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声速风洞用自动充气密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密封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三声速风洞内部移动或更换部件的自动充气密封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三声速风洞内部,存在许多需移动或更换的部件,如试验段、固壁喷管和超扩段等,在试验准备阶段需要打开风洞,需要移动或更换这些部件,由于风洞每天试验次数较多,为了减少移动或更换时间,提高试验效率,因此,风洞较多地采用充气密封系统。传统做法采用人工充气与放气操作,即在试验开始时,由人工到现场进行手动阀门开关操作实现充气,试验结束之后,再由人工操作手动阀门实现放气。而目前三声速风洞试验日益繁多,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浪费了试验准备时间,而且需设置专门人员进行操作,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增加了。因此有必要将充气密封系统设计成自动操作方式,不仅节省成本,而且提高试验效率,而目前三声速风洞还没有自动充气密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声速风洞用自动充气密封系统,所述三声速风洞包括过渡段、试验段、超扩段、超扩段调节片和伸缩段,所述自动充气密封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与气源的出气口连通,在所述进气管路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声速风洞用自动充气密封系统,所述三声速风洞包括过渡段、试验段、超扩段、超扩段调节片和伸缩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充气密封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与气源的出气口连通,在所述进气管路上沿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至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方向依次设置过滤器、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一压力表、第一电磁开关阀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充气分路,所述第一充气分路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分路的出气口连通至所述过渡段的充气密封圈,在所述第一充气分路上沿所述第一充气分路的进气口至所述第一充气分路的出气口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手动截止阀、第二电磁开关阀、第一减压阀、第二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声速风洞用自动充气密封系统,所述三声速风洞包括过渡段、试验段、超扩段、超扩段调节片和伸缩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充气密封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与气源的出气口连通,在所述进气管路上沿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至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方向依次设置过滤器、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一压力表、第一电磁开关阀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充气分路,所述第一充气分路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分路的出气口连通至所述过渡段的充气密封圈,在所述第一充气分路上沿所述第一充气分路的进气口至所述第一充气分路的出气口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手动截止阀、第二电磁开关阀、第一减压阀、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二充气分路,所述第二充气分路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充气分路上沿所述第二充气分路的进气口至所述第二充气分路的出气口方向依次设置第三手动截止阀、第三电磁开关阀、第二减压阀和第四压力传感器;集气管,所述集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充气分路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集气管的第一出气口经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第五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试验段的充气密封圈连通,所述集气管的第二出气口经第三电磁换向阀和第六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超扩段的充气密封圈连通,所述集气管的第三出气口经第四电磁换向阀和第七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超扩段调节片的充气密封圈连通,所述集气管的第四出气口经第五电磁换向阀和第八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伸缩段的充气密封圈连通;放气管路,所述放气管路的第一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五电磁换向阀连通,所述放气管路的第二进气口通过第四电磁开关阀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五出气口连通,所述放气管路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外界大气连通;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泽,张淑菊,石运军,许瑞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