上,以及安装在主动轴端部的摇臂。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车箱端部的第一^v动轴和/或第二从动轴,且在第一/人动轴和/或第二从动轴上i殳置有定位轮。所述主动轴与第 一从动轴和/或第二/人动轴相互平行设置,在主 动轴上i殳置有至少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绞4仑,而在第一>^人动轴和/或 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绞轮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定位轮。所述主动轴是空心轴,所述摇臂包括与主动轴连接的横杆件和安 装在横杆件内端部并延伸至主动轴空心内的回位弹簧,以及安装在横 杆件外端部的摇杆。所述横杆件是由与摇杆连接的外杆件和通过销轴 与外杆件连接的内杆件构成。本技术所提出的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釆用安装在该车箱中 部区域的U字形框,该U字形框的上部连接罩布,当U字形框沿着枢 轴转动或沿着滑道滑动后再以轮为轴转动时,即可使罩布处于覆盖车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f且不存在因轨it被堵而行走不畅等问题;同时, 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是由不易损坏的定滑轮、挠性绳及轴类 部件构成,且通过转动定滑轮和摇臂即可使U字形框摆动,所以,用 该装置敞合车篷操作过程简单,其使用寿命较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附图2是图1中滑动件5的外观结构示意附图3是图1中摇臂6的外观结构示意附图4是图3中摇臂6拉开时的外观结构示意附图5是本技术所提出的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和图2,这两个附图给出本技术所提出的驱动车篷 敞合的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装置包括U字形框3和 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是由安装在车箱4侧壁上的第一驱动组件1和 安装在车箱4端部的第二驱动组件2构成。所述U字形框3由刚性杆 件构成,其宽度略宽于车箱4的宽度,它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通过枢轴 31安装在机动车车厢4的两侧。U字形框3的神黄杆32与罩布的端部 相连接(图中没有给出罩布),U字形框3与罩布组成车篷。在U字 形框3的竖边上设置有可在其上移动的滑动件5,滑动件5包括框架 51和由框架51限定的两个对接的转动轮52,且在每一个转动轮52的 径向设置有允许U字形框3的一个竖边插入凹槽53。第一驱动组件1和第二驱动组件2是用于使U字形框3的横杆 32沿着枢轴31转动的部件。第一驱动组件1包括安装在车箱4侧壁 上的按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由挠性绳14缠绕式连接的定滑轮,其中, 定滑轮11上设置有一个手摇柄15,定滑轮12和定滑轮13之间通过 挠性绳14分别与滑动件5的一端相连接。当转动手摇柄15时,挠性绳14即可带动滑动件5平移,在其平移的同时带动U字形框3沿着枢 轴31转动,横杆32带动罩布完成覆盖车箱上表面的展开状态或者处 于敞开车箱上表面的收容状态。第二驱动组件2包括自下而上平行地安装在车箱4前端部的空 心的主动轴21和第一从动轴22,以及第二从动轴23,其中,主动轴21 上安装有带有径向凹槽的且间隔一定距离的三个绞轮24,每一个绞轮 24上均设置有挠性绳26,且在主动轴21的端部设置有摇臂6;第一从 动轴22和第二从动轴23上均安装有数量和竖向位置与绞轮24相对 应的且径向设置有凹槽的定位轮25,绞轮24上的挠性绳26经定位轮 25与U字形框3的4黄杆32相连接。每一条挠性绳26均设置有两股, 且在车箱4上方的每一条挠性绳26的两股之间安装罩布,使罩布能随 着挠性绳26的动作而动作。在使用时,要想使罩布处于展开状态,转动定滑轮11上的手摇柄 15即可逐渐地使U字形框3从车箱4前端部向后端部转动,从而拉 动罩布使其逐渐打开并覆盖住车箱4的上表面;而当要想使罩布从展 开状态变为收容状态时,首先向反方向摇动手摇柄15和摇臂6 ,使 U字形框3向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驱动车篷敞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U字形框和安装在机动车车箱两侧的枢轴或轨道,在轨道上设置轮或滑块,所述U字形框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通过枢轴或设置在轨道上的轮或滑块安装在机动车车厢的两侧,在车箱上还安装有用于使该U字形框绕枢轴转动或沿着轨道滑动后再绕轮或滑块转动的驱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玉基
申请(专利权)人:时玉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