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303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包括上支撑片、下支撑片、推块、碟形弹簧、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筒套、铣刀、刀杆和摩擦片,所述上支撑架为立方体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为中空筒状圆柱体,所述上支撑架与所述下支撑架连接,所述上支架上端安装有上支撑片,所述下支撑架内设有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架内,另一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上设有下支撑片,所述上支撑内安装有筒套,所述筒套内安装有刀杆,所述刀杆一端穿过所述上支撑连接有铣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这种深孔加工中刀杆的轴向变形和振动,减小切削震动产生的噪音,提高加工精度,延长刀具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刀具系统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采用镗刀通过镗削工艺加工大口径管内孔,这种方法在加工过程中断屑困难,刀具磨损快,加工效率较低。采用车铣方式进行大口径管内孔切削加工是一种新工艺,切屑形态好,刀具磨损小,效率高,但是现在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刀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包括下支撑片、上支撑片、推块、碟形弹簧、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筒套、铣刀、刀杆和摩擦片,所述上支撑架为立方体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为中空筒状圆柱体,所述上支撑架与所述下支撑架连接,所述上支撑架上端安装有上支撑片,所述下支撑架内设有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架内,另一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上设有下支撑片,所述上支撑架内安装有筒套,所述筒套内安装有刀杆,所述刀杆一端穿过所述上支撑架连接有铣刀,所述刀杆另一端连接有电主轴,所述电主轴一端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安装在所述筒套上,所述筒套内设有若干摩擦片。作为优选,所述摩擦片为3个。作为优选,所述摩擦片等圆周排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辅助支撑机构可以有效地减小这种深孔加工中刀杆的轴向变形和振动,减小切削震动产生的噪音,提高加工精度,延长刀具寿命。2、碟形弹簧即使在压缩量很小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大的弹性载荷,因此随着支撑片磨损的加剧,虽然碟形弹簧的压缩量会减小,但是还是能提供足够的载荷直至某一数值,这一数值的大小事可以通过调整碟形弹簧的尺寸大小,数量和压缩量来控制的。这样一来,就大大延长了支撑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支撑机构的成本。一般来讲这种机构适用于一定范围内任意内径尺寸的大口径管件的加工。3、采用刀具在上部切削这种形式,有利于切屑的排出和正常加工的顺利进行。如果刀具放在下部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屑也堆积在工件下部,这样一来会严重影响刀具的继续切削,对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将刀具放在工件内壁的上部进行切削。4、采用可拆卸的发生磨擦的构件,能够便于零件的更换,降低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中,1-下支撑片;2-推块;3-碟形弹簧;4-下支撑架;5-铣刀;6-刀杆;7-电主轴;8-上支撑架;9-上支撑片;10-工件;11-电主轴;12-轴套;13-支架;14-导轨;15-冷却水进水管;16-润滑油管;17-冷却水出水管和电缆,18-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包括下支撑片1、上支撑片9、推块2、碟形弹簧3、上支撑架8、下支撑架4、筒套、铣刀5、刀杆6和摩擦片,所述上支撑架8为立方体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4为中空筒状圆柱体,所述上支撑架8与所述下支撑架4连接,所述上支撑架8上端安装有上支撑片9,所述下支撑架4内设有碟形弹簧3,所述碟形弹簧3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架4内,另一端连接有推块2,所述推块2上设有下支撑片1,所述上支撑架8内安装有筒套,所述筒套内安装有刀杆6,所述刀杆6一端穿过所述上支撑架8连接有铣刀5,所述刀杆6另一端连接有电主轴7,所述电主轴7一端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安装在所述筒套上,所述筒套内设有若干摩擦片。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摩擦片为3个。此外,所述摩擦片等圆周排列。本具体实施车铣大口径管内孔刀具系统使用电主轴驱动,电主轴后部与通过轴套与中空镗杆连接,前部连接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刀具系统。如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的工作原理为:刀杆6与电主轴11连接,刀杆6另一端穿过上支撑架8中间的圆孔和铣刀5相连,刀杆6与上支撑架8内表面接触部分在圆周方向均匀镶有3个摩擦片,上支撑架8内表面装有筒套18,筒套18与摩擦片接触,用于将刀杆6受到的铣刀5的切削力传递到上支撑架8上。上支撑架8靠近工件一端上端直接连有上部支撑片1,上部支撑片1和工件10内壁接触,用于抵消由上支撑架8传递过来的切削力。使用时支撑架、上支撑片9还有工件使用尺寸定位,在加工不同尺寸的工件或者使用不同直径的铣刀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形状尺寸的支撑片来实现定位。下支撑架4为中空筒状圆柱体,内部顶端立方体支撑架的平面用于和碟形弹簧3相接触,将切削力传递到碟形弹簧上,碟形弹簧3的另一端和推块2接触,推块2上连接有下支撑片1,下支撑片1和工件10内壁接触。在刀具系统处于工件内部时,碟形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通过调整碟形弹簧3的大小和数量使碟形弹簧3的弹性载荷略大于计算或者测量得出的径向切削力,这样多余的弹性载荷可以使下部的支撑片固定在工件内壁上,并且随着支撑片的磨损,碟形弹簧3的压缩量和弹性载荷会相应的减小来弥补空间尺寸的不足直至某一数值。在加工不同尺寸的工件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支撑片、推块2和碟形弹簧3来满足尺寸上的定位。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片(1)、上支撑片(9)、推块(2)、碟形弹簧(3)、上支撑架(8)、下支撑架(4)、筒套、铣刀(5)、刀杆(6)和摩擦片,所述上支撑架(8)为立方体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4)为中空筒状圆柱体,所述上支撑架(8)与所述下支撑架(4)连接,所述上支架(8)上端安装有上支撑片(9),所述下支撑架(4)内设有碟形弹簧(3),所述碟形弹簧(3)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架(4)内,另一端连接有推块(2),所述推块(2)上设有下支撑片(1),所述上支撑(8)内安装有筒套,所述筒套内安装有刀杆(6),所述刀杆(6)一端穿过所述上支撑连接有铣刀(5),所述刀杆(6)另一端连接有电主轴(7),所述电主轴(7)一端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安装在所述筒套上,所述筒套内设有若干摩擦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铣加工大口径管内孔的刀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片(1)、上支撑片(9)、推块(2)、碟形弹簧(3)、上支撑架(8)、下支撑架(4)、筒套、铣刀(5)、刀杆(6)和摩擦片,所述上支撑架(8)为立方体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4)为中空筒状圆柱体,所述上支撑架(8)与所述下支撑架(4)连接,所述上支撑架(8)上端安装有上支撑片(9),所述下支撑架(4)内设有碟形弹簧(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增辉高鹏程孙晋亮鲁康平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