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贺专利>正文

一种金鱼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7725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亲鱼培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金鱼繁育方法,其包含(1)亲鱼养殖环境管理,(2)亲鱼苗种选择,(3)待产亲鱼管理,(4)人工孵化鱼卵,(5)鱼苗培育以下五个阶段进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阶段繁育培育鱼苗,通过合理管理亲鱼繁殖环境,选择容易受精产卵的雌性亲鱼,并结合人工受精,保证雌性亲鱼受精率高,苗种纯正,采用鱼巢孵化鱼卵,便于观察鱼卵发育情况,提早繁殖,提高鱼卵成活率,孵化期间容易控制鱼卵发育温度,鱼巢升温快,用水量少,容易辨别受精卵的好坏,大大提高金鱼的孵化率,进而增加苗种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_种金鱼繁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亲鱼培育方法,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金鱼原产于中国,其祖先就是常见的银灰色鲫鱼,所以又称“金鲫鱼”,现代饲养的观赏金鱼共有160多个品种,从野生鲫鱼演变为现代五光十色的观赏金鱼,经历了近千年的岁月,早在晋朝时,自然界就已经发现了红鳞鱼,但当时没有进行家化或者当作观赏鱼饲养。唐朝时我国已经建有“放生池”行善,金鲫鱼受到人为的保护,进入半家化,可以看作是人类将野生鲫鱼培育成金鱼的开始,我国是金鱼的故乡,有关金鱼形态、习性、类别、以及杂交选育的著述、图谱也是最为丰富,问世最早,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金鱼的品种逐渐增多,金鱼原系由金鲫变异而来,原种野金鱼呈金黄色,身长尾小,两侧扁平,与现在的金鱼同属一个种,此后经历了池养的半家养期、盆养的纯家养期培育而成,明代的金鱼饲养已一变而为“处处人家养玩”,就金鱼本身来说,长期生活于盆养环境,缓和和削弱了原来的生存竞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相关变异。体形变粗短,腹部膨大,鳍,尤其尾鳍向长宽分叶发展,鳞片色素细胞重新组合调整,分化而成不同色彩,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亲鱼培育来繁殖金鱼,以达到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现有技术中亲鱼培育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占.1、使用品种不良的种鱼培育,导致孵化后的杂鱼苗严重影响纯正育苗的生存,就势必会导致下一代金鱼的退化。 2、雄性鱼种和雌性鱼种配比不合理,导致鱼卵受精率较低。 3、雌性鱼种选择不合理,导致鱼卵得不到生长所需养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其包含以下五个阶段进行:(1)亲鱼养殖环境管理:选择面积为10 m2?30 m2,池深30cm?80cm的养殖池,养殖池的内部设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排水口设在池内,养殖池底部坡度为5%。;放养鱼种前3天,用浓度为0. 25%的磷酸溶液浸泡养殖池,浸泡22-24小时后将磷酸溶液放出,用清水冲洗池内2-3遍;培育池内每平方米投放5尾/m2?10尾/m2鱼种,雌性鱼种和雄性鱼种分池培育,雌雄比例2?3 : 1 ;按雌雄比2 : 1配组,每平方米投放3组?5组;选择鲜活大型浮游动物,或粗蛋白含量大于32%的膨化饲料作为鱼食,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4点分别投放一次鱼食,每次投食的重量为鱼种重量的0. 01倍,每隔5d?7d换水1次,每次换水15%-20%,越冬期间及繁殖前30d不换水或少换水; (2)亲鱼苗种选择雌性亲鱼选择身体粗而匀,口尾端正,尾型对称且尾鳍前端接近或到达胸鳍,臀鳍平衡,体态圆润,眼睛匀称,腹部膨大,身体较短且圆,泄殖孔大而略圆,外凸,通体紫色,浓艳鲜明为佳,游动时尾鳍轻摇、起落稳重平直,静止时尾鳍下垂,能够保持平衡,雌性鱼种的年龄为2龄?3龄,体长12cm以上;雄性亲鱼选择体形略长,尾柄粗壮,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泄殖孔小而狭长,呈凹形,颜色鲜艳,胸鳍第一根鳍刺和鳃盖边缘有追星的为佳;(3)待产亲鱼管理待产亲鱼少量投喂大型浮游动物或配合饲料,微流水刺激,亲鱼自动停食时,产卵时夜晚适当加大水流,刺激发情,次日凌晨开始产卵,待亲鱼达发情高峰时,人工挤卵、挤精,用羽毛搅拌2min后,清水漂洗2次完成授精,用直径30cm?35cm的塑料盆作鱼巢,使用前2d塑料盆用浓度20mg/L漂白粉溶液浸泡lh,受精卵均匀泼于鱼巢上,每片鱼巢采卵2000粒?3000粒,每组亲鱼采卵2?3批次,每次采卵2000粒?3000粒;(4)人工孵化鱼卵将粘附受精卵的鱼巢置孵化池中静水孵化,孵化池面积10 m2?15 m2,池深40cm,水深30cm,每平方米放置2500粒?1000粒受精卵;选择清新无污染的山泉水作为孵化水,经90目滤网过滤后使用,孵化期间不换或少换水,鱼卵孵化24h后,取出鱼巢,鱼巢用浓度为3. 0%的NaCl溶液或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1. 5 min ;(5)鱼苗培育将鱼苗投放至放养池,20日龄前的鱼苗,放养密度为450尾/m2?500尾/m2,20日龄后的鱼苗,放养密度为150尾/m2?200尾/m2 ;10日龄前的鱼苗,投喂小型轮虫,日投喂量50g?150g/万尾,每日投喂3次;10-20日龄投喂小型枝角类,日投喂量200g?400g/万尾,每日投喂2次;20日龄后,分池饲养,投喂大型枝角类、水丝蚓等天然鲜活饵料,日投喂量500g?750g/万尾,每日投喂1次。 其中,亲鱼养殖期间水温控制在14_15°C,亲鱼繁殖期间水温控制在16_18°C,鱼卵培育期间水温控制在13-15 °C。 其中,亲鱼养殖期间光照度控制在500-800LX,光照时间控制在6_8小时;其中,亲鱼繁殖期间光照度控制在350-380LX,,光照时间控制在4-5小时;其中,鱼卵培育期间光照度控制在280-300LX,,光照时间控制在8-10小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分阶段繁育培育鱼苗,通过合理管理亲鱼繁殖环境,选择容易受精产卵的雌性亲鱼,并结合人工受精,保证雌性亲鱼受精率高,苗种纯正,采用鱼巢孵化鱼卵,便于观察鱼卵发育情况,提早繁殖,提高鱼卵成活率,孵化期间容易控制鱼卵发育温度,鱼巢升温快,用水量少,容易辨别受精卵的好坏,大大提高金鱼的孵化率,进而增加苗种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其包含以下五个阶段进行:(1)亲鱼养殖环境管理: 选择面积为10 m2,池深30cm的养殖池,养殖池的内部设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排水口设在池内,养殖池底部坡度为5%。;放养鱼种前3天,用浓度为0. 25%的磷酸溶液浸泡养殖池,浸泡22小时后将磷酸溶液放出,用清水冲洗池内2遍;培育池内每平方米投放5尾/m2鱼种,雌性鱼种和雄性鱼种分池培育,雌雄比例2 : 1; 按雌雄比2 : 1配组,每平方米投放3组;选择鲜活大型浮游动物,或粗蛋白含量大于32%的膨化饲料作为鱼食,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4点分别投放一次鱼食,每次投食的重量为鱼种重量的0. 01倍,每隔5d换水1次,每次换水15%,越冬期间及繁殖前30d不换水或少换水;(2)亲鱼苗种选择雌性亲鱼选择身体粗而匀,口尾端正,尾型对称且尾鳍前端接近或到达胸鳍,臀鳍平衡,体态圆润,眼睛匀称,腹部膨大,身体较短且圆,泄殖孔大而略圆,外凸,通体紫色,浓艳鲜明为佳,游动时尾鳍轻摇、起落稳重平直,静止时尾鳍下垂,能够保持平衡,雌性鱼种的年龄为2龄,体长12cm以上;雄性亲鱼选择体形略长,尾柄粗壮,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泄殖孔小而狭长,呈凹形,颜色鲜艳,胸鳍第一根鳍刺和鳃盖边缘有追星的为佳;(3)待产亲鱼管理待产亲鱼少量投喂大型浮游动物或配合饲料,微流水刺激,亲鱼自动停食时,产卵时夜晚适当加大水流,刺激发情,次日凌晨开始产卵,待亲鱼达发情高峰时,人工挤卵、挤精,用羽毛搅拌2min后,清水漂洗2次完成授精,用直径30cm的塑料盆作鱼巢,使用前2d塑料盆用浓度20mg/L漂白粉溶液浸泡lh,受精卵均匀泼于鱼巢上,每片鱼巢采卵2000粒,每组亲鱼采卵2批次,每次采卵2000粒;(4)人工孵化鱼卵将粘附受精卵的鱼巢置孵化池中静水孵化,孵化池面积10 m2,池深40cm,水深30cm,每平方米放置2500粒受精卵;选择清新无污染的山泉水作为孵化水,经90目滤网过滤后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五个阶段进行:(1)亲鱼养殖环境管理:选择面积为10㎡~30㎡,池深30cm~80cm的养殖池,养殖池的内部设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排水口设在池内,养殖池底部坡度为5‰;放养鱼种前3天,用浓度为0.25%的磷酸溶液浸泡养殖池,浸泡22‑24小时后将磷酸溶液放出,用清水冲洗池内2‑3遍;培育池内每平方米投放5尾/m2~10尾/m2鱼种,雌性鱼种和雄性鱼种分池培育,雌雄比例2~3∶1;按雌雄比2∶1配组,每平方米投放3组~5组;选择鲜活大型浮游动物,或粗蛋白含量大于32%的膨化饲料作为鱼食,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4点分别投放一次鱼食,每次投食的重量为鱼种重量的0.01倍,每隔5d~7d换水1次,每次换水15%‑20%,越冬期间及繁殖前30d不换水或少换水;(2)亲鱼苗种选择雌性亲鱼选择身体粗而匀,口尾端正,尾型对称且尾鳍前端接近或到达胸鳍,臀鳍平衡,体态圆润,眼睛匀称,腹部膨大,身体较短且圆,泄殖孔大而略圆,外凸,通体紫色,浓艳鲜明为佳,游动时尾鳍轻摇、起落稳重平直,静止时尾鳍下垂,能够保持平衡,雌性鱼种的年龄为2龄~3龄,体长12cm以上;雄性亲鱼选择体形略长,尾柄粗壮,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泄殖孔小而狭长,呈凹形,颜色鲜艳,胸鳍第一根鳍刺和鳃盖边缘有追星的为佳;(3)待产亲鱼管理待产亲鱼少量投喂大型浮游动物或配合饲料,微流水刺激,亲鱼自动停食时,产卵时夜晚适当加大水流,刺激发情,次日凌晨开始产卵,待亲鱼达发情高峰时,人工挤卵、挤精,用羽毛搅拌2min后,清水漂洗2次完成授精,用直径30cm~35cm的塑料盆作鱼巢,使用前2d塑料盆用浓度20mg/L漂白粉溶液浸泡1h,受精卵均匀泼于鱼巢上,每片鱼巢采卵2000粒~3000粒,每组亲鱼采卵2~3批次,每次采卵2000粒~3000粒;(4)人工孵化鱼卵将粘附受精卵的鱼巢置孵化池中静水孵化,孵化池面积10㎡~15㎡,池深40cm,水深30cm,每平方米放置2500粒~1000粒受精卵;选择清新无污染的山泉水作为孵化水,经90目滤网过滤后使用,孵化期间不换或少换水,鱼卵孵化24h后,取出鱼巢,鱼巢用浓度为3.0%的NaCl溶液或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5)鱼苗培育将鱼苗投放至放养池,20日龄前的鱼苗,放养密度为450尾/m2~500尾/m2,20日龄后的鱼苗,放养密度为150尾/m2~200尾/m2;10日龄前的鱼苗,投喂小型轮虫,日投喂量50g~150g/万尾,每日投喂3次;10~20日龄投喂小型枝角类,日投喂量200g~400g/万尾,每日投喂2次;20日龄后,分池饲养,投喂大型枝角类、水丝蚓等天然鲜活饵料,日投喂量500g~750g/万尾,每日投喂1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1)亲鱼养殖环境管理: 选择面积为10 m2?30 m2,池深30cm?80cm的养殖池,养殖池的内部设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排水口设在池内,养殖池底部坡度为5%。; 放养鱼种前3天,用浓度为0.25%的磷酸溶液浸泡养殖池,浸泡22-24小时后将磷酸溶液放出,用清水冲洗池内2-3遍; 培育池内每平方米投放5尾/m2?10尾/m2鱼种,雌性鱼种和雄性鱼种分池培育,雌雄比例2?3: I ; 按雌雄比2: I配组,每平方米投放3组?5组; 选择鲜活大型浮游动物,或粗蛋白含量大于32%的膨化饲料作为鱼食,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4点分别投放一次鱼食,每次投食的重量为鱼种重量的0.01倍,每隔5d?7d换水I次,每次换水15%-20%,越冬期间及繁殖前30d不换水或少换水; (2)亲鱼苗种选择 雌性亲鱼选择身体粗而匀,口尾端正,尾型对称且尾鳍前端接近或到达胸鳍,臀鳍平衡,体态圆润,眼睛匀称,腹部膨大,身体较短且圆,泄殖孔大而略圆,外凸,通体紫色,浓艳鲜明为佳,游动时尾鳍轻摇、起落稳重平直,静止时尾鳍下垂,能够保持平衡,雌性鱼种的年龄为2龄?3龄,体长12cm以上; 雄性亲鱼选择体形略长,尾柄粗壮,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泄殖孔小而狭长,呈凹形,颜色鲜艳,胸鳍第一根鳍刺和鳃盖边缘有追星的为佳; (3)待产亲鱼管理 待产亲鱼少量投喂大型浮游动物或配合饲料,微流水刺激,亲鱼自动停食时,产卵时夜晚适当加大水流,刺激发情,次日凌晨开始产卵,待亲鱼达发情高峰时,人工挤卵、挤精,用羽毛搅拌2min后,清水漂洗2次完成授精,用直径30cm?35cm的塑料盆作鱼巢,使用前2d塑料盆用浓度20mg/L漂白粉溶液浸泡lh,受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梁贺朱文彬李广军张玲鹿峰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梁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