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气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5593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解气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1)和滤料颗粒床(2),该滤料颗粒床包括内腔室(C)和围绕该内腔室设置的过滤层(22),旋风分离器(1)设置在内腔室中,含尘热解气通过管路连通至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经旋风分离处理后由旋风分离器的出气口排出至内腔室,进而经由过滤层过滤后向外排出。在此热解气除尘装置中,将旋风分离器与滤料颗粒床进行了一体化集成设计,滤料颗粒床采用中心径向流型式,可将旋风分离器置身于颗粒床的内腔室中,依靠滤料颗粒床给旋风分离器提供高温环境,避免焦油析出造成堵塞等,一体化设计还节省了旋风分离器等的占地面积,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可在工业化生产中大量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解工艺和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热解气体后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我国丰富、廉价的低阶碎煤资源而言,如何通过热解方式实现清洁、高效转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尽管国内外已经就此开展了多年的相关研究工作,但是至今尚没有一种成熟技术可供利用。其中,由于碎煤在热解装置中热解后产生的热解气通常包含焦油和各类粒径的粉尘颗粒,在后续的热解气除尘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不同设备进行逐级除尘,多种设备的占地面积广;而且在除尘过程中热解气容易遇冷冷凝,导致焦油析出,使得设备堵塞。因此,需要对各个除尘装置进行保温处理,使得除尘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复杂、耗能大,因而热解气高温除尘也成为了制约碎煤热解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解气除尘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避免焦油析出,易于工业化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解气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和滤料颗粒床,该滤料颗粒床包括内腔室和围绕该内腔室设置的过滤层,所述旋风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内腔室中,含尘热解气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经旋风分离处理后由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气口排出至所述内腔室,进而经由所述过滤层过滤后向外排出。优选地,所述滤料颗粒床包括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内筒段和外筒段,所述过滤层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筒段与外筒段之间,所述内腔室形成在所述内筒段内,所述内筒段的筒壁设有贯通气孔,所述外筒段与所述过滤层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外筒段上设有热解气出口;其中,所述滤料颗粒床还包括分别封盖于所述内筒段和外筒段的顶部和底部的顶盖部和底盖部,所述顶盖部设有过滤介质入口,所述底盖部设有过滤介质出口,从所述过滤介质入口进入的过滤介质沿竖向依次通过所述顶盖部、过滤层和底盖部后从所述过滤介质出口排出;由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气体沿径向依次穿过所述内筒段、过滤层和环形空间后从所述热解气出口排出。优选地,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内腔室中沿竖直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所述进气口连接有含尘热解气管道,该含尘热解气管道沿径向穿过所述外筒段和过滤层进入所述内腔室。优选地,所述旋风分离器还包括底部粉尘出口,所述底盖部还设有相应的粉尘排出口。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设有支撑网。优选地,所述内筒段为格栅状筒体。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100~600mm。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的过滤介质为惰性固体介质,优选为石英砂或瓷球。优选地,所述过滤介质的粒度为1~5mm,温度为500~70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热解气除尘装置中,创造性地将旋风分离器与滤料颗粒床进行集成设计,滤料颗粒床采用中心径向流型式,其中形成有内腔室,从而可将旋风分离器置于其中,这样依靠滤料颗粒床给旋风分离器提供高温工作环境,避免焦油析出造成堵塞等。在集成式一体化设计后,节省了旋风分离器及其保温装置等的安装,节省了占地面积,集成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可在工业化生产中大量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热解气除尘装置的结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       旋风分离器                2      滤料颗粒床3       顶盖部                    4      底盖部5       含尘热解气管道            6      支撑网21      内筒段                    22     过滤层23      外筒段                    A      过滤介质入口B       过滤介质出口              C      内腔室D       环形空间                  E      热解气出口F       粉尘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或者是相关结构设备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热解气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该除尘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1和滤料颗粒床2,该滤料颗粒床2包括内腔室C和围绕该内腔室C设置的过滤层22,旋风分离器1设置在内腔室C中,含尘热解气通过管路连通至旋风分离器1的进气口,经旋风分离处理后由旋风分离器1的出气口排出至内腔室C,进而经由过滤层22过滤后向外排出。其中,为避免旋风分离器1的堵塞并节约能耗,将旋风分离器1集成设置在滤料颗粒床2内,以在热态下除尘,从而可避免焦油析出,并且也节省了旋风分离器1独立安装时的占地面积,使得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可进行一体化除尘作业,除尘效率更高,便于工业化应用和推广。为此目的,对滤料颗粒床2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例如滤料颗粒床2的结构形式和热解气在滤料颗粒床2中的流动路径。一般地,热解气从滤料颗粒床2的一侧流入,过滤后从另一侧流出,滤料颗粒床2内并不存在无过滤颗粒存在的独立腔室。本专利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其中的滤料颗粒床2采用了径向中心流型式的颗粒床,其中包括了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内筒段21和外筒段23,过滤层22环绕设置在内筒段21与外筒段23之间,内腔室C形成在内筒段21内,内筒段21的筒壁设有贯通气孔,外筒段23与过滤层22之间形成环形空间D,外筒段23上设有热解气出口E;其中,滤料颗粒床2还包括分别封盖于内筒段21和外筒段23的顶部和底部的顶盖部3和底盖部4,顶盖部3设有过滤介质入口A,底盖部4设有过滤介质出口B。这样,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从过滤介质入口A进入的过滤介质沿竖向依次通过顶盖部3、过滤层22和底盖部4后从过滤介质出口B排出;而由旋风分离器1的出气口排出的气体可沿径向依次穿过内筒段21的贯通气孔、过滤层22和径向环形空间D后从热解气出口E向外排出。其中,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解气除尘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1)和滤料颗粒床(2),该滤料颗粒床(2)包括内腔室(C)和围绕该内腔室(C)设置的过滤层(22),所述旋风分离器(1)设置在所述内腔室(C)中,含尘热解气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旋风分离器(1)的进气口,经旋风分离处理后由所述旋风分离器(1)的出气口排出至所述内腔室(C),进而经由所述过滤层(22)过滤后向外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解气除尘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1)和滤料颗
粒床(2),该滤料颗粒床(2)包括内腔室(C)和围绕该内腔室(C)设置
的过滤层(22),所述旋风分离器(1)设置在所述内腔室(C)中,含尘热
解气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旋风分离器(1)的进气口,经旋风分离处理后由
所述旋风分离器(1)的出气口排出至所述内腔室(C),进而经由所述过滤
层(22)过滤后向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滤料颗粒床(2)
包括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内筒段(21)和外筒段(23),所述过滤层
(22)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筒段(21)与外筒段(23)之间,所述内腔室(C)
形成在所述内筒段(21)内,所述内筒段(21)的筒壁设有贯通气孔,所述
外筒段(23)与所述过滤层(22)之间形成环形空间(D),所述外筒段(23)
上设有热解气出口(E);
其中,所述滤料颗粒床(2)还包括分别封盖于所述内筒段(21)和外
筒段(23)的顶部和底部的顶盖部(3)和底盖部(4),所述顶盖部(3)设
有过滤介质入口(A),所述底盖部(4)设有过滤介质出口(B),从所述过
滤介质入口(A)进入的过滤介质沿竖向依次通过所述顶盖部(3)、过滤层
(22)和底盖部(4)后从所述过滤介质出口(B)排出;
由所述旋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初福门卓武刘书贤翁力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