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园中套种香樟树和紫云英的种植方法,包括整地施基肥、茶树栽植、香樟树的栽植、紫云英接种根瘤菌、紫云英播种、香樟树的整形修剪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香樟树和茶树间隔种植,通过对香樟树进行修剪整理,将其整形为“单干形”,可有效的控制其透光率,并且为茶树提供一定的遮阴效果,提高茶叶的产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这三种植物互不影响的特性,将其一起栽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栽培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茶叶为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乔木,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砖红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在茶园进行立体间套作,茶园里以种茶为主,兼种植其他植物。对茶园进行合理的立体间套作,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人,而且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立体间套作的茶园对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的植被多样性来保护、恢复、利用动物群落多样性,从而达到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对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有机茶叶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指导。目前茶叶的种植存在以下问题:在茶叶种植前5年,茶树较小,茶树间的间隙大,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常生长杂草导致肥料浪费和人工劳力增加,或由于地面暴露导致水土流失。另外,由于茶树种植周期比较长,因此后期对肥料的需求相对较高,为了减少化学物质及农药的危害,在茶园中种植紫云英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紫元英属于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有效的为土壤中增加养分,并且紫云英与茶树生长层次不同,可以有效的利用大田空间,并且互不影响,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并且在茶树生长早期,可以有效的利用茶树间的间距,充分利用土地。另外,合理的处理茶叶种植的株行距可以有效的提高茶树的生长利用周期,一般可以达到40-50年,有的甚至超过100年,在现实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一般10年左右就轮作一次,目的是使茶园保持土壤肥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是这样势必增加了种植成本,因此提高茶叶的种植周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香樟为樟科常绿乔木。树势高大雄伟,树冠广圆形,全株具樟脑香气,小枝绿色。花期为5月,9?11月果熟。喜阳光充足,也稍耐半阴、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树龄成百上千年,可成为参天古木,香樟树并且不易产生丛生枝,修剪较易,并且树叶较小,通过修剪整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其透光率,与茶树一起种植可以提供一定的遮阴效果,因为茶叶属于弱喜光植物,遮阴率为50% -70%时可以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因此合理的利用遮阴树可以有效的提尚茶叶的广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提高茶树的种植周期,还可以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I)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结合深耕亩施羊粪2500kg,氮磷钾重量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80-100kg,过磷酸钙25_30kg,并在播种前整地;2)茶树栽植:挖定植沟,定植时行距为1.6-2.2米,株距为0.5-0.7米;6_9月份,利用插穗进行栽植;3)香樟树的栽植:第二年4-6月份,栽植香樟树,在每隔五行茶树之间挖深坑,坑的直径为50-55cm,深60-70cm ;在深坑内按20-25斤/坑施腐熟有机肥,然后覆土至高出地面5_8cm ;每亩茶园种植香樟树14-20棵;4)紫云英接种根瘤菌:首先是将根瘤菌剂配成浓度为1-2%的水溶液,使其吸附在种子上,不要用干菌剂直接拌种,用温水浸过的种子晾干后再接菌,每100-200克根瘤菌菌剂拌紫云英种子I公斤;5)紫云英播种:从第二年开始,9-10月份在茶行间进行播种,在茶树生长的前4年,每两行茶树间播种两行紫云英,亩用种量为0.7-1.2公斤;第4年以后,每两行茶树间播种一行紫云英,亩用种量为0.4-0.6公斤;6)香樟树的整形修剪:将香樟树整形为“单干形”植株,小苗定植后选一个健壮直立的枝条作主干,其余枝条均剪去;在留作主干的枝上选留一枚粗壮的芽为剪口芽,同时除去对生的另一枚芽,使只有一支新梢能作为主干延长枝向上生长,剪口下的第二、三对芽也剥去以免发生竞争枝;此后凡主干上发生的新梢都抹去;当主干生长达到目标高度定干;在定干的高度以上,选留3?5个侧枝作为主枝,对主枝上部轻截,促新枝扩张树冠,对定干高度以下的枝条及萌蘖均随时剪除;其中I?3年以培育主干为主,第4-5年培养侧枝,逐步完成树冠构架。上述茶园中套种香樟树和紫云英的种植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的插穗长3cm,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真叶,剪口平滑与叶片平行和茎呈45度角,上端离叶柄3 - 5cm,留叶片 1/2。上述茶园中套种香樟树和紫云英的种植方法中,步骤6)中所述的香樟树的定干高度为1.5-1.8米。在香樟树成型后,在管理过程中,每年定期对香樟树进行修剪,使其遮阴率为50-70%,从而保证茶叶的最佳生长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茶树间套种紫云英,由于紫云英与茶树生长层次不同,可以有效的利用大田空间,并且互不影响,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并且在茶树生长早期,可以有效的利用茶树间的间距,充分利用土地。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根据茶树生长的时间不同,栽植不同行的紫云英,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并且不影响紫云英的光照。2、紫元英属于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有效的为土壤中增加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效的减少化肥在茶叶中的残留量,提高茶叶品质。3、香樟树和茶树间隔种植,通过对香樟树进行修剪整理,将其整形为“单干形”,可有效的控制其透光率,并且为茶树提供一定的遮阴效果,提高茶叶的产率。4、提高了茶树的种植周期,减少了种植成本,充分利用了土地,增加农户的收入。【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选用绿茶,在绿茶茶园中套种香樟树和紫云英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结合深耕亩施羊粪2500kg,氮磷钾重量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80kg,过磷酸妈25kg,并在播种前整地;2)茶树栽植:挖定植沟,定植时行距为1.6米,株距为0.7米;6月中旬,利用插穗进行栽植;所述的插穗长3cm,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真叶,剪口平滑与叶片平行和茎呈45度角,上端离叶柄3 — 5cm,留叶片1/2。3)香樟树的栽植:第二年4月底,栽植香樟树,在每隔五行茶树之间挖深坑,坑的直径为50cm,深70cm ;在深坑内按20斤/坑施腐熟有机肥,然后覆土至高出地面5cm ;每亩茶园种植香樟树14棵。4)紫云英接种根瘤菌:首先是将根瘤菌剂配成浓度为I %的水溶液,使其吸附在种子上,不要用干菌剂直接拌种,用温水浸过的种子晾干后再接菌,每100克根瘤菌菌剂拌紫云英种子I公斤;5)紫云英播种:从第二年开始,9月中旬在茶行间进行播种,在茶树生长的前4年,每两行茶树间播种两行紫云英,亩用种量为0.7公斤;第4年以后,每两行茶树间播种一行紫云英,亩用种量为0.4公斤;6)香樟树的整形修剪:将香樟树整形为“单干形”植株,小苗定植后选一个健壮直立的枝条作主干,其余枝条均剪去;在留作主干的枝上选留一枚粗壮的芽为剪口芽,同时除去对生的另一枚芽,使只有一支新梢作为主干延长枝向上生长,剪口下的第二、三对芽也剥去以免发生竞争枝;此后凡主干上发生的新梢都抹去;当主干生长达到目标高度定干;定干高度为1.5米,在定干的高度以上,选留4个侧枝作为主枝,对主枝上部轻截,促新枝扩张树冠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园中套种香樟树和紫云英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结合深耕亩施羊粪2500kg,氮磷钾重量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80‑100kg,过磷酸钙25‑30kg,并在播种前整地;2)茶树栽植:挖定植沟,定植时行距为1.6‑2.2米,株距为0.5‑0.7米;6‑9月份,利用插穗进行栽植;3)香樟树的栽植:第二年4‑6月份,栽植香樟树,在每隔五行茶树之间挖深坑,坑的直径为50‑55cm,深60‑70cm;在深坑内按20‑25斤/坑施腐熟有机肥,然后覆土至高出地面5‑8cm;每亩茶园种植香樟树14‑20棵;4)紫云英接种根瘤菌:首先是将根瘤菌剂配成浓度为1‑2%的水溶液,使其吸附在种子上,不要用干菌剂直接拌种,用温水浸过的种子晾干后再接菌,每100‑200克根瘤菌菌剂拌紫云英种子1公斤;5)紫云英播种:从第二年开始,9‑10月份在茶行间进行播种,在茶树生长的前4年,每两行茶树间播种两行紫云英,亩用种量为0.7‑1.2公斤;第4年以后,每两行茶树间播种一行紫云英,亩用种量为0.4‑0.6公斤;6)香樟树的整形修剪:将香樟树整形为“单干形”植株,小苗定植后选一个健壮直立的枝条作主干,其余枝条均剪去;在留作主干的枝上选留一枚粗壮的芽为剪口芽,同时除去对生的另一枚芽,使只有一支新梢作为主干延长枝向上生长,剪口下的第二、三对芽也剥去以免发生竞争枝;此后凡主干上发生的新梢都抹去;当主干生长达到目标高度定干;在定干的高度以上,选留3~5个侧枝作为主枝,对主枝上部轻截,促新枝扩张树冠,对定干高度以下的枝条及萌蘖均剪除;其中1~3年以培育主干为主,第4‑5年培养侧枝,逐步完成树冠构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欢,
申请(专利权)人:黄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