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222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线架,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它包括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固定部分包括第一底座、固定圈和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分别与第一底座和固定圈固定连接,旋转部分包括第二底座、电机、第二连杆、防护圈、旋转架、固定座、导座和导杆,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并与第二底座固定连接,导杆有2-4个,等间距的设于导座上且与其螺纹连接,并均与水平线呈10-30°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放线架放线过程中脱线情况的发生,退绕顺利,也不会出现相互缠绕,并实现主动放线,避免在放线的过程中对线材的拉伸损伤,杜绝线料被拉断的现象发生,且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线架,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它包括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固定部分包括第一底座、固定圈和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分别与第一底座和固定圈固定连接,旋转部分包括第二底座、电机、第二连杆、防护圈、旋转架、固定座、导座和导杆,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并与第二底座固定连接,导杆有2-4个,等间距的设于导座上且与其螺纹连接,并均与水平线呈10-30°夹角。本专利技术能避免放线架放线过程中脱线情况的发生,退绕顺利,也不会出现相互缠绕,并实现主动放线,避免在放线的过程中对线材的拉伸损伤,杜绝线料被拉断的现象发生,且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放线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放线架。
技术介绍
在各种工程技术中,普遍使用具有长度的柔性纱、线、带、绳、缆,生产单位为了减小体积和便于运输和仓储,通常将这些纱、线、带、绳、缆卷绕成不同规格的大卷装,使用单位在使用这些卷装状态的产品时,在施工现场将它们从卷装中退绕出来,如果在退绕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会使得柔性的纱、线、带、绳、缆退绕不畅,相互纠缠,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影响应用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人们是将大卷装的纱、线、带、绳、缆装入放线架,使它们能够有序的退绕释放出来,且释放出来的状态要符合使用的工艺要求。现有的纱、线、带、绳、缆出厂通常是制成带芯轴的卷装,或者制成无芯轴的盘饼状卷装,而现有技术的放线架在放线的过程中,如果拉线方向过高,则放线架上缠绕的纱、线、带、绳、缆会产生脱线的情况发生,从而产生退绕不畅,相互纠缠,此时还必须得停机,将散乱的纱、线、带、绳、缆重新卷好,严重影响了生产或工程的顺利进行。且在现有技术中,放线架在放线过程中完全是依靠外力拉线来实现放线,因而会对纱、线、带、绳、缆有一定的拉伸损伤作用,严重的会出现线料被拉断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线架,有效的避免了放线架放线过程中脱线情况的发生,退绕顺利,也不会出现相互缠绕的现象发生,并实现主动放线,大大地避免了在放线的过程中对线材的拉伸损伤,杜绝了线料被拉断的现象发生。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放线架,包括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第一底座、固定圈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和固定圈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部分包括第二底座、电机、第二连杆、防护圈、旋转架、固定座、导座和导杆,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二底座和防护圈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面处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顶端均向所述第二底座中部正上方弯曲,并均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固定有导座,所述导杆有 2-4个,等间距的设于所述导座上,且与其螺纹连接,并均与水平线呈10-30°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为矩形板状,且均有4-6个,所述旋转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连杆数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面距所述第二底座一侧的1/3与1/4处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杆有2个,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为4个。 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与水平线呈10-30°的夹角的导杆,有效的避免了放线架放线过程中脱线情况的发生,退绕顺利,也不会出现相互缠绕的现象发生;(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电机来驱动旋转部分,实现主动放线,大大地避免了在放线的过程中对线材的拉伸损伤,杜绝了线料被拉断的现象发生;(3)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放线架,包括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第一底座10、固定圈7和第一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1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10和固定圈7固定连接,起到保证放线架在放线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旋转部分包括第二底座8、电机9、第二连杆6、防护圈5、旋转架4、固定座3、导座I和导杆2,所述电机9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0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二底座8固定连接,电机9作驱动第二底座8,控制所述旋转部分的转动和停止,实现主动放线,大大地避免了在放线的过程中对线材的拉伸损伤,杜绝了线料被拉断的现象发生;所述第二连杆6分别与所述第二底座8和防护圈5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圈5在工作时可以保护杆料不易从本专利技术上脱落出去;在所述第二连杆6的上端面处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旋转架4,所述旋转架4的顶端均向所述第二底座8中部正上方弯曲,并均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3的上端固定有导座I,所述导杆2有2-4个,等间距的设于所述导座I上,且与其螺纹连接,并均与水平线呈10-30°的夹角,有效的避免了放线架放线过程中脱线情况的发生,退绕顺利,也不会出现相互缠绕的现象发生;并设置的夹角可以减小对拉线端位置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6均为矩形板状,且均有4-6个,所述旋转架4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连杆6数量相等。 另外,所述旋转架4设于所述第二连杆6上端面距所述第二底座8 一侧的1/3与1/4处之间,即保证了本专利技术可以较大限度的放置更多的线材,也保证了其放线效果。所述导杆2有2个,所述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6均为4个。 使用时,先将导杆2拧下,将线料放入到本专利技术中后,再将导杆2拧入导座I中,并拧紧,然后将线料的一端与下游机械连接好后,启动电机9,保证电机9的转速和下游机械的拉入速度相等,实现放线架主动放线。 实施例2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导杆2有3个,所述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6均为5个,可以保证旋转部分的载重,并更有效的防止脱线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3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导杆2有4个,所述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6均为6个,可以大大提高旋转部分的载重,扩大其使用范围,并更有效的防止脱线和缠绕现象的发生。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放线架,包括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第一底座(10)、固定圈(7)和第一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1)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10)和固定圈(7)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部分包括第二底座⑶)、电机(幻、第二连杆¢)、防护圈巧)、旋转架“)、固定座(3).导座(1)和导杆(2),所述电机(9)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0)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二底座(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分别与所述第二底座(8)和防护圈(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6)的上端面处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旋转架(4),所述旋转架(4)的顶端均向所述第二底座(8)中部正上方弯曲,并均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3)的上端固定有导座(1),所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线架,包括固定部分和旋转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第一底座(10)、固定圈(7)和第一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1)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10)和固定圈(7)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部分包括第二底座(8)、电机(9)、第二连杆(6)、防护圈(5)、旋转架(4)、固定座(3)、导座(1)和导杆(2),所述电机(9)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0)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二底座(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分别与所述第二底座(8)和防护圈(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6)的上端面处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旋转架(4),所述旋转架(4)的顶端均向所述第二底座(8)中部正上方弯曲,并均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3)的上端固定有导座(1),所述导杆(2)有2‑4个,等间距的设于所述导座(1)上,且与其螺纹连接,并均与水平线呈10‑30°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6)均为矩形板状,且均有4‑6个,所述旋转架(4)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连杆(6)数量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承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民泰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