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426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所述动态血糖仪包括具有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的探针组件,所述探针组件包括定位件,且该定位件为柱状;所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固定安装在定位件上且端部突出于所述定位件的下表面;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形状与定位件的外周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套筒的高度大于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突出于定位件的下表面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套筒和固定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的定位件配合,实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植入皮肤时的定位,可大大简化探针组件的植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所述动态血糖仪包括具有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的探针组件,所述探针组件包括定位件,且该定位件为柱状;所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固定安装在定位件上且端部突出于所述定位件的下表面;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形状与定位件的外周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套筒的高度大于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突出于定位件的下表面的长度。本技术通过套筒和固定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的定位件配合,实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植入皮肤时的定位,可大大简化探针组件的植入操作。【专利说明】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医疗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葡萄糖的监测非常重要,通过葡萄糖监测,可确定何时注射胰岛素以降低体内的葡萄糖水平、或补充葡萄糖以使葡萄糖达到正常水平。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家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例如三诺、欧姆龙、鱼跃、罗氏等公司生产的产品),都采用人体末梢取血的采血式进行检测:通过采血笔或采血试纸采集用户人体皮下组织液,然后利用比色法、电化学方法或光度计检测来确定血糖水平。然而,使用采血笔或采血试纸监动态测用户血糖变化,每天至少需要4片血糖试纸,并需要至少4次刺破人体皮肤采血,对用户造成多次刺痛,客户体验较差。另外,采用试纸监动态测用户血糖获取的用户血糖信息数量十分有限,无法通过少量的血糖信息分析判断用户的血糖变化。 此外,还有采用电化学传感器进行葡萄糖检测的方案,其直接将传感器植入到病人的血管中或者皮下组织内。然而,这些装置往往成本较高,并且这些装置一般较大、笨重、不灵活,并且该方案需要在医院或医生的办公室使用,这大大限制了患者的活动。 此外,上述传感器在植入人体时,由于探针本身较细,且需两根探针同时插入凹凸的皮肤表面,因此需要相对专业的医护人员才能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血糖检测中传感器植入操作要求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所述动态血糖仪包括具有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的探针组件,所述探针组件包括定位件,且该定位件为柱状;所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固定安装在定位件上且端部突出于所述定位件的下表面;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形状与定位件的外周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套筒的高度大于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突出于定位件的下表面的长度。 在本技术所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中,所述探针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定位件内的第一电路板及弹针,且所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焊接固定在该第一电路板上;所述弹针的一侧电连接到第一电路板、另一侧位于定位件的外周。 在本技术所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中,所述套筒位于动态血糖仪的主机外壳上,且所述主机外壳内设有集成有微处理器的第二电路板及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且至少一部分贴于套筒的内壁上。 在本技术所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中,所述定位件上具有弹性钩,所述套筒内壁上与弹性钩对应的位置具有卡扣。 在本技术所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中,所述定位件为圆柱形,所述套筒为圆管状且该套筒的内径与定位件的外径匹配。 在本技术所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中,所述定位件的外周上设有凸棱,所述套筒的内壁与凸棱对应的位置具有定位槽。 在本技术所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中,所述定位件的外周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套筒的内壁与定位槽对应的位置具有凸棱。 在本技术所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中,所述探针组件中,所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垂直于定位件的下表面。 在本技术所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中,所述套筒的高度与定位件的高度相配。 本技术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套筒和固定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的定位件配合,实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植入皮肤时的定位,可大大简化探针组件的植入操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探针组件具体实现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套筒具体实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动态血糖仪包括具有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的探针组件,并可实现动态血糖仪中血糖传感器(即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的植入。本实施例中的探针组件包括定位件10,且该定位件为柱状;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固定安装在定位件10上且端部突出于定位件10的下表面;该定位结构还包括套筒20,该套筒20的内壁形状与定位件10的外周的形状匹配,且套筒20的高度大于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突出于定位件10的下表面的长度。 在使用上述的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进行植入定位时,可先将套筒20固定在人体皮肤表面的待植入位置,然后将探针组件插入套筒20内,由于套筒20的高度大于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突出于定位件10的下表面的长度,因此在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接触到皮肤之前,定位件10的外周接触到套筒20的内壁,从而通过套筒20与定位件10间的限位,保证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在插入皮肤时的晃动,实现植入定位。 特别地,套筒20的高度可与定位件10的高度相配。 如图2所示,上述探针组件具体还可包括第一电路板12及弹针15,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焊接固定在第一电路板12上;弹针15的一侧电连接到第一电路板12、另一侧位于定位件10的外周,且第一电路板12位于定位件10内。上述定位件具体可由上活塞件13、下活塞件14组成,且上活塞件13、下活塞件14相互扣合,第一电路板12位于上活塞件13、下活塞件14之间的空间内,且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的端部突出于下活塞件14的下表面。 如图3所示,上述套筒20可位于动态血糖仪的主机的外壳上,且该主机的外壳内设有集成有微处理器的第二电路板及接触弹片;接触弹片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且至少一部分贴于套筒20的内壁上。上述外壳可由上壳31和下壳32扣接而成,且第二电路板位于上壳31和下壳32间的空间内。 上述主机壳固定在人体上,从而探针组件可通过套筒20实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11的定位植入。而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则可通过弹针和接触弹片实现电连接。 为实现定位件10与套筒20间的稳定固定,可在定位件10的外周设置弹性钩,相应地,可在套筒20内壁上与弹性钩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扣。这样,定位件10仅可在套筒20内单向推送,防止探针组件从套筒20的开口处滑出。 特别地,上述定位件10可采用圆柱形,相应地,套筒20可为圆管状且该套筒20的内径与定位件10的外径匹配。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定位件10也可采用四方柱或六棱柱等,而套筒20的内壁则可采用对应的管状。 此外,为实现定位件10的准确插入,可在定位件10的外周上设置凸棱,并在套筒20的内壁与凸棱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血糖仪探针植入定位结构,所述动态血糖仪包括具有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的探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组件包括定位件,且该定位件为柱状;所述葡萄糖酶微电极针固定安装在定位件上且端部突出于所述定位件的下表面;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形状与定位件的外周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套筒的高度大于葡萄糖酶微电极针突出于定位件的下表面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聚通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