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车梯辅助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718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登车梯辅助把手,包括:旋转把手、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与登车梯梯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把手为长杆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把手球;所述旋转能够围绕所述固定底座上下翻转,并通过一锁紧机构固定其位置;当向上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高于登车梯顶端;当向下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不低于登车梯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登车梯辅助把手,可以根据上车人员的在登车梯上的不同位置而改变其设置方向,使得上车人员在开始登梯、登梯到中间位置、到达车顶的过程中,始终可以扶住辅助把手,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上车人员的安全,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适用于各种大型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登车梯辅助把手
本技术涉及大型车辆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登车梯辅助把手。
技术介绍
对于大型车辆,在完成一些特殊的作业时,往往需要登上车顶进行工作,故上述的大型车辆都设置有登车梯;为了上车人员的安全,登车梯一般还配备有辅助登梯的把手,该把手安装在车顶上,高度在10mm以内,当上车人员上至梯子最后两节时,无法站立手扶,手扶十分不方便,必须趴在车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登车梯辅助把手。 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登车梯辅助把手,包括:旋转把手、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与登车梯梯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把手为长杆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把手球;所述旋转把手能够围绕所述固定底座上下翻转,并通过一锁紧机构固定其位置;当向上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高于登车梯顶端;当向下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不低于登车梯底端。 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包括:活动轴、套管;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操作把手、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套管内部;所述活动轴置于所述套管内,一端与所述弹簧相连,另一端为半球面且从所述套管的一端伸出;所述操作把手穿过所述套管上的腰型孔与所述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在靠近其设置所述活动轴的一端位置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套管另一端设置所述把手球;所述固定底座的中间部分镂空;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挡片; 拉动所述操作把手,所述活动轴缩入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能够经过所述固定底座的镂空部分在其上翻转;松开所述操作把手,所述活动轴伸出,所述挡片能够对所述活动轴限位以固定其位置。 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在靠近所述把手球一端还包括一用于改变所述旋转把手长度的伸缩机构。 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连杆和锁紧螺钉,所述把手球固定在所述连杆一端,所述连杆另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内,能够沿所述套管伸缩滑动,并能够通过所述锁紧螺钉旋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操作把手的外表面为滚花面。 优选的,所述挡片包括处于所述固定底座表面的阻挡部和垂直于所述固定底座表面的延伸部;所述阻挡部为一个斜面。 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向上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高于登车梯顶端50cm。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登车梯辅助把手,旋转把手能够在登车梯梯腿上进行上下翻转并固定位置,根据上车人员的在登车梯上的不同位置而改变其设置方向,使得上车人员在开始登梯、登梯到中间位置、到达车顶的过程中,始终可以扶住辅助把手,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上车人员的安全,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适用于各种大型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登车梯辅助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底座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登车梯辅助把手结构示意图。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登车梯辅助把手,包括:旋转把手I固定底座2 ;所述固定底座2与登车梯3梯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把手I为长杆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2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把手球4 ;所述旋转把手I能够围绕所述固定底座2上下翻转,并通过一锁紧机构固定其位置;当向上翻转至与登车梯3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4高于登车梯3顶端;当向下翻转至与登车梯3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4不低于登车梯3底端。 旋转把手I通过固定底座2固定至登车梯3,为了使整车不占用多余的空间,固定底座2 —般固定在靠近车厢一侧的登车梯3梯腿上。 参考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把手结构示意图。 作为优选的,旋转把手进一步包括活动轴5和套管6,锁紧机构包括操作把手7和弹簧8。弹簧8设置在套管6内部,且位置固定。具体的,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套管6的内壁,另一端与活动轴5相连。活动轴5置于套管6内,其在套管6内的一端与弹簧8相连,另一端伸出套管6外,且该端部为一个半球面。套管6上开有一个腰型孔,操作把手7穿过该腰型孔固定连接至活动轴5,操作把手7能够沿着腰型孔滑动,并同时带动活动轴5一起在套管6内滑动;其中,操作把手7的外表面为滚花面,方便手握操作。参考图2中的设置位置,初始位置下,活动轴5的半球面端伸出套管6,弹簧8处于自然状态。向下扳动操作把手7,活动轴5将滑动缩入套管6内部,此时,活动轴5的半球面端部完全进入套管6内,同时压紧弹簧8 ;松开扳动操作把手7,由于弹簧8回弹力的作用,活动轴5将返回初始位置。 套管6靠近把手球4的一端上,还包括一伸缩机构。作为优选的,该伸缩机构包括连杆12和锁紧螺钉13。把手球4固定在连杆12 —端,连杆12的另一端置于套管6内,能够沿套管6伸缩滑动,并能够通过锁紧螺钉13旋紧固定。此外,所述的伸缩机构还可以为其他的如折叠机构、可拆卸的套管机构等。当安装在不同的车辆上时,根据登车梯的高度,可以通过上述的伸缩机构来调节旋转把手I的整体长度,以满足上车人员的手扶需要,同时避免由安装本技术的登车梯辅助把手有可能带来的整车超高问题。 参考图1、图2和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底座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套管6构成所述的旋转把手的主体部分,套管6在靠近其设置活动轴5的一端的位置处通过一转轴10与固定底座2转动连接,套管6能够以固定底座2中心上下翻转。固定底座2的中间部分镂空,即包括一个镂空部分11,该镂空部分11的面积大于套管6的轴向截面面积。固定底座2上还有两个挡片9,两个挡片9沿着竖直方向相对的设置,上述的镂空部分11处于两个挡片9之间。 作为优选的,参考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底座结构示意图。 挡片9由阻挡部901和延伸部902组成。其中,阻挡部901设置在固定底座2表面,且为一个斜面,远离镂空部分11的一边高于靠近镂空部分11的一边。延伸部902与阻挡部901平滑相连,并由阻挡部901高于靠近镂空部分11的一边延伸至垂直于固定底座2表面的位置。 基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的登车梯辅助把手的使用过程为: 在初始状态时,旋转把手I处于向下位置,即其与登车梯3梯腿平行,把手球4向下,此时把手球4不低于登车梯3的底端,不会影响正常行车。同时,在初始状态下,活动轴5的半球面端伸出套管6,并受到固定底座2位于上方的挡片9的阻挡限位,旋转把手I不会发生转动。上车人员登梯时,手扶旋转把手1,向上登梯。当上车人员登梯至登车梯3中部后,扳动操作把手7,使活动轴5的半球面将沿着挡片9的阻挡部901向延伸部902滑动,最终滑动活动轴5缩入套管6内,失去了挡片9的阻挡限位,套管6能够经过固定底座2的镂空部分11在其上翻转,即旋转把手I此时能够以固定底座2为中心翻转。将旋转把手I向上翻转至登车梯3梯腿平行、把手球4向上后,松开操作把手7,由于弹簧8的回弹,带动活动轴5从套管6内伸出,将受到固定底座2位于下方的挡片9的阻挡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登车梯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把手、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与登车梯梯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把手为长杆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把手球;所述旋转把手能够围绕所述固定底座上下翻转,并通过一锁紧机构固定其位置;当向上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高于登车梯顶端;当向下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不低于登车梯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车梯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把手、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与登车梯梯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把手为长杆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把手球;所述旋转把手能够围绕所述固定底座上下翻转,并通过一锁紧机构固定其位置;当向上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高于登车梯顶端;当向下翻转至与登车梯梯腿平行时,所述把手球不低于登车梯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车梯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把手包括:活动轴、套管;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操作把手、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套管内部;所述活动轴置于所述套管内,一端与所述弹簧相连,另一端为半球面且从所述套管的一端伸出;所述操作把手穿过所述套管上的腰型孔与所述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在靠近其设置所述活动轴的一端位置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套管另一端设置所述把手球;所述固定底座的中间部分镂空;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挡片; 拉动所述操作把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灵毛子夏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