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小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138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小推车,包括料斗,料斗前端连接把手,料斗下端连接支撑柱,支撑柱底端连接滚轮,料斗两侧上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若干个搅拌叶片,搅拌轴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皮带轮与电机连接,电机与蓄电池连接,电机和蓄电池安装在料斗上,所述料斗底板上设置可闭合的出料口,出料口下端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与支撑柱连接,支撑板上设置传输带,传输带与蓄电池连接,该混凝土小推车解决了混凝土在场内运输过程中容易凝结和卸料比较费力以及卸料比较集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推车,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小推车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简称为“砼(t0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是指由胶结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水以及需要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或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普通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混凝土运输是混凝土搅拌与混凝土浇筑的中间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应根据现场条件、浇筑部位、运输数量及距离等,选用合适的运输机具和运输线路,以最少的转运次数、最短的时间,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内壁平整光滑,运输过程要保持拌合物匀质、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输送到浇筑部位时要具有规定的坍落度。风雨天和炎热天气,容器应有遮盖。冬期施工应有保温措施。场外运输混凝土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通常采用翻斗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翻斗汽车设备简单,可一车多用。但途中颠簸振动,混凝土拌合料容易分层离析;卸料困难,需人工辅助。搅拌运输车是在行驶途中对混凝土不断进行搅动或拌合的特殊运输车辆,由汽车底盘和搅拌筒罐、传动系统、供水装置组成(见图)其运输作业方式有三种:(I)湿料输送。运输车开至搅拌机的出料口下,装入拌合好的混凝土,行驶途中,搅拌筒作慢速转动(I?3r / min),以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到达浇筑现场后,搅拌筒反转快速出料。(2)半干料搅拌输送。当运输距离较长时,为防止混凝土初凝和外加剂失效,在运输途中加入外加剂,搅拌筒作慢速转动拌和,到达浇筑地点,再以较高转速(8?12r / min)拌匀后出料。(3)干料搅拌输送。搅拌车接受称量好的混凝土干料,在运送途中或到达浇筑地点后,加水和外加剂并作全速搅拌后出料。这种集搅拌和运输于一体的作业方式,有利于改善混凝土质量和提尚配料站的生广能力。场内运输与布料将运到现场的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分配到浇筑位置,常用以下几种方法:(I)手推车转运。是施工工地普遍使用的运输方法。以双轮手推车居多,容量一般为0.1m3,可在地面行走,也可与井架卷扬机或吊车配合使用,将手推车提升到高层浇筑平台。有一种在轨道上行走的四轮翻斗手推车,容量达0.4m3,适用于较大体积混凝土的灌筑。(2)机动翻斗转运。容量有0.4、1和1.6m3三种,不论距离远近、工程大小均能适用,可进入基坑的灌筑平台,可直接将混凝土卸落到浇灌部位。(3)起重机与吊斗运输。吊斗上部开口,下部有门,容量0.7?1.4m3,由起重机吊至浇筑地点直接布料,或吊至浇筑平台卸料。起重机与吊斗运输是解决垂直运输和水平布料较为简便的方法。当提升高度不大时,起重机可选用一般的履带式起重机和行走塔式起重机;当高度较大时宜采用自升式塔式起重机,这种起重机的塔身分段依附在建筑物上,可随建筑物的升高而接高,吊斗提升后可在起重机的悬臂上进行水平移动。(4)混凝土泵与管道运输。混凝土泵送设备有移动泵车和固定泵两种,一般输送能力为30?80m3 / h,最大水平输送距离为600m,最大输送高度为150m,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饶筑。泵车可用随车布料杆自行布料,也可与管道相连泵送布料。固定泵则多用管道输送。超高超长距离的混凝土泵送,可采用多台泵接力完成。(5)胶带机运输。将卸入贮料斗的混凝土由首尾相接的胶带输送机传送到浇筑部位或浇筑平台。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 203739929 U公开这样一种混凝土小推车。该技术组成包括:料斗,所述的料斗通过焊接连接固定料斗支撑托板,所述的料斗前端设有浆料挡板,所述的料斗内部设有推板,所述的推板与伸缩推杆连接,所述的料斗支撑托板安装有手推杆,所述的料斗支撑托板通过焊接连接固定车轮支撑架,所述的料斗支撑托板安装有料斗支撑腿。该技术应用于混凝土小推车。但是这种小推车在运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不能进行搅拌而且在卸料时也比较费力。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 202399981 U公开这样了一种电动混凝土运输车,包括车架体及车斗,车架体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和液压泵,驱动电机和液压泵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车架体的后部设置有驱动车轮转动的行走电机,在车架体上还设置有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的顶端固定在车斗的底面,车斗底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插销。该车操作简单,无噪音,无污染,启动容易迅速,工作效率高,维修费用低,解放了人力推车运送混凝土的劳动。但是这种运输车在运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不能进行搅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小推车,该混凝土小推车解决了混凝土在场内运输过程中容易凝结和卸料比较费力以及卸料比较集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小推车包括料斗,料斗前端连接把手,料斗下端连接支撑柱,支撑柱底端连接滚轮,料斗两侧上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若干个搅拌叶片,搅拌轴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皮带轮与电机连接,电机与蓄电池连接,电机和蓄电池安装在料斗上,所述料斗底板上设置可闭合的出料口,出料口下端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与支撑柱连接,支撑板上设置传输带,传输带与蓄电池连接。所述料斗底板呈凹形。所述电机为防震电机。所述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滚轮为万向轮。采用这种混凝土小推车,由于料斗两侧上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若干个搅拌叶片,搅拌轴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皮带轮与电机连接,电机与蓄电池连接,这样可以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进行搅拌,防止混凝土凝结;由于料斗底板上设置可闭合的出料口,出料口下端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传输带,这样在混凝土卸料的时候,不需要人力,比较省力,而且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分批卸料;又由于电机为正反转电机,这样搅拌起来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混凝土小推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有:1.料斗;2.把手;3.支撑柱;4.滚轮;5.搅拌轴;6.搅拌叶片;7.皮带;8.皮带轮;9.电机;10.蓄电池;11.支撑板;12.传输带。【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混凝土小推车,包括料斗1,料斗I前端连接把手2,料斗I下端连接支撑柱3,支撑柱3底端连接滚轮4,料斗I两侧上设置搅拌轴5,搅拌轴5上设置若干个搅拌叶片6,搅拌轴5通过皮带7与皮带轮8连接,皮带轮8与电机9连接,电机9与蓄电池10连接,电机9和蓄电池10安装在料斗I上,所述料斗I底板上设置可闭合的出料口,出料口下端设置支撑板11,支撑板11与支撑柱3连接,支撑板11设置上传输带12,传输带12与蓄电池10连接。所述料斗I底板呈凹形。所述电机9为防震电机。所述电机9为正反转电机。所述滚轮4为万向轮。在运输混凝土时,打开电机9,电机9带动皮带轮8转动,皮带轮8通过皮带7带动搅拌轴5转动,搅拌轴5带动搅拌叶片6转动;卸料时,打开料斗I底板上的出料口,再开启传输带12,这样就可以自动卸料了。由于料斗I两侧上设置搅拌轴5,搅拌轴5上设置若干个搅拌叶片6,搅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小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1),料斗(1)前端连接把手(2),料斗(1)下端连接支撑柱(3),支撑柱(3)底端连接滚轮(4),料斗(1)两侧上设置搅拌轴(5),搅拌轴(5)上设置若干个搅拌叶片(6),搅拌轴(5)通过皮带(7)与皮带轮(8)连接,皮带轮(8)与电机(9)连接,电机(9)与蓄电池(10)连接,电机(9)和蓄电池(10)安装在料斗(1)上,所述料斗(1)底板上设置可闭合的出料口,出料口下端设置支撑板(11),支撑板(11)与支撑柱(3)连接,支撑板(11)上设置传输带(12),传输带(12)与蓄电池(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从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路路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