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鲳鱼池塘高产养殖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增氧措施、收获上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的利用了生产资源,无需专业设备,无培育污染,培育技术标准规范,投饲科学规范,混养技术新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产养殖的质量,从而提高了淡水鲳鱼的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涉及水产养殖
,包括以下步骤: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增氧措施、收获上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充分的利用了生产资源,无需专业设备,无培育污染,培育技术标准规范,投饲科学规范,混养技术新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产养殖的质量,从而提高了淡水鲳鱼的收益。【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鲳鱼含有多种营养。100克鱼肉含蛋白质15.6克,脂肪6.6克,碳水化合物0.2克,钙19毫克,磷240毫克,铁0.3毫克。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砸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由于鲳鱼的营养价值高,因此市场上总是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鲳鱼养殖技术还是比较传统,养殖的存活率极低,严重的抨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的欲望和积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养殖效率高,成本投资小,便于管理的。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面积为3-5亩,水深为1.5-1.8米。放养前池塘清整消毒。 (2)、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20-4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000-1300尾,搭养花白鲢及罗非鱼鱼种150-200尾。若与鱼种池混养,可放夏花花白鲢和草鱼等2000-2500尾。 (3)饲料投喂: 将豆柏、鱼粉、面粉、鱼粉、豆柏及添加剂按4:3:5:2:1的比例并且配制成颗粒料投喂。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6-8%,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遇到阴雨闷热天气,投饲量减低至3-5%。 ⑷增氧措施: 池内设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每隔10天加注新水。 (5)收获上市: 2.5-3个月后,开始逐渐捕大留小,继续养殖,9月份捕完。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充分的利用了生产资源,无需专业设备,无培育污染,培育技术标准规范,投饲科学规范,混养技术新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产养殖的质量,从而提高了淡水鲳鱼的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包括以下步骤: (I)、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面积为5亩,水深为1.8米。放养前池塘清整消毒。 (2)、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4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300尾,搭养花白鲢及罗非鱼鱼种200尾。若与鱼种池混养,可放夏花花白鲢和草鱼等2500尾。 (3)饲料投喂: 将豆柏、鱼粉、面粉、鱼粉、豆柏及添加剂按4:3:5:2:1的比例并且配制成颗粒料投喂。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8 %,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 %,下午占60%,遇到阴雨闷热天气,投饲量减低至5%。 (4)增氧措施: 池内设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每隔10天加注新水。 (5)收获上市: 2.5个月后,开始逐渐捕大留小,继续养殖,9月份捕完。 实施例2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面积为3亩,水深为1.5米。放养前池塘清整消毒。 (2)、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2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000尾,搭养花白鲢及罗非鱼鱼种150尾。若与鱼种池混养,可放夏花花白鲢和草鱼等2000尾。 (3)饲料投喂: 将豆柏、鱼粉、面粉、鱼粉、豆柏及添加剂按4:3:5:2:1的比例并且配制成颗粒料投喂。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6%,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 %,遇到阴雨闷热天气,投饲量减低至3 %。 (4)增氧措施: 池内设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每隔10天加注新水。 (5)收获上市: 2.5个月后,开始逐渐捕大留小,继续养殖,9月份捕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面积为3-5亩,水深为1.5-1.8米。放养前池塘清整消毒。 (2)、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20-4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000-1300尾,搭养花白鲢及罗非鱼鱼种150-200尾。若与鱼种池混养,可放夏花花白鲢和草鱼等2000-2500尾。 (3)饲料投喂: 将豆柏、鱼粉、面粉、鱼粉、豆柏及添加剂按4:3:5:2:1的比例并且配制成颗粒料投喂。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6-8%,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遇到阴雨闷热天气,投饲量减低至3-5%。 (4)增氧措施: 池内设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每隔10天加注新水。 (5)收获上市: . 2.5-3个月后,开始逐渐捕大留小,继续养殖,9月份捕完。【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488775SQ201410737676【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专利技术者】江之光 申请人:江之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淡水鲳鱼池塘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条件:池塘选择面积为3‑5亩,水深为1.5‑1.8米。放养前池塘清整消毒。(2)、鱼种放养:每亩放养20‑4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000‑1300尾,搭养花白鲢及罗非鱼鱼种150‑200尾。若与鱼种池混养,可放夏花花白鲢和草鱼等2000‑2500尾。(3)饲料投喂:将豆粕、鱼粉、面粉、鱼粉、豆粕及添加剂按4∶3∶5∶2∶1的比例并且配制成颗粒料投喂。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6‑8%,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遇到阴雨闷热天气,投饲量减低至3‑5%。(4)增氧措施:池内设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每隔10天加注新水。(5)收获上市:2.5‑3个月后,开始逐渐捕大留小,继续养殖,9月份捕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之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之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