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078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该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艺过程简单,输送过程中药物损失少,且经介入手术后球囊上药物残留量少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同时适合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该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艺过程简单,输送过程中药物损失少,且经介入手术后球囊上药物残留量少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同时适合规模化生产。【专利说明】一种球囊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所使用的药物洗脱球 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药物洗脱球囊导管是传统球囊成形术和先进的药物洗脱技术相结合,药物洗脱球 囊导管在介入治疗时药物能在球囊到达病变位置时即时快速释放,避免了金属支架和多聚 物载体的长期滞留造成的副反应,是金属支架血管成形术的一种有效补充,在药物支架植 入术后血管再狭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逐渐显示其优越性,但药物洗脱球囊还存在着 球囊表面的药物在介入过程中大量损失而造成药物在病变组织时载药率低,和介入治疗后 仍有部分药物因表面结合力的存在附着在球囊表面(约为10-20% ),影响药物释放的问 题。因此,如何实现药物洗脱球囊上的药物在病变位置定时定量的释放,是实现药物球囊治 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从球囊设计减少药物的非治疗性损失。中国专利 CN102512747A公开了一种将药物洗脱球囊导管,该外表面设多个凹槽,在球囊外表面的凹 槽部分及平坦部位涂覆药物,通过凹槽的留置作用,减少药物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该方法 采用具有凹槽的模具,在球囊成型过程中直接使球囊具有凹槽外观,但该方法对球囊成型 工艺较高,尤其是模具加工精度要求过于苛刻。 中国专利CN200951251A公开了一种双层球囊药物洗脱球囊导管,该药物洗脱球 囊导管在球囊外表面覆盖一层带有微孔的球囊,所述外层球囊由PE、PC、PEBAX等材料制 备。其采用激光打孔或蚀刻技术制成微孔,不但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而且工艺过程复杂, 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且激光打孔密度虽然高,但激光高热热熔微孔过程容易在微孔周围产 生微裂纹,从而影响球囊的机械强度;蚀刻技术容易使微孔周围分子发生电离,从而使聚合 物链断裂。 中国专利CN101785900A公开了一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洗 脱球囊导管采用紫外激光磨削加工球囊外表面,使球囊表面形成凸凹的非平面结构,从而 提高球囊对药物的吸附能力,减少输送过程中药物球囊上药物的损失,该方法设计的药物 洗脱球囊的制备工艺复杂,且使用激光进行球囊表面蚀刻,易造成球囊损伤。 另外,中国专利CN103990221A公开了一种药物洗脱球囊装置,所述聚合物层含有 药物或药物与添加剂,并且还公开了一种可萃取的底层结构,该底层经萃取后形成多孔状 结构,可以降低了药物层与球囊表面的结合力,进而可以使药物层整块或片状脱落后粘结 在血管壁上。但是,该专利仍存在介入过程中大量损失的问题,在工艺上其选择涂层喷涂后 再进行萃取,萃取工艺复杂,萃取所用的溶剂也可能对药物涂层造成损伤,萃取后,有机溶 剂在球囊上的残留也是需解决的问题,而且粘结在血管壁上片状的药物涂层掉块脱落,有 造成血栓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不仅可以减少输送过程中药物损失,而且 加工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该药物洗脱球囊 导管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艺过程简单,输送过程中药物损失少,且经介入手术后球囊上药 物残留量少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同时适合规模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包括导管,球囊本体1和球囊表面2,以及载药涂层,所述 载药涂层由载体材料和药物组成,所述载药涂层采用至少两层设计,并且载药涂层各层的 载药量由里到外呈下降趋势。 所述由里到外是以球囊本体为核心,所述载药涂层负载于整个或者部分球囊表 面。 其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载药涂层包括第一载药涂层4和第二载药涂 层5两层,第一载药涂层4的载药量为0. 5 μ g/mm2-5 μ g/mm2,第二载药涂层5的载药量为 0· 1 μ g/mm2_2 μ g/mm2〇 所述第二载药涂层5负载于整个或者部分第一载药涂层4的表面。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进一步含有第三载药涂层6,其中第三载药涂层 6的载药量为0. 01 μ g/mm2_l μ g/mm2,所述第三载药涂层6负载于整个或者部分第二载药涂 层5的表面。 在总载药量一定情况下,第三载药涂层药物含量最低,可减少输送过程中的药物 损失对内层载药涂层起到保护作用,第三载药层药量较低,以减小多余药量对人体产生的 副作用。其中,第二载药涂层是一个过渡层,厚度较小,药物含量较低,一方面,第二载药涂 层载药量介于第一载药层和第三载药层之间,还可以降低第一载药涂层和第三载药涂层的 界面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第一载药涂层起到保护作用,即可以防止球囊还未达到病变 位置时,在第三载药涂层已溶解完全后,而造成第一载药涂层的药量损失。 其中,第一载药涂层4的厚度优选为1-20 ym; 第二载药涂层5的厚度优选为0· 05-2. 5 μ m ; 第三载药涂层6的厚度优选为0· 1-5 μ m。 上述各载药涂层的载药量和厚度均为大量实验的优选范围,各载药涂层的载药量 不宜过高,过高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太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各载药涂层厚度不宜过 大,否则会影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的输送性能。 另外,载药涂层优选涂覆于球囊打开后的全部有效支撑范围,并且球囊两端锥部 不应有涂层,以免影响球囊整体的药物含量。 因为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在输送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血管才能到达狭窄位 置,此时表层的药物经血流冲刷后往往会大量损失,不但造成药物在病变组织时载药率低, 而且容易引起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载药涂层各层的载药量由里到外呈下降趋势,里层的 载药量高,外层的载药量低,一方面低载药量的外层可以保护高载药量的里层减少药物损 失,另一方面低载药量的外层还可以保护药物球囊与血管腔内表面具有较好的相生相容 性,以及药物的载药量梯度还可以降低球囊使用后药物在球囊表面的残留。 药物洗脱球囊导管的载药涂层主要将载体材料,如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聚己内 酯、聚山梨醇醋、虫胶、PVP、聚木糖醇、聚甘油醋、海藻酸钠、壳聚糖、甲壳素、葡聚糖、聚硬质 酸酯类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和药物如紫杉醇、雷帕霉素、阿昔单抗等中的一种 或两种以上药物充分混合,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腈、四氢呋喃,采用喷涂、浸 涂、涂覆、或折翼注射的方式将涂层负载到球囊表面。 前述第一载药涂层4和第二载药涂层5,以及如有第三载药涂层6或者更多载药涂 层的情况下,各载药涂层以球囊本体为核心由里到外依次负载。 其中,本专利技术优选在球囊和第一载药涂层之间优选有一底层3,底层3为载体材料 层,可防止亲脂性药物与球囊表面结合过于牢固而在介入治疗时难以释放;优选载体材料 为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山梨醇酯、虫胶、PVP、聚木糖醇、聚甘油酯、海藻酸钠、 壳聚糖、甲壳素、葡聚糖、聚硬质酸酯类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底层3的厚度为 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包括导管,球囊本体(1)和球囊表面(2),以及载药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涂层由载体材料和药物组成,所述载药涂层采用至少两层设计,并且载药涂层各层的载药量由里到外呈下降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庄申峰袁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立泰生物医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