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329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其无需高加工精度及组装精度而能够将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喷嘴安装于壳体。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106)中,由一对轴部(166)支承一体地设有喷嘴(105)的主体(161)。喷嘴(10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设于主体(161)的弯曲凸面(165)借助由支承结构部(167)施加的靠压力而靠压在设于壳体(103)的第一底壁部(135)的弯曲凹面(136)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作为申请人的专利的日本专利4956616号(专利文献1)及日本专利第5112438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牙科用粘固剂胶囊(cementcapsule)那样的双成分混合容器的现有技术例,该牙科用粘固剂胶囊隔离并收容作为两种药剂的粉材和液材,在内部混合粉材与液材后而将其排出。图19及图20是专利文献1的图10及图11。以下,使用该附图对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容器的结构进行说明。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容器具备壳体(专利文献中的混合工作缸)8、喷嘴16、隔壁构件(专利文献中的弹性隔壁)(12、18)、第二成分收容构件(专利文献中的排出辅助体)13、活塞构件(专利文献中的操作活塞)19。壳体8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一开口部的第一筒状部10和堵塞第一筒状部10的另一端的第一底壁部11。而且,壳体8在内部具有混合腔室5,该混合腔室5收容有第一成分且在从一端侧注入第二成分时混合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并且在第一底壁部11具备用于从混合腔室5内排出混合物的排出口23。喷嘴16设于壳体8的第一底壁部11。喷嘴16的安装结构构成为,在将混合物从排出口23排出之前,在堵塞排出口23的第一位置处配置喷嘴16,当将混合物从排出口23排出时,在使排出口23与喷嘴16的通路连通的第二位置处配置喷嘴16。在壳体8内收纳可滑动的隔壁构件(12、18),该隔壁构件(12、18)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二开口部的第二筒状部18;堵塞第二筒状部18的另一端的第二底壁部;设于第二底壁部且在混合腔室5内液密地滑动的隔壁部12。而且,第二成分收容构件13以轴线X为中心而可转动地嵌合在隔壁构件(12、18)的内部。第二成分收容构件13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三开口部的第三筒状部和堵塞第三筒状部的另一端的第三底壁部,且在内部具备收容第二成分的第二成分收容腔室3。而且,在隔壁构件(12、18)的第二底壁部(12)与第二成分收容构件13的第三底壁部分别形成有第一连通通路20与第二连通通路21,第二成分收容构件13以轴线X为中心而旋转规定的角度,由此第二成分收容构件13与隔壁构件(12、18)在处于规定的位置关系时成为连通状态,以使第二成分流入混合腔室5。活塞构件19在一端具有从第二成分收容构件13的第三开口部插入第三筒状部内且在第三筒状部内液密地滑动的活塞部,在另一端具有从第三开口部向外部突出的操作杆部。在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容器中,在开始混合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的操作之前,以在壳体8内形成混合腔室5的方式维持将隔壁构件(12、18)保持在后退位置的保持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对活塞构件19的操作杆部进行规定的第一操作(以轴线X为中心的旋转操作),使第一连通通路20与第二连通通路21匹配而连通,由此在第二成分收容腔室3与混合腔室5之间形成连通路(20、21)。在形成了连通路之后,使活塞构件19向壳体8的第一底壁部11移动,使第二成分收容腔室3内的第二成分通过形成了的连通路(20、21)而注入混合腔室5内。然后,通过对活塞构件19进行以轴线X为中心的旋转操作(第二操作)来解除隔壁构件(12、18)的保持状态。而且,在将喷嘴16从第一位置(图19所示的位置)配置于第二位置(喷嘴16的通路与排出口23成为连通状态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活塞构件19进一步向第一底壁部11移动而将混合物从混合腔室5内通过喷嘴16向外部排出。而且,在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容器中,将喷嘴16的基部形成为球状,通过将喷嘴16的基部嵌合于在壳体8的第一底壁部设置的球状嵌合孔,能够使喷嘴16的通路与在壳体8设置的排出口23匹配。需要说明的是,壳体8与隔壁构件(12、18)之间的卡合关系、隔壁构件(12、18)与第二成分收容构件13之间的卡合关系、第二成分收容构件13与活塞构件19之间的卡合关系通过图20(专利文献1的图11)所示的突起(24、26、28)与引导槽(25、27、29)之间的卡合来实现。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566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112438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容器中,在将喷嘴16的基部形成为球状、且将喷嘴16的基部嵌合于在壳体8的第一底壁部设置的球状嵌合孔的结构中,为了容许喷嘴16的基部嵌合于球状嵌合孔,并且避免混合物从喷嘴16的基部与球状嵌合孔之间的间隙漏出,要求严格的加工精度和组装精度。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当喷嘴16的基部为球状时,为了使喷嘴16的基部不沿着横向转动而需要复杂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其无需高加工精度及组装精度,而能够将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喷嘴安装于壳体。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对象的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其相对于壳体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壳体具有在一端具备开口部的筒状部和堵塞所述筒状部的另一端的底壁部,在内部具有收容规定的成分的腔室,并且在底壁部具备从该腔室内排出成分的排出口;所述方式为在将所述成分从排出口排出之前在堵塞排出口的第一位置配置喷嘴,在将所述成分从排出口排出时在使排出口与喷嘴的通路连通的第二位置配置喷嘴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具备:主体,其具备与喷嘴一体形成且在第一位置配置有喷嘴时液密地堵塞排出口的闭塞部及形成有喷嘴的通路的入口的入口形成部;主体保持结构,其以容许喷嘴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主体。而且,主体具备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而弯曲为圆弧状的带状的弯曲凸面。在弯曲凸面的端部开口有入口并构成入口形成部。另外,由除去入口形成部的弯曲凸面构成所述闭塞部。而且,在壳体的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供弯曲凸面滑动的弯曲凹面,在弯曲凹面开口有排出口。而且,主体保持结构包括:一对轴部,它们设于主体且沿着旋转中心而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支承结构部,其设于壳体的底壁部,且支承可旋转的一对轴部,并且,向主体施加将弯曲凸面靠压于弯曲凹面的靠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一对轴部支承主体,因此喷嘴总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描绘相同的轨迹而进行转动。另外,在主体设置的弯曲凸面以从支承结构部施加来的靠压力来靠压在壳体的底壁部设置的弯曲凹面,因此成分不会从弯曲凸面与弯曲凹面之间漏出。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高加工精度及组装精度,而能够将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喷嘴安装于壳体。支承结构部的一个例子具有位于弯曲凹面的两侧且从底壁部立起的一对立起壁。在该情况下,在一对立起壁的相互对置的对置壁部形成有一对嵌合槽。一对嵌合槽分别具备:向与一对立起壁远离底壁部地延伸的方向正交的一方的方向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和向一对立起壁相向的方向开口的第二开口部。而且,一对嵌合槽的内壁面的形状及在一对立起壁之间位于比弯曲凹面靠第一开口部侧的底壁部的部分的形状以如下方式确定,当一对轴部从一对嵌合槽的第一开口部插入内部时处于紧密的嵌合状态,在所述弯曲凸面嵌合于所述弯曲凹面的状态下,形成容许一对轴部的转动且产生靠压力的嵌合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其相对于壳体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壳体具有在一端具备开口部的筒状部和堵塞所述筒状部的另一端的底壁部,在内部具有收容规定的成分的腔室,并且在所述底壁部具备从所述腔室内排出成分的排出口;所述方式为在将所述成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之前在堵塞所述排出口的第一位置配置喷嘴,在将所述成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时在使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喷嘴的通路连通的第二位置配置所述喷嘴的方式,所述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其具备与所述喷嘴一体形成且在所述第一位置配置有所述喷嘴时液密地堵塞所述排出口的闭塞部及形成有所述喷嘴的所述通路的入口的入口形成部;主体保持结构,其以容许所述喷嘴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主体,所述主体具备以所述旋转中心为中心而弯曲为圆弧状的带状的弯曲凸面,在所述弯曲凸面的端部开口有所述入口而构成所述入口形成部,由除所述入口形成部之外的所述弯曲凸面构成所述闭塞部,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供所述弯曲凸面滑动的弯曲凹面,在所述弯曲凹面开口有所述排出口,所述主体保持结构包括:一对轴部,它们设于所述主体且沿着所述旋转中心而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支承结构部,其设于所述底壁部,将所述一对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向所述主体施加将所述弯曲凸面靠压于所述弯曲凹面的靠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30 JP 2013-2053611.一种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其相对于壳体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壳体具有在一端具备开口部的筒状部和堵塞所述筒状部的另一端的底壁部,在内部具有收容规定的成分的腔室,并且在所述底壁部具备从所述腔室内排出成分的排出口;所述方式为在将所述成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之前在堵塞所述排出口的第一位置配置喷嘴,在将所述成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时在使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喷嘴的通路连通的第二位置配置所述喷嘴的方式,
所述成分容器的喷嘴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其具备与所述喷嘴一体形成且在所述第一位置配置有所述喷嘴时液密地堵塞所述排出口的闭塞部及形成有所述喷嘴的所述通路的入口的入口形成部;
主体保持结构,其以容许所述喷嘴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主体,
所述主体具备以所述旋转中心为中心而弯曲为圆弧状的带状的弯曲凸面,
在所述弯曲凸面的端部开口有所述入口而构成所述入口形成部,
由除所述入口形成部之外的所述弯曲凸面构成所述闭塞部,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供所述弯曲凸面滑动的弯曲凹面,在所述弯曲凹面开口有所述排出口,
所述主体保持结构包括:
一对轴部,它们设于所述主体且沿着所述旋转中心而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支承结构部,其设于所述底壁部,将所述一对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向所述主体施加将所述弯曲凸面靠压于所述弯曲凹面的靠压力,
所述支承结构部具有位于所述弯曲凹面的两侧且从所述底壁部立起的一对立起壁,
在所述一对立起壁的相互对置的对置壁部形成有一对嵌合槽,
在所述一对嵌合槽的内壁面一体地设有突出部,在所述弯曲凸面嵌合于所述弯曲凹面的状态下,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一对轴部的外周面抵接且向所述一对轴部施加朝向所述底壁部侧的力。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司武井亮二中塚稔之坂本秀二高野左敏河原谕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松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