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019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U字型的第一、第二支架和托架,且U字型架的开口宽度可调,第一和第二支架平行,第一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可调,托架与两支架垂直相交,一支架上设有尖头顶丝,尖头顶丝自U字型架的外侧顶向内侧;第一和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三条以上的定位棒,至少有两条定位棒相交,定位棒可拆卸,所述定位棒包括三套分别罐装有PET显像剂、CT显像剂和MR显像剂的定位棒;该定位棒为PET、CT或MR三种不同图像数据添加定位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可用于任意品牌、型号的PET、CT或MR机,实现了昂贵PET/CT、PET/MR机的主要功能,提升了单项设备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治疗的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腹盆部立体定向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医学、放射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基于不同成像原理的医学影像检查方式层出不穷。到目前为止医学影像学成像模式可分为解剖结构成像及功能代谢成像两大类。其中,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核磁共振)能反映人体的解剖结构信息,可以进行三维成像。CT扫描速率快、空间分辨率高且对刚体(骨、关节等)病灶成像清晰,但对软组织(血管、神经、前列腺、关节囊等)病灶的显像不如MR;MR具有较高的组织结构分辨率,无辐射且可进行多序列成像,但对骨组织成像效果较差。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属于功能成像,可以反映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变化和活体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能发现早期癌变、成功的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同时给出恶性肿瘤的最大边界,属于功能成像,但其分辨率和信噪比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PET、CT及MR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但是,目前由于PET、CT、MRI检测是分别进行的,因此无法做到精确定位扫描,即使得行到了同一层面的检测结果,两张分别的的影像进行简单的重叠对比,也不可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且PET/CT机价格昂贵,CT/MR、PET/MR的同机图像融合现阶段还未完善,临床使用范围较局限。如果能够将PET、CT及MR图像进行融合,就可以将同层面、不同检查方法的直观图像对比,同时显示各自的影像结果,为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诊断依据,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多模态图像的配准融合趋于自动化、精确化。但由于不同成像模式的图像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研究部位空间位置的变化、噪声影响不同、成像参数不同等,医学图像配准融合依然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且现有的图像融合方式并不能实现任意品牌、型号的PET、CT或MR机的图像配准融合,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基于立体定位框架的外部特征法具有任何非侵入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图像配准精度,且定位简单,较准确,成像后可以全自动进行配准,对位参数易于计算,不需复杂的优化算法。此法作为一种主要的配准融合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但目前尚无体部(尤其是腹盆部)立体定向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通过其中定位棒的准确定位,使两种以上医学扫描图像可以精确地重叠到相同的图像层面,实现两种以上扫描图像的融合,使现有的影像学检查发挥更大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将各种单一功能的检查设备进行整合以替代PET/CT、PET/MR一体机的主要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托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分别为U字型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均分别由套筒和插接在套筒两侧的直角板构成,通过调整两侧直角板与套筒的相对位置以确定U字型架的开口宽度;所述直角板与套筒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直角板上与套筒套接的一侧设有刻度;其中,第一支架中直角板的另一侧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设有尖头顶丝,所述尖头顶丝的旋进使尖头顶丝自U字型架的外侧顶向内侧;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套筒的轴向中心线平行,第一支架在上,第二支架在下;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用于确定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者之间距离的直标尺,所述直标尺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的套筒套在所述直标尺上、并可沿所述直标尺上下滑动,用以确定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支架的套筒与直标尺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托架由固定杆、直角套筒和所述直标尺构成,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架的套筒固定,所述固定杆位于第二支架的U字型开口内、并与所述直标尺垂直,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直角套筒的一侧连接,所述直角套筒的另一侧弯折向上,所述直角套筒、固定杆和直标尺构成了一U字型的托架;所述直角套筒上弯折向上的一端设有粘胶带;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三条以上的定位棒,其中至少有两条定位棒按照相交布置,所述定位棒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采用弹性夹结构;所述定位棒由空心管和堵头构成,所述定位棒包括三套分别罐装有PET显像剂、CT显像剂和MR显像剂的定位棒,同时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固定有一套定位棒。进一步讲,所述弹性夹结构是: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外侧面上分别固定有Ω字型的弹性夹子,所述定位棒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一对Ω字型的弹性夹子夹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立体定向框架安装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可用于任意品牌、型号的PET、CT或MR机,实现了PET/CT机、PET/MR机的主要功能,提升了单项设备的应用价值,且成本远低于现有的PET/CT机、PET/MR机。使用本专利技术立体定向框架,能对腹盆腔内固定的解剖部位如前列腺、宫颈、淋巴结,或相同病变区域同时显示出PET、CT和MR扫描结果。整合后的图像比组成它的各个子图具有更优越的性能,综合整体信息大于各部分信息之和,即信息论中1+1>2的效果。融合处理后的图像可以更加精确、直观、全面地为医生提供盆腔病变范围、形态等解剖结构变化及代谢功能信息,提供单一影像检查难以发现或定位的疾病诊断信息,突出各自的检测优势和特点,为科研、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精确、直观的帮助。利用本专利技术立体定位框架所得到的融合图像在临床上可以用来帮助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宫颈癌及转移性病变的鉴别;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明确比邻关系;明确肿瘤增殖活跃地带、肿瘤细胞聚集地带和坏死地带;判断肿瘤临床分期,提高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可靠性。更可以指导肿瘤外科治疗、内外放疗、基因治疗、伽马刀治疗及粒子治疗等治疗计划的制定,有助于评估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1、3-套筒4-Ω字型的弹性夹子2-直标尺21-刻度22-固定杆5-定位棒51-显像剂6、7、8、9-直角板61、71、81、91-刻度10-直角套筒11-弯折向上一侧12、13、14、15、16、17、20-顶紧螺栓18、19-尖头顶丝23-粘胶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托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分别为U字型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基本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架由套筒1和插接在套筒1两侧的直角板6、7构成,第二支架由套筒3和插接在套筒两侧的直角板8、9构成。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通过调整两侧直角板与套筒的相对位置以确定U字型架的开口宽度;所述直角板6与套筒1之间用顶紧螺栓13固定,所述直角板6上与套筒1套接的一侧设有刻度61;所述直角板7与套筒1之间用顶紧螺栓14固定,所述直角板7上与套筒1套接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托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分别为U字型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均分别由套筒和插接在套筒两侧的直角板构成,通过调整两侧直角板与套筒的相对位置以确定U字型架的开口宽度;所述直角板与套筒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直角板上与套筒套接的一侧设有刻度;其中,第一支架中直角板的另一侧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设有尖头顶丝,所述尖头顶丝的旋进使尖头顶丝自U字型架的外侧顶向内侧;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套筒的轴向中心线平行,第一支架在上,第二支架在下;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用于确定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者之间距离的直标尺,所述直标尺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的套筒套在所述直标尺上、并可沿所述直标尺上下滑动,用以确定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支架的套筒与直标尺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托架由固定杆、直角套筒和所述直标尺构成,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架的套筒固定,所述固定杆位于第二支架的U字型开口内、并与所述直标尺垂直,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直角套筒的一侧连接,所述直角套筒的另一侧弯折向上,所述直角套筒、固定杆和直标尺构成了一U字型的托架;所述直角套筒上弯折向上的一端设有粘胶带;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连接有三条以上的定位棒,其中至少有两条定位棒按照相交布置,所述定位棒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采用弹性夹结构;所述定位棒由空心管和堵头构成,所述定位棒包括三套分别罐装有PET显像剂、CT显像剂和MR显像剂的定位棒,同时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固定有一套定位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托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分别为U字型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均分别由套筒和插接在套筒两侧的直角板构成,通过调整两侧直角板与套筒的相对位置以确定U字型架的开口宽度;所述直角板与套筒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直角板上与套筒套接的一侧设有刻度;其中,第一支架中直角板的另一侧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设有尖头顶丝,所述尖头顶丝的旋进使尖头顶丝自U字型架的外侧顶向内侧;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套筒的轴向中心线平行,第一支架在上,第二支架在下;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用于确定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者之间距离的直标尺,所述直标尺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的套筒套在所述直标尺上、并可沿所述直标尺上下滑动,用以确定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支架的套筒与直标尺之间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托架由固定杆、直角套筒和所述直标尺构成,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架的套筒固定,所述固定杆位于第二支架的U字型开口内、并与所述直标尺垂直,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张雪宁牛远杰蒋宁贾荣荣彭景张恩龙李京津徐国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