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850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可对接组装的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管状连接体Ⅰ、Ⅱ的对接结合面为与其中心轴线呈45°夹角的斜截面,在其中心对称平面的两侧管外壁上、与对接结合面交接处分别设有定位结构,管状连接体Ⅰ、Ⅱ组装连接时,定位结构的凸起与凹槽相互嵌合,使管状连接体Ⅰ、Ⅱ对接组装成直线型或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卡环、密封圈、外套;当管状连接体Ⅰ、Ⅱ对接组装时,卡环小间隙套合在定位结构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上;管状连接体Ⅰ、Ⅱ之间设有密封圈;外套套合在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同一电缆连接器上实现直线、直角两种组装形式,组装方便快捷,对接结合处密封可靠,防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具体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电缆连接器一般由两个管状连接体组装而成,根据电缆不同的连接要求,有组装成直线型的,也有组装成直角型的。现有电缆连接器不能由同一个电缆连接器既可组装成直线型的,也可组装成直角型的,也就是说组装成这两种形式需要准备不同的电缆连接器。研发一种能在同一电缆连接器上实现直线、直角两种组装形式的电缆连接器,对减少电缆连接器生产和准备的种类、提高电缆连接的效率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在同一电缆连接器上实现直线、直角两种组装形式的电缆连接器,该种电缆连接器显著减少电缆连接器生产和准备的种类,组装方便快捷,对接结合处密封可靠,防水性好。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电缆连接器,包括可对接组装的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所述管状连接体Ⅰ端部设有对接结合面Ⅰ,管状连接体Ⅱ端部设有对接结合面Ⅱ;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管状连接体Ⅰ的对接结合面Ⅰ为与管状连接体Ⅰ中心轴线呈45°夹角的斜截面,相对于过管状连接体Ⅰ中心轴线与对接结合面Ⅰ垂直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对称;所述管状连接体Ⅱ的对接结合面Ⅱ为与管状连接体Ⅱ中心轴线呈45°夹角的斜截面,相对于过管状连接体Ⅱ中心轴线与对接结合面Ⅱ垂直的中心对称平面Ⅱ对称;所述管状连接体Ⅰ在中心对称平面Ⅰ的两侧管外壁上、与对接结合面Ⅰ交接处设有定位结构Ⅰ;所述定位结构Ⅰ包括设置在两侧管外壁上、对接结合面Ⅰ与过管状连接体Ⅰ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垂直平面交接处的管壁平面Ⅰ、管壁平面Ⅰ上径向向外凸起的开口环状凸台Ⅰ、设置在开口环状凸台Ⅰ内的凸起Ⅰ和凹槽Ⅰ;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由对接结合面Ⅰ将完整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从中心剖切而成,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的中心轴线为所述圆环或正多边形环的中心轴线,为对接结合面Ⅰ与过管状连接体Ⅰ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垂直平面的交线;所述凸起Ⅰ垂直于对接结合面Ⅰ,其凸出对接结合面Ⅰ的部分绕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的中心轴线旋转180°后正好嵌入凹槽Ⅰ内;所述管状连接体Ⅱ在中心对称平面Ⅱ的两侧管外壁上、与对接结合面Ⅱ交接处设有定位结构Ⅱ;所述定位结构Ⅱ包括设置在两侧管外壁上、对接结合面Ⅱ与过管状连接体Ⅱ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Ⅱ垂直平面交接处的管壁平面Ⅱ、管壁平面Ⅱ上径向向外凸起的开口环状凸台Ⅱ、设置在开口环状凸台Ⅱ内的凸起Ⅰ和凹槽Ⅰ;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Ⅱ由对接结合面Ⅱ将完整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从中心剖切而成,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Ⅱ的中心轴线为所述圆环或正多边形环的中心轴线,为对接结合面Ⅱ与过管状连接体Ⅱ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Ⅱ垂直平面的交线;所述凸起Ⅰ垂直于对接结合面Ⅱ,其凸出对接结合面Ⅱ的部分如果绕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Ⅱ的中心轴线旋转180°后正好嵌入凹槽Ⅰ内;所述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组装连接时,所述管状连接体Ⅰ定位结构Ⅰ上的凸起Ⅰ嵌入管状连接体Ⅱ定位结构Ⅱ上的凹槽Ⅰ中,所述管状连接体Ⅱ定位结构Ⅱ上的凸起Ⅰ嵌入管状连接体Ⅰ定位结构Ⅰ上的凹槽Ⅰ中,管状连接体Ⅰ的对接结合面Ⅰ与管状连接体Ⅱ的对接结合面Ⅱ对接贴合,管状连接体Ⅰ定位结构Ⅰ的开口环状凸台Ⅰ与管状连接体Ⅱ定位结构Ⅱ的开口环状凸台Ⅱ对接结合成所述完整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所述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组装成直线型管件连接组件或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两个卡环;所述卡环设有与所述圆环或正多边形环外壁相对应形状的内孔;当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成直线或直角对接组装时,所述卡环小间隙套合在管状连接体Ⅰ定位结构Ⅰ、管状连接体Ⅱ定位结构Ⅱ对接结合后形成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上,将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紧固在一起。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管状连接体Ⅰ对接结合面Ⅰ或/和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结合面Ⅱ上设有环槽,环槽内设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防水塑料制成的直角管套型构件,包裹在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组装后所形成的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的外壁上。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外壳一端连接有包塑软管。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在同一电缆连接器上实现直线、直角两种组装形式,减少了电缆连接器的生产品种,简化了生产工艺,显著减少生产成本;电缆连接前,无需准备多种电缆连接器,显著减少了电缆连接前了的准备工作量;采用嵌入式定位结构,组装方便快捷,显著提高了电缆连接的效率。2、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结合后,用卡环套小间隙套合在管状连接体Ⅰ定位结构Ⅰ、管状连接体Ⅱ定位结构Ⅱ对接结合后形成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上,将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紧固在一起,起到很好的防松作用。3、本专利技术的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之间设有密封圈,使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组装后,对接结合面密封,使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4、本专利技术还设有外壳,包裹在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组装后所形成的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的外壁上,这样对组装后所形成的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使本专利技术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组装成直线型管件连接组件)。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图4为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组装成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管状连接体Ⅰ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管状连接体Ⅱ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图2的B-B剖面图。图10为图9中的Ⅰ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1为外壳套合在管状连接体Ⅰ、管状连接体Ⅱ对接组装成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外壳一端连接有包塑软管)。图12为外壳、包塑软管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4所示的电缆连接器,包括可对接组装的管状连接体Ⅰ1、管状连接体Ⅱ2、两个卡环3、密封圈4。附图5、6所示的管状连接体Ⅰ1端部设有对接结合面Ⅰ1.1,管状连接体Ⅰ1的对接结合面Ⅰ1.1为与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呈45°夹角的斜截面,相对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与对接结合面Ⅰ1.1垂直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对称;管状连接体Ⅰ1在中心对称平面Ⅰ的两侧管外壁上、与对接结合面Ⅰ1.1交接处设有定位结构Ⅰ1.2;定位结构Ⅰ1.2包括设置在两侧管外壁上、对接结合面Ⅰ1.1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垂直平面交接处的管壁平面Ⅰ1.2.1、管壁平面Ⅰ1.2.1上径向向外凸起的开口环状凸台Ⅰ1.2.2、设置在开口环状凸台Ⅰ1.2.2内的凸起Ⅰ1.2.3和凹槽Ⅰ1.2.4;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由对接结合面Ⅰ1.1将完整的圆环(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是正多边形环)从中心剖切而成,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的中心轴线为圆环(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是正多边形环)的中心轴线,为对接结合面Ⅰ1.1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垂直平面的交线;凸起Ⅰ1.2.3垂直于对接结合面Ⅰ1.1,其凸出对接结合面Ⅰ1.1的部分如果绕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的中心轴线旋转180°后正好嵌入凹槽Ⅰ1.2.4内。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缆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可对接组装的管状连接体Ⅰ(1)、管状连接体Ⅱ(2);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端部设有对接结合面Ⅰ(1.1),管状连接体Ⅱ(2)端部设有对接结合面Ⅱ(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的对接结合面Ⅰ(1.1)为与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呈45°夹角的斜截面,相对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与对接结合面Ⅰ(1.1)垂直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对称;所述管状连接体Ⅱ(2)的对接结合面Ⅱ(2.1)为与管状连接体Ⅱ(2)中心轴线呈45°夹角的斜截面,相对于过管状连接体Ⅱ(2)中心轴线与对接结合面Ⅱ(2.1)垂直的中心对称平面Ⅱ对称;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在中心对称平面Ⅰ的两侧管外壁上、与对接结合面Ⅰ(1.1)交接处设有定位结构Ⅰ(1.2);所述定位结构Ⅰ(1.2)包括设置在两侧管外壁上、对接结合面Ⅰ(1.1)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垂直平面交接处的管壁平面Ⅰ(1.2.1)、管壁平面Ⅰ(1.2.1)上径向向外凸起的开口环状凸台Ⅰ(1.2.2)、设置在开口环状凸台Ⅰ(1.2.2)内的凸起Ⅰ(1.2.3)和凹槽Ⅰ(1.2.4);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由对接结合面Ⅰ(1.1)将完整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从中心剖切而成,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的中心轴线为所述圆环或正多边形环的中心轴线,为对接结合面Ⅰ(1.1)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垂直平面的交线;所述凸起Ⅰ(1.2.3)垂直于对接结合面Ⅰ(1.1),其凸出对接结合面Ⅰ(1.1)的部分如果绕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的中心轴线旋转180°后正好嵌入凹槽Ⅰ(1.2.4)内;所述管状连接体Ⅱ(2)在中心对称平面Ⅱ的两侧管外壁上、与对接结合面Ⅱ(2.1)交接处设有定位结构Ⅱ(2.2);所述定位结构Ⅱ(2.2)包括设置在两侧管外壁上、对接结合面Ⅱ(2.1)与过管状连接体Ⅱ(2)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Ⅱ垂直平面交接处的管壁平面Ⅱ(2.2.1)、管壁平面Ⅱ(2.2.1)上径向向外凸起的开口环状凸台Ⅱ(2.2.2)、设置在开口环状凸台Ⅱ(2.2.2)内的凸起Ⅰ(1.2.3)和凹槽Ⅰ(1.2.4);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Ⅱ(2.2.2)由对接结合面Ⅱ(2.1)将完整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从中心剖切而成,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Ⅱ(2.2.2)的中心轴线为所述圆环或正多边形环的中心轴线,为对接结合面Ⅱ(2.1)与过管状连接体Ⅱ(2)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Ⅱ垂直平面的交线;所述凸起Ⅰ(1.2.3)垂直于对接结合面Ⅱ(2.1),其凸出对接结合面Ⅱ(2.1)的部分如果绕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Ⅱ(2.2.2)的中心轴线旋转180°后正好嵌入凹槽Ⅰ(1.2.4)内;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管状连接体Ⅱ(2)组装连接时,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定位结构Ⅰ(1.2)上的凸起Ⅰ(1.2.3)嵌入管状连接体Ⅱ(2) 定位结构Ⅱ(2.2)上的凹槽Ⅰ(1.2.4)中,所述管状连接体Ⅱ(2) 定位结构Ⅱ(2.2)上的凸起Ⅰ(1.2.3)嵌入管状连接体Ⅰ(1) 定位结构Ⅰ(1.2)上的凹槽Ⅰ(1.2.4)中,管状连接体Ⅰ(1)的对接结合面Ⅰ(1.1)与管状连接体Ⅱ(2)的对接结合面Ⅱ(2.1)对接贴合,管状连接体Ⅰ(1)定位结构Ⅰ(1.2)的开口环状凸台Ⅰ(1.2.2)与管状连接体Ⅱ(2)定位结构Ⅱ(2.2)的开口环状凸台Ⅱ(2.2.2)对接结合成所述完整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管状连接体Ⅱ(2)对接组装成直线型管件连接组件或直角型管件连接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可对接组装的管状连接体Ⅰ(1)、管状连接体Ⅱ(2);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端部设有对接结合面Ⅰ(1.1),管状连接体Ⅱ(2)端部设有对接结合面Ⅱ(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的对接结合面Ⅰ(1.1)为与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呈45°夹角的斜截面,相对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与对接结合面Ⅰ(1.1)垂直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对称;所述管状连接体Ⅱ(2)的对接结合面Ⅱ(2.1)为与管状连接体Ⅱ(2)中心轴线呈45°夹角的斜截面,相对于过管状连接体Ⅱ(2)中心轴线与对接结合面Ⅱ(2.1)垂直的中心对称平面Ⅱ对称;所述管状连接体Ⅰ(1)在中心对称平面Ⅰ的两侧管外壁上、与对接结合面Ⅰ(1.1)交接处设有定位结构Ⅰ(1.2);所述定位结构Ⅰ(1.2)包括设置在两侧管外壁上、对接结合面Ⅰ(1.1)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垂直平面交接处的管壁平面Ⅰ(1.2.1)、管壁平面Ⅰ(1.2.1)上径向向外凸起的开口环状凸台Ⅰ(1.2.2)、设置在开口环状凸台Ⅰ(1.2.2)内的凸起Ⅰ(1.2.3)和凹槽Ⅰ(1.2.4);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由对接结合面Ⅰ(1.1)将完整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从中心剖切而成,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的中心轴线为所述圆环或正多边形环的中心轴线,为对接结合面Ⅰ(1.1)与过管状连接体Ⅰ(1)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Ⅰ垂直平面的交线;所述凸起Ⅰ(1.2.3)垂直于对接结合面Ⅰ(1.1),其凸出对接结合面Ⅰ(1.1)的部分如果绕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Ⅰ(1.2.2)的中心轴线旋转180°后正好嵌入凹槽Ⅰ(1.2.4)内;所述管状连接体Ⅱ(2)在中心对称平面Ⅱ的两侧管外壁上、与对接结合面Ⅱ(2.1)交接处设有定位结构Ⅱ(2.2);所述定位结构Ⅱ(2.2)包括设置在两侧管外壁上、对接结合面Ⅱ(2.1)与过管状连接体Ⅱ(2)中心轴线的中心对称平面Ⅱ垂直平面交接处的管壁平面Ⅱ(2.2.1)、管壁平面Ⅱ(2.2.1)上径向向外凸起的开口环状凸台Ⅱ(2.2.2)、设置在开口环状凸台Ⅱ(2.2.2)内的凸起Ⅰ(1.2.3)和凹槽Ⅰ(1.2.4);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Ⅱ(2.2.2)由对接结合面Ⅱ(2.1)将完整的圆环或正多边形环从中心剖切而成,所述开口环状凸台Ⅱ(2.2.2)的中心轴线为所述圆环或正多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