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向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483 阅读:4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向头枕,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发泡面套,骨架和下盖板;所述骨架包括:卡簧,包括一体的卡设部和穿设部,卡设部上设有螺孔;塑料件,具有一平台结构,该平台上穿设有安装孔;卡簧的卡设部与所述平台卡接,通过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螺孔和安装孔将卡簧固定在塑料件上;以及头枕插杆,具有一旋转部;该旋转部穿设在卡簧的穿设部内。卡簧卡在头枕插杆的旋转部上后,再卡在塑料件上,通过螺纹连接件将卡簧拧紧固定在塑料件上,头枕插杆就可以绕着卡簧穿设部旋转,也就是相对绕着塑料件旋转,旋转力矩可通过拧紧力矩来调节。这样,头枕就可实现前后角度的无级调节,适应不同身材乘客的需求,从而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四向头枕,具体地说,涉及可调节头枕高低并可前后无级调节头枕的角度的汽车座椅头枕。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的头枕是为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一种装置。现在乘用车的座椅头枕大多是可调节式,可以调节头枕的上下高度和前后角度。调节头枕可以使得头枕与乘员颈背形状更加贴合,贴合越好安全性越高。现有汽车座椅的头枕前后调节多为有级式调节,即调节分为固定的几档。由于乘客的身材有所不同,头枕的前后角度调节只能固定在几个位子上,会使得一部分乘客无法达到舒适乘坐车辆的要求,同时由于乘客与头枕的贴合程度不佳,还会造成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向头枕,以克服现有的头枕前后角度调节只能固定在几个位子上,从而导致汽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不佳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四向头枕,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发泡面套,骨架和下盖板;所述骨架包括卡簧,包括一体的卡设部和穿设部,卡设部上设有螺孔;塑料件,具有一平台结构,该平台上穿设有安装孔;卡簧的卡设部与所述平台卡接,通过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螺孔和安装孔将卡簧固定在塑料件上;以及头枕插杆,具有一旋转部;该旋转部穿设在卡簧的穿设部内。采用上述四向头枕,卡簧卡在头枕插杆的旋转部上后,再卡在塑料件上,通过螺纹连接件将卡簧拧紧固定在塑料件上,头枕插杆就可以绕着卡簧穿设部旋转,也就是相对绕着塑料件旋转,旋转力矩可通过拧紧力矩来调节。这样,头枕就可实现前后角度的无级调节,适应不同身材乘客的需求,从而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所述卡簧的穿设部为具有开口的圆弧形,所述头枕插杆为圆杆。所述卡簧的卡设部为从穿设部的开口处一体延伸的两平行的板状结构。所述两平行板状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插杆旋转部的直径,插杆的旋转部穿设入卡簧的穿设部后,不会从其中滑出。所述插杆的旋转部的中心位置穿设在卡簧的穿设部内,旋转部的中心位置的外径大小与穿设部的内径大小相匹配。所述头枕插杆的旋转部两端分别一体延伸有一杆体。所述下盖板上设有长条形孔,容置头枕插杆的杆体。头枕翻转角度范围通过下盖板上的孔的长度来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四向头枕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四向头枕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四向头枕结构中的头枕骨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头枕骨架的装配图;图5是图4中头枕骨架的局部剖切后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3中的卡簧的结构图;图7是图2中的下盖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1至图7,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图1是本技术四向头枕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四向头枕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四向头枕包括发泡面套1,骨架2和下盖板3三部分,三者组装在一起。图3是四向头枕结构中的头枕骨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头枕骨架的装配图。如图所示,骨架2由紧定螺钉4,头枕插杆5,卡簧6和塑料件7组成。头枕插杆5为圆杆,具有一旋转部51和旋转部51两端分别一体延伸的杆体52。图6是图3中的卡簧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卡簧6包括一体设置的卡设部62、63和穿设部64,卡设部62、63上设有螺孔61。卡簧6的穿设部64为具有开口65的圆弧形。卡簧6的穿设部64的开口65处一体延伸的两平行的板状结构62、63即为卡簧6的卡设部。图5是图4中头枕骨架的局部剖切后的放大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塑料件7具有一平台结构71,该平台71上穿设有安装孔72。卡簧6卡在头枕插杆5的对称中心上,即头枕插杆5的旋转部51的中间位置处,再卡在塑料件7的平台71上,通过紧定螺钉4将卡簧6拧紧固定在塑料件7上,这样,头枕插杆5就可以绕着卡簧6穿设部64的内径旋转,也就是相对绕着塑料件7旋转,旋转力矩可通过拧紧力矩来调节。图6中两平行板状结构62、63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开口65的高度小于插杆旋转部51的直径。卡簧6具有弹性,插杆5的旋转部51穿设入卡簧6的穿设部64后,不会从其中滑出。卡簧6的穿设部64的内径在自由状态小于头枕插杆5的旋转部51外径,当紧定螺钉4拧紧后,卡簧6卡住头枕插杆5,从而提供头枕旋转所需的适当的力矩。图7是图2中的下盖板的结构图。头枕翻转角度范围通过下盖板3上的长形孔31的开口长度来控制的。再次参阅图1,骨架装配好之后,再将发泡面套1骨架2装配在一起,最后将下盖板3装上,就装配成一个四向头枕总成。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四向头枕,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发泡面套,骨架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卡簧,包括一体的卡设部和穿设部,卡设部上设有螺孔;塑料件,具有一平台结构,该平台上穿设有安装孔;卡簧的卡设部与所述平台卡接,通过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螺孔和安装孔将卡簧固定在塑料件上;以及头枕插杆,具有一旋转部;该旋转部穿设在卡簧的穿设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的穿设部为具有开口的圆弧形,所述头枕插杆为圆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向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的卡设部为从穿设部的开口处一体延伸的两平行的板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平行板状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插杆旋转部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四向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的旋转部的中心位置穿设在卡簧的穿设部内,旋转部的中心位置的外径大小与穿设部的内径大小相匹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向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插杆的旋转部两端分别一体延伸有一杆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向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上设有长条形孔,容置头枕插杆的杆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向头枕,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发泡面套,骨架和下盖板;所述骨架包括卡簧,包括一体的卡设部和穿设部,卡设部上设有螺孔;塑料件,具有一平台结构,该平台上穿设有安装孔;卡簧的卡设部与所述平台卡接,通过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螺孔和安装孔将卡簧固定在塑料件上;以及头枕插杆,具有一旋转部;该旋转部穿设在卡簧的穿设部内。卡簧卡在头枕插杆的旋转部上后,再卡在塑料件上,通过螺纹连接件将卡簧拧紧固定在塑料件上,头枕插杆就可以绕着卡簧穿设部旋转,也就是相对绕着塑料件旋转,旋转力矩可通过拧紧力矩来调节。这样,头枕就可实现前后角度的无级调节,适应不同身材乘客的需求,从而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文档编号B60N2/48GK2931197SQ20062004477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史习俭, 杨海宁, 顾玮, 张辉 申请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向头枕,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发泡面套,骨架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    卡簧,包括一体的卡设部和穿设部,卡设部上设有螺孔;    塑料件,具有一平台结构,该平台上穿设有安装孔;卡簧的卡设部与所述平台卡接,通过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螺孔和安装孔将卡簧固定在塑料件上;以及    头枕插杆,具有一旋转部;该旋转部穿设在卡簧的穿设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习俭杨海宁顾玮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