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7453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高浓度硫酸从管式喷射吸收器的雾化喷头喷出,与一次转化来的SO3工艺气充分接触,并吸收其中的SO3生成高温浓硫酸。从管式喷射器下部出口出来的工艺气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再经气液分离器出口除雾器除雾后进入二级吸收塔,在塔内用浓硫酸吸收残余的SO3后再经塔顶除雾器除雾后,工艺气再返回转化系统进行二次转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高浓度硫酸从管式喷射吸收器的雾化喷头喷出,与一次转化来的SO3工艺气充分接触,并吸收其中的SO3生成高温浓硫酸。从管式喷射器下部出口出来的工艺气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再经气液分离器出口除雾器除雾后进入二级吸收塔,在塔内用浓硫酸吸收残余的SO3后再经塔顶除雾器除雾后,工艺气再返回转化系统进行二次转化。【专利说明】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硫酸装置中SO3K收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硫酸装置中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提高废热的利用水平一直是硫酸工业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早期的硫酸生产技术着重于回收高温位的燃烧热和中温位的转化反应热能,在此方面业界工作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了硫酸工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在SO3吸收生成硫酸产生的热能回收方面,作为接收SO3吸收反应热和硫酸稀释热的载体,高温浓硫酸长期以来一直仅用于加热脱盐水,其余热能均被循环水冷却而白白损失。随着新型耐腐蚀材料的出现和逐步完善,热载体浓硫酸的温度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使这一部分低温位热能的回收成为了可能。目前已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应用于这部分热能的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以实现将浓硫酸雾化并和SO3工艺气充分接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喷射吸收器、配有喷射循环泵的气液分离器、废热锅炉、稀释器、锅炉给水加热器、脱盐水预热器、二级吸收塔、配有二级吸收酸循环泵的二级吸收塔循环酸槽、二级吸收循环酸冷器,所述管式喷射吸收器由混合室和设置在混合室内的雾化喷头构成,从硫酸装置转化工段一次转化来的SO3I艺气进入管式喷射吸收器的混合室内,在混合室内与雾化喷头向混合室内喷入的硫酸液滴进行充分接触,工艺气中大部分SO3被吸收,产生高温浓硫酸;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管式喷射吸收器下方,出管式喷射吸收器的SO3工艺气及高温浓硫酸进入气液分离器,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气相离开气液分离器进入二级吸收塔底部,分离下来的高温浓硫酸贮存在气液分离器下部,然后由喷射循环泵加压后送往废热锅炉; 所述二级吸收塔为填料塔,浓硫酸通过二级吸收塔上部内的分酸器均匀分布在填料中,来自气液分离器的工艺气自下而上在二级吸收塔中的填料层与浓硫酸逆流接触,工艺气中残余的303被浓硫酸吸收,二级吸收塔的下塔酸自流进入二级吸收塔循环酸槽暂存,再经二级吸收循环泵送至二级吸收循环酸冷器冷却后去二级吸收塔上部的分酸器。出二级吸收塔顶的工艺气返回硫酸装置转化工段进行二次转化;所述废热锅炉回收高温浓硫酸中低温位余热产生低压饱和蒸汽,降温后的浓硫酸送入稀释器中调节酸浓度后再送至管式喷射吸收器的雾化喷头,由管式喷射吸收器的雾化喷头向混合室喷出。与此同时,从废热锅炉出口引出一股浓酸经锅炉给水加热器和脱盐水预热器回收余热后,作为产品酸输出。 所述的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管式喷射吸收器混合室内设置I?3层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出来的浓硫酸与SO3I艺气充分接触,雾化喷头喷淋密度为100?200 t/ Cm2.h),管式喷射吸收器混合室内气流速度为8?15 m/s。 所述的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设置除雾器进一步除去酸雾。 所述的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二级吸收塔内气流速度为1.6?2.0m/s,液体喷淋密度20?25m3/ Cm2.h),填料高度3?4米。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I)采用本专利技术建设的生产装置,其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和维修费用低,一次投资省。 (2)采用管式喷射吸收流程,降低了工艺气系统的阻力降,可减少硫酸系统风机的负荷输出。 (3)设置气液分离器和除雾器减少雾沫夹带,减轻尾气对二级吸收塔的影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包括管式喷射吸收器1、配有喷射循环泵7的气液分离器2、废热锅炉8、稀释器9、锅炉给水加热器10、脱盐水预热器11、二级吸收塔3、配有二级吸收酸循环泵5的二级吸收塔循环酸槽4、二级吸收循环酸冷器6 ;管式喷射吸收器I由混合室和设置在混合室内的雾化喷头构成,从硫酸装置转化工段一次转化来的SO3工艺气进入管式喷射吸收器I的混合室内,在混合室内与雾化喷头向混合室内喷入的硫酸液滴进行充分接触,工艺气中大部分SO3被吸收,产生高温浓硫酸;气液分离器2设置在管式喷射吸收器I下方,出管式喷射吸收器I的SO3工艺气及高温浓硫酸进入气液分离器2,经气液分离器2进行气液分离后,工艺气由气液分离器2气相出口进入二级吸收塔3底部,分离下来的高温浓硫酸贮存在气液分离器2下部,然后由喷射循环泵7加压后送往废热锅炉8 ;二级吸收塔3为填料塔,浓硫酸通过二级吸收塔3上部内的分酸器均匀分布在填料中,来自气液分离器2的工艺气自下而上在二级吸收塔3中的填料层与浓硫酸逆流接触,工艺气中残余的SO3被浓硫酸吸收,二级吸收塔3的下塔酸自流进入二级吸收塔循环酸槽4暂存,再经二级吸收循环泵5送至二级吸收循环酸冷器6冷却后去二级吸收塔3上部分酸器。出二级吸收塔3塔顶的工艺气再返回硫酸装置转化工段进行二次转化;废热锅炉8回收高温浓硫酸中低温位余热产生低压饱和蒸汽,降温后的浓硫酸送入稀释器9中调节浓度后再送至管式喷射吸收器I的雾化喷头,由管式喷射吸收器I的雾化喷头向混合室喷出。与此同时,从废热锅炉8出口引出一股浓酸经锅炉给水加热器10和脱盐水预热器11回收余热后,作为产品酸输出。 管式喷射吸收器I混合室内设置I?3层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出来的浓硫酸与SO3工艺气充分接触,雾化喷头喷淋密度为100?200 t/ (m2 *h),管式喷射吸收器混合室内气流速度为8?15 m/s。 气液分离器2气相出口设置除雾器进一步除去酸雾。 二级吸收塔3内气流速度为1.6?2.0m/s,液体喷淋密度20?25m3/ (m2 *h),填料高度3?4米。 实施例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2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来自转化工段的含6?10%S03工艺气,从管式喷射吸收器的上部进入管式喷射吸收器内,与安装在喷射吸收器上部的雾化喷头喷出的浓硫酸接触,工艺气中的303被吸收。喷射器直径为Φ 1800mm,有效高度为4000_。进入管式喷射吸收器酸浓控制在99.1%?99.3%,酸温控制在170°C?185°C。出喷射吸收器酸浓控制99.5?99.6%,酸温控制在195°C?210°C。从管式喷射器的下部出来的工艺气进入气液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后,工艺气经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除雾器除雾后进入二级吸收塔。二级吸收塔为填料塔,塔直径Φ 4000mm,有效塔高13000mm。工艺气自下而上与从自塔顶而下的98%硫酸在填料层中逆流接触,工艺气中的残余SO3被吸收,再经塔顶除雾器除雾后从塔顶返回转化工段进行二次转化。 贮存在气液分离器下部的高温浓硫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硫酸装置中SO3吸收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喷射吸收器、配有喷射循环泵的气液分离器、废热锅炉、稀释器、锅炉给水加热器、脱盐水预热器、二级吸收塔、配有二级吸收酸循环泵的二级吸收塔循环酸槽、二级吸收循环酸冷器;所述管式喷射吸收器由混合室和设置在混合室内的雾化喷头构成,从硫酸装置转化工段一次转化来的SO3工艺气进入管式喷射吸收器的混合室内,在混合室内与雾化喷头向混合室内喷入的硫酸液滴进行充分接触,由硫酸液滴吸收工艺气中大部分SO3,产生高温浓硫酸;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管式喷射吸收器下方,出管式喷射吸收器的SO3工艺气及高温浓硫酸进入气液分离器,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气相离开气液分离器进入二级吸收塔底部,分离下来的高温浓硫酸贮存在气液分离器下部,然后由喷射循环泵加压后送往废热锅炉;所述二级吸收塔为填料塔,浓硫酸通过二级吸收塔上部内的分酸器均匀分布在填料中,来自气液分离器的工艺气自下而上在二级吸收塔中的填料层与浓硫酸逆流接触,工艺气中残余的SO3被浓硫酸吸收,二级吸收塔的下塔酸自流进入二级吸收塔循环酸槽暂存,再经二级吸收循环泵送至二级吸收循环酸冷器冷却后去二级吸收塔上部的分酸器;出二级吸收塔顶的工艺气返回硫酸装置转化工段进行二次转化;所述废热锅炉回收高温浓硫酸中低温位余热产生低压饱和蒸汽,降温后的浓硫酸送入稀释器中调节酸浓度后再送至管式喷射吸收器的雾化喷头,由管式喷射吸收器的雾化喷头向混合室喷出;与此同时,从废热锅炉出口引出一股浓酸经锅炉给水加热器和脱盐水预热器回收余热后,作为产品酸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信义李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