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释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961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移动例如用在车辆内的座椅中的头枕的自动头枕致动系统。一种实施方式是当座椅向前折叠时将头枕(20)移动到向前折叠位置,从而允许座椅获得水平位置。鲍顿缆索(50)被设置成,当座椅从竖直位置运动时自动地实现头枕折叠。第二种实施方式为,当有力施加到腰靠托篮(220)时,例如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将头枕移向乘员头部。鲍顿缆索和致动器(224)操作性地连接腰靠托篮和头枕。第三种实施方式为,当有巨大的载荷施加到填充有流体的腰靠囊袋(920)时将头枕移向乘员头部。压力经互连流体通道(924)传递到头枕致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头枕,更具体地涉及致动头枕。
技术介绍
当前,许多头枕由于包括舒适、便利和安全在内的各种原因而上下移 动和前后转动。在很多情况下,使用者必须通过按下按钮或按压开关来手动地将头枕移动到期望位置。在很多情况下,希望将头枕自动地致动到期望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可将头枕致动到期望位置。所公开的系统可将作用在座椅主体 上的力传递到头枕。所传递的力被用于将头枕致动到期望位置。从下文提供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看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应用领域。应当理 解,尽管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所述详细说明和具体示例仅用于 例述的目的并且不应当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从详细说明和附图中可更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 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前透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缆索终端的后透视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后透视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固定点的后透视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替换固定点的后透视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缆索终端的特写的后透视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前透视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底透视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前透视图IO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前透视图1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后透视图1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1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1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处于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1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前透视图16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移除了托篮的前透视图17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1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1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处于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20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前透视图2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扭簧的特写透视图2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2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2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2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处于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26示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前透视图27示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侧透视图2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凸轮的侧 透视图;图2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的处于头枕致动位置的凸轮的侧透视图30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图3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后透视图; 图3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滑动件和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3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铰接线丝、撑 脚架线丝(kickstand wire)和壳体的侧透视图。 图3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图3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后透视图; 图36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处于非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 图37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处于头枕致动位置的侧透视图; 图3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前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实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绝非限制本 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根据下面给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力被施加于座椅主体24或座椅主 体24内的某一位置,并且被传递到头枕20。被传递的力优选地致动头枕 20,使之移动到对座椅的使用者或乘员有利的位置。根据图1-6中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头枕20连接到壳体22。该 壳体可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到座椅主体24。头枕鲍顿缆索(Bowden cable) 50与第一软垫鲍顿缆索28和第二软垫鲍顿缆索30 —起连接到缆索终端26 的一侧。折叠座椅鲍顿缆索32连接到缆索终端26的另一侧。缆索终端26内优选地设有接线板(未示出)。连接到缆索终端26的 四条鲍顿缆索28、 30、 32、 50中的每一条都包括i殳置在所迷接线板的孔中 的接线插头(未示出)。接线板可设置有轨道,该轨道与缆索终端26内的 轨道相配以便在缆索终端26内纵向行进。所述接线板优选地在缆索终端内 具有三十五(35)亳米的纵向行程。折叠座椅鲍顿缆索32在另一端终止于固定点34。应认识到,固定点 34可设置在座椅主体24的背部外侧的多个点处。固定点34被选择成使得 当座椅主体24的背部从竖直位置枢转至折叠的水平位置时,固定点34和 折叠座椅鲍顿缆索导管36之间的距离增大。这样,当座椅被向下折叠时, 有张力施加到折叠座椅鲍顿缆索丝38上。结果,缆索终端26内的接线板朝向折叠座椅鲍顿缆索32,皮拉动,并 且被拉离头枕鲍顿缆索50、第一软垫鲍顿缆索28和第二软垫鲍顿缆索30。 随着头枕鲍顿缆索50的缆索终端26端被拉动,头枕鲍顿缆索50的另一端 致动头枕20。类似地,第一和第二软垫鲍顿缆索28、 30向第一和第二侧 软垫40、 42提供致动力。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也可有多条其它鲍顿缆索连 接到缆索终端26并用于以类似的方式致动其它装置,例如腰靠装置。优选地,头枕鲍顿缆索50的头枕20端连接到头枕内的闩锁机构(未 示出)。该闩锁机构可释放头枕20以呈向前折叠位置或向后折叠位置。还 可结合有伸缩释放功能,其中头枕伴随着向前折叠或向后折叠从其伸展的 伸缩位置被释放。头枕闩锁机构可按照多种方式工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机构 可释放巻紧的巻簧。释放巻紧的巻簧将允许该弹簧退绕并将头枕扭转到向 前折叠位置或向后折叠位置。该弹簧可通过将座椅靠背框架提升到竖直位 置而被重新巻紧。或者,当头枕鲍顿缆索50被拉动时,头枕鲍顿缆索50的头枕端可朝 向前折叠位置或向后折叠位置拉动头枕20。优选地, 一弹簧抵抗头枕的折 叠运动,使得当座椅主体的背部从折叠的水平位置回到竖直位置并且头枕 鲍顿缆索50上的张力减小时,所述弹簧使头枕20回到未折叠的竖直位置。根据图7-9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腰靠装 置,该腰靠装置包括由两个安装支架222支承的托篮(basket) 220。根据 该实施例,具有电机226和齿轮组228的致动器224优选地附装到托篮220。 致动器224驱动鲍顿缆索230。鲍顿缆索230具有优选地穿过托篮220中 的通道并在头枕20中的致动机构处终止的线丝232。该鲍顿缆索还优选地具有位于致动器224与所述托篮的第一侧之间的第一导管部234,和位于 托篮220的第二侧与头枕20之间的第二导管部236。第一和第二导管部 234、 236的连接在托篮220的相应侧上的端部优选地直接连接到相应的引 导线丝222,或者以如下方式连接到相应的引导线丝222,即施加到导管 234、 236的端部上的力被传递到相应的引导线丝222而力的传递#^少经过 或不经过托篮220。优选地,鲍顿缆索230如图9所示地布置,使得当致动器224拉动鲍 顿缆索线丝232时,托篮220被拉向座椅乘员的腰部区域。然而,施加到 托篮220上的压力导致鲍顿缆索线丝232中的张力增大。随着鲍顿缆索线 丝232中的张力增大,更大的力被施加到头枕20中的致动机构。随着鲍顿 缆索线丝232中的张力由于施加到托篮220上的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头枕 中的致动机构优选地使头枕20朝乘员的头部移动。如图10-2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至第六实施例提供了包括可滑动地连 接到引导线丝332的托篮330的腰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枕致动系统,包括: 能在竖直位置和折叠的水平位置之间枢转的座椅靠背; 具有导管和线丝的第一鲍顿缆索; 具有工作位置和折叠位置的头枕; 其中,所述第一鲍顿缆索线丝的端部固定到远离所述座椅靠背的点; 其中,当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竖直位置枢转到所述折叠的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鲍顿缆索线丝中的张力增大;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鲍顿缆索线丝的张力增大将所述头枕从所述工作位置致动到所述折叠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J麦克米伦R科尔佳S瑟托赛J戈博LD詹曾H布伦代亚I罗斯利
申请(专利权)人:舒克拉北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