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式货运汽车的自动气控锁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176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卸式货运汽车的自动气控锁闭装置,用于汽车货厢门。其特征是:与铰支点甲(安置在车厢底部)相连的气缸设置进气孔(与控制阀相连)、出气孔(与开关阀相通);套有弹簧的活塞杆固定在气缸活塞上;沿铰支点乙(安置在车厢底部)转动的门钩,一端与活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呈“钩形”与滚轮卡座(安置在车厢门底部)阴阳搭配。卸物时:压缩空气经进气孔导入气缸内腔推动活塞杆,使门钩顺时针转动脱离卡座,开启车厢门;然后压缩空气从出气孔导入开关阀,接通控制系统使车厢倾斜。车厢复位后切断压缩空气,弹簧使活塞杆后退,门钩逆时针转动锁紧卡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车厢门锁闭、开启稳定可靠、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业的货运汽车(大卡车),尤其是指用于废钢、生铁、煤炭等工业原料运输的自卸式货运汽车货厢门的锁闭机钩。
技术介绍
货运汽车是常见的运输工具,从卸货形式看,一般可分为(1)车(货)厢倾斜卸货;(2)车(货)厢不能倾斜,比如人工卸货,集装箱起吊卸货。采用车(货)厢倾斜卸货的自卸式货运汽车(大卡车),其特点是一般采用敞开式车厢(便于装货),卸货时,车厢头部(靠近驾驶室)逐渐抬升,车厢尾部的车厢门底部打开,车厢内的废钢、生铁、煤炭等工业原料从车厢尾部倾倒在料场(或工地)上。目前,常见的自卸式货运汽车(大卡车)主要有二种结构(1)车厢呈“长方体”形状,车厢尾部的车厢门与车厢底部垂直,车箱门锁闭(开启)机构采用机械杠杆结构;(2)没有车箱门锁闭机构的“悬臂式后箱门”结构。前者(图3)的机械杠杆锁闭(开启)机构是强制式的机械杠杆14的一端与固定铰支点甲2(安置在车架13上)相连,另一端与门钩9连接成活动铰支点;与固定铰支点乙10(安置在车箱1底部)相连的门钩9,一端与机械杠杆14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卡座12(安置在车箱门11底部)阴阳搭配;弹簧7一端与固定铰支点乙10相连,另一端与门钩9相连。运输(装物)时,车箱处于非举升状态,在弹簧7作用下,门钩9钩紧车厢门11底部的卡座12,使门保持关闭状态;卸物时,车箱头部举升,车箱1与车架13的倾角达到一定角度时,固定在车架13和车箱1上的杠杆14迫使门钩9克服弹簧7力与门钩9所受到的摩擦力,门钩9松开车厢门11底部的卡座12,使车箱门11保持开启状态。其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该机构分别固定在车架13与车箱1上,为使结构紧凑、提高可靠性,故车箱尾端与车架13距离均较小,使车箱1与车架13结构上的设计受到一定局限。(2)举升初期,货物由于车箱1的倾斜而向下滑动,货物的冲击力与重力作用在车箱门11上并传递至门钩9,此时门钩9尚未打开,使门钩9开启阻力增大,易引起锁闭(开启)机构的损坏,造成经常车箱门11开启困难。严重时,因机构故障而使车箱门11不能顺利打开,顶升时容易发生事故。后者(图4)采用“悬臂式后箱门”机构,它利用车箱门的自重分力,代替机械杠杆锁闭(开启)机构,其特点是车箱门11上端的左右两边焊接了两个三角悬臂,与后箱门11结合成一整体,其翻转绞支点在悬臂上,且远离后箱门,悬臂上的绞接点与车箱1连接在一起,车箱门11绕此点转动,使其转动半径增大;钢绳拉索一端固定在悬臂的一端,另一端通过支架与车架13连接;后箱门11与水平面呈75度角(角度越大,关闭车箱门11的自重分力越大,但是车箱1容积较小;角度越小,车箱容积较大,但是关闭车箱门的自重分力越小)依附在车厢1上,利用车箱门11的自重分力关闭车箱门11。运输(装物)时,车箱处于非举升状态,悬臂式后箱门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使车箱门11处在关闭状态;卸物时,在油缸作用下车箱1头部举升,车箱门11在钢绳拉索的作用下,绕绞支点转动,使车箱门11连动开启。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利用后箱门11的自重,使后箱门11自动锁闭且车箱门11开启角度最大,方便车箱1倾斜卸物;不足之处在于受车箱1容积限制,后箱门11与水平面角度不能太小,车箱门11水平方向的自重分力受到限制;而车箱门11开启是连动式的,又不能采用传统的车箱门锁闭开启机构;因此,行驶中遇到道路状况较差时,车箱门11因车辆的跳动有时会自动弹开,造成物料的撒落,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物料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一种自卸式货运汽车的自动气控锁闭装置,它采用新颖的“气控杠杆式”结构代替传统的“机械杠杆式”结构,使自卸式货运汽车后(车)箱门的开启、锁闭功能准确可靠、安全方便,解决了自卸式货运汽车卸物时,“机械杠杆式锁闭机钩”失灵引起的损伤事故,也解决了自卸式货运汽车运输行驶中,“悬臂式后箱门”跳动弹开造成的物料的撒落(环境污染、物料损失)问题,满足了自卸式货运汽车安全运输、准确卸物的要求。本技术提供的自卸式货运汽车的自动气控锁闭装置,包括固定铰支点甲2、固定铰支点乙10、门钩9、卡座12,其特征在于固定铰支点甲2、固定铰支点乙10全部安置在车箱1底部,解放了车箱1与车架13结构上的设计局限;与固定铰支点甲2相连的气缸4是一个单作用气缸4,安置在气缸4内腔的活塞6将气缸4分成前、后两部分,气缸4后部内腔的尾部有一个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的进气孔3;与活塞杆8相连的活塞6与气缸4内腔尺寸匹配;“直线形”金属活塞杆8,一端与活塞6中心相连并安置在气缸4内腔前部,另一端伸出气缸4内腔与门钩9连活动接成;套在活塞杆8上的复位弹簧7安置在气缸4前部,尺寸与活塞杆8、气缸4内腔相匹配,起活塞6、活塞杆8复位作用;沿固定铰支点乙10转动的门钩9,一端与活塞杆8活动连接,另一端呈“钩形”,与卡座12阴阳搭配;卡座12安置在车箱门11底部,与门钩9“钩形”端部匹配;控制阀门安置在与进气孔3相连的压缩空气管道上,开通或切断进入气缸4内腔的压缩空气;上述组合构成一套车箱门锁闭控制机构;平行布置的二套车箱门锁闭控制机构组成本技术。设置一个出气孔5安置在气缸4内腔,出气孔5与车箱顶升控制系统的开关阀相通(从出气孔5流入开关阀的压缩空气接通开关阀,控制系统逐步顶升车箱,保证了车箱倾斜卸物的安全、可靠。),出气孔5与气缸4内的进气孔3有一定间距(若零部件的发生意外故障,活塞杆8不能推出,门钩9不能与卡座12分离时,压缩空气亦不能从出气孔5流入开关阀,使开关阀处于关闭状态,车箱不能被顶升。)。安置在车箱门11底部的卡座12带有滚轮,减少车箱门11开启时的摩擦力。固定铰支点乙10的最佳安置位置是OB⊥AB,以车箱门关闭状态下的车箱门11翻转绞支点为0点,卡座12为B点,固定铰支点乙10为A点。因为,欲使车箱门11所受反作用力与惯性力的合力F合对气缸4的力的影响最小,则必须使F合对固定铰支点乙10的力矩MA=0,由此可得,A点的位置必须在力F合的反向延长线上。此时,门钩9受到的由于车箱门弹开时产生的力全部作用在固定铰支点乙10销轴上,因而门钩9不会转动而打开。单作用气缸4工作压力为0.6~0.8Mp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2)安装容易、维修方便。(3)使用寿命长。(4)车箱门锁闭开启稳定,安全可靠。(5)可适用于各类倾卸货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车厢底部的示意图图3是传统的机械杠杆式车箱门锁闭机构示意图图4是“悬臂式后箱门结构”自卸式货运汽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上海某钢铁运输公司实施本技术,用于车箱后翻门连动自开式倾卸货车(一种“悬臂式后箱门结构”的自卸式货运汽车)固定铰支点甲2、固定铰支点乙10全部安置在车箱底部;与固定铰支点甲2相连的气缸4是一个单作用气缸4(工作压力为0.6~0.8Mpa),气缸4内腔有一个进气孔3(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一个出气孔(与车箱顶升控制系统的开关阀相通);与活塞杆8相连的活塞6安置在气缸4内腔,并与气缸4内腔尺寸匹配;“直线形”金属活塞杆8,一端与活塞6中心相连并安置在气缸4内腔前部,另一端伸出气缸4内腔与门钩9活动连接;套在活塞杆8上的复位弹簧7安置在气缸4前部,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卸式货运汽车的自动气控锁闭装置,包括固定铰支点甲(2)、固定铰支点乙(10)、门钩(9)、卡座(12),其特征在于:固定铰支点甲(2)、固定铰支点乙(10)全部安置在车箱(1)底部;与固定铰支点甲(2)相连的气缸(4)是一个单作用气缸(4),安置在气缸(4)内腔的活塞(6)将气缸(4)分成前、后两部分,气缸(4)后部内腔的尾部有一个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的进气孔(3);与活塞杆(8)相连的活塞(6)与气缸(4)内腔尺寸匹配;“直线形”金属活塞杆(8),一端与活塞(6)中心相连并安置在气缸(4)内腔前部,另一端伸出气缸(4)内腔与门钩(9)活动连接;套在活塞杆(8)上的复位弹簧(7)安置在气缸(4)前部,尺寸与活塞杆(8)、气缸(4)内腔相匹配;沿固定铰支点乙(10)转动的门钩(9),一端与活塞杆(8)活动连接,另一端呈“钩形”,与卡座(12)阴阳搭配;卡座(12)安置在车箱门(11)底部,与门钩(9)“钩形”端部匹配;控制阀门安置在与进气孔(3)相连的压缩空气管道上;上述组合构成一套车箱门锁闭控制机构;平行布置的二套车箱门锁闭控制机构组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振华许宏舟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