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荣宇专利>正文

快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366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艇,其包括艇体及机舱通风系统,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地设于艇体两侧的通风单元;沿流体的行进方向,通风单元依次包括进口、水气分离装置及出口;进口设于机舱甲板上,进口的开口朝向艇艏;水气分离装置的长度方向沿艇体的长度方向布置;还包括排水装置及设置在水气分离装置的上游的沉降装置,排水装置包括收集器及与收集器连通的排水口,收集器包括水气分离装置流体通道的底部表面及腔室的底部表面,排水口设于舷侧的外侧面上;出口包括流体通道的出风口及排水装置的排水口。与现有快艇相比,该快艇的机舱通风系统对艇体产生的风阻比较小,有利于提高快艇的航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艇,其包括艇体及机舱通风系统,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地设于艇体两侧的通风单元;沿流体的行进方向,通风单元依次包括进口、水气分离装置及出口;进口设于机舱甲板上,进口的开口朝向艇艏;水气分离装置的长度方向沿艇体的长度方向布置;还包括排水装置及设置在水气分离装置的上游的沉降装置,排水装置包括收集器及与收集器连通的排水口,收集器包括水气分离装置流体通道的底部表面及腔室的底部表面,排水口设于舷侧的外侧面上;出口包括流体通道的出风口及排水装置的排水口。与现有快艇相比,该快艇的机舱通风系统对艇体产生的风阻比较小,有利于提高快艇的航速。【专利说明】快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舱配置有通风辅助设备的船,具体说涉及一种改进了机舱通风系统的快艇。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快艇的航速,需要控制其重量及满足相应的布置要求,机舱空间通常较小,而机舱内设备的功率及体积较大,在高速航行过程中,需要向机舱补充大量的空气,以满足内燃机工作耗氧及设备冷却需求;由于空间和设备的限制,通常采用自然通风,因此需要设计朝前进方向迎风的进风口,但快艇的艇体一般较低,在高速航行过程中,海水容易从进风口处涌进机舱。 为了避免海水涌进机舱,现有快艇的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地设于艇体两侧的通风单元。参见图1,通风单元1由设于机舱甲板上且开口朝向艇艏的进口 11,布置于进口处的水气分离装置12及朝向机舱的出口 13构成;水气分离装置12为一百叶窗,其上设有多片倾斜布置的叶板121。由海水与空气构成的流体011从进口 11进入水气分离装置12内,海水将顺从叶板121的倾斜面流下并汇集成水流012而流回大海,从而防止海水涌入机舱。但是,百叶窗上的叶板121减少水气分离装置12流体通道的有效面积,为了满足设备对空气供给量的需求,需要加大进口的迎风面积,大面积的百叶窗会对艇体产生很大的风阻,降低快艇的航速。此外,从出口 13进入机舱内的空气中含有过多的水分,会对机舱内内燃机及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舱配置有改进通风系统的快艇,旨在保证机舱空气供给量的同时,减小机舱通风系统在快艇行进过程中对艇体产生的风阻,提高快艇的航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降低进入机舱内空气的水分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艇,其包括艇体及机舱通风系统,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地设于艇体两侧的通风单元;沿流体的行进方向,通风单元依次包括进口、水气分离装置及出口 ;进口设于机舱甲板上,进口的开口朝向艇艏;水气分离装置的长度方向沿艇体的长度方向布置;还包括设置在水气分离装置上游的沉降装置,其包括位于机舱舷侧与水气分离装置之间的腔室,通风单元的进口为腔室的流体进口,该腔室为长度方向沿艇体长度方向布置的狭长空间;水气分离装置的流体通道入口沿横向布置,入口为腔室的流体出口,该入口与通风单元进口的面积之比大于等于1 ;还包括一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包括收集器及与收集器连通的排水口,收集器包括流体通道的底部表面及腔室的底部表面,排水口设于机舱舷侧的外侧面上,即用于通过收集器将腔室及风道内的水流汇聚并从排水口排出;出口包括流体通道的出风口及排水装置的排水口。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海水与空气构成的流体从通风单元的进口进入腔室内后,海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而降落至腔室底部表面而被收集并从排水口排回大海;此后,流体将旋转大致90而从水气分离装置流体通道的入口进入水气分离装置内,并从水气分离装置流体通道的出风口进入机舱。与现有技术相比,由海水与空气构成的流体经过沉降装置及水气分离装置后,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海水进入机舱内,而且能够在保证空气供给量的同时,降低通风系统的迎风面积、降低通风系统对艇体产生的风阻,提高快艇的航速。此外,由于腔室为狭长结构,且水气分离装置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布置,整个通风单元结构紧凑,可有效地降低其对机舱空间的占用,降低其对机舱内设备布置的影响。 —个具体的方案为水气分离装置为百叶窗,沿流体行进的方向,百叶窗的叶板向上倾斜设置。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另一具体的方案为水气分离装置包括多片沿横向布置的挡水板,上述流体通道包括由相邻两片挡水板间形成的弯道。由于水气分离装置流体通道具有弯道,流体在弯道内改变行进方向,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体中的水分将与空气分离而碰撞至挡水板侧壁上而聚集,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而汇聚于流体通道的底部表面并从排水口排回大海中,从而降低进入机舱内空气的水分含量,降低机舱内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从而改善机舱内设备的工作环境。 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流体通道内的弯道为3型。流体进入风道内经过两次的离心力作用,使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更低。 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流体通道的弯道为型。 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在通风单元进口处安装有防止异物进入的网。防止异物飘进通风单元。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流体通道入口与通风单元进口的面积之比大于等于1.5。增加流体通道入口与通风单元进口的面积之比,可有效地降低风阻及便于向机舱通入空气。 更优选的方案为流体通道入口与通风单元进口的面积之比大于等于3。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水气分离装置内的流体行进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机舱及机舱通风系统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0(:剖面图;图4为图2的8-8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水气分离装置流体通道内的流体行进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水气分离装置流体通道内的流体行进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水气分离装置流体通道内的流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横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中4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中通风单元进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对快艇的机舱通风系统进行改进,在保证机舱空气供给量的同时,减小机舱通风系统进口的迎风面积,降低通风系统对艇体产生的风阻,提高快艇的航速。以下各实施例仅对机舱通风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快艇的其他部分根据现有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第一实施例本例快艇具有艇体及机舱通风系统,机舱通风系统用于向机舱供给空气,以满足内燃机的耗氧需求及机舱内设备的冷却需求。 参见图2至图4,机舱通风系统由两个对称地设于艇体两侧的通风单元构成,通风单元由进口 21、沉降装置22、水气分离装置23、排水装置及出口构成。进口 21设于机舱甲板31上且开口朝向艇艏。沉降装置22为一贴附于机舱舷侧内侧上狭长状结构的腔室。水气分离装置23为设于沉降装置22远离舷侧的一侧上,其由多片并排且沿横向布置的3型挡水板231构成,在相邻两片3型挡水板231之间形成有一 3型的流体通道232。 由海水与空气构成的流体011从进口 21进入沉降装置22内,在惯性及重力的作用下,海水降落至腔室底部表面241上,或聚集于腔室的侧壁并流至腔室底部表面241上,汇聚并从设于机舱舷侧外侧面上的排水口 242排出艇体外,流回大海中;被除去大部分海水的流体014还夹杂有过多的水分。 参见图5,流体014进入流体通道232内,当流体014运行至第一弯道2321处时,迫使其行进路径改变方向,流体014中的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快艇,包括艇体及机舱通风系统,所述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地设于所述艇体两侧的通风单元;沿流体的行进方向,所述通风单元依次包括进口、水气分离装置及出口;所述进口设于机舱甲板上,所述进口的开口朝向艇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分离装置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艇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沉降装置,所述沉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气分离装置的上游,所述沉降装置包括位于机舱舷侧与所述水气分离装置之间的腔室,所述进口为所述腔室的流体进口,所述腔室为长度方向沿所述艇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狭长空间;所述水气分离装置的流体通道的入口沿横向布置,所述入口为所述腔室的流体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进口的面积之比大于等于1;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收集器及与所述收集器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收集器包括所述流体通道的底部表面及所述腔室的底部表面,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机舱舷侧的外侧面上;所述出口包括所述流体通道的出风口及所述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荣宇梁明森
申请(专利权)人:梁荣宇梁明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