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以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4444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包括基座、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盖板和固定支脚,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扣合并形成具有多个线束通过口的容置空间,线束穿入所述线束通过口中的任一者,并沿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光滑曲面延伸至其余所述线束通过口的任一者后穿出,且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支脚卡接于车身钣金。采用该固定装置,避免了线束在大角度转折时的硬性弯折,采取较为平缓的转弯,减少了线束的折断,同时,通过将线束限制在固定装置的容置空间内,集中管理和固定,提高了线束固定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固定装置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包括基座、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盖板和固定支脚,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扣合并形成具有多个线束通过口的容置空间,线束穿入所述线束通过口中的任一者,并沿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光滑曲面延伸至其余所述线束通过口的任一者后穿出,且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支脚卡接于车身钣金。采用该固定装置,避免了线束在大角度转折时的硬性弯折,采取较为平缓的转弯,减少了线束的折断,同时,通过将线束限制在固定装置的容置空间内,集中管理和固定,提高了线束固定的可靠性。本技术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固定装置的汽车。【专利说明】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以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本技术还涉及具有上述固定装置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电子功能的增加,电子线束的布置是一个巨大挑战,电子线束的布置及固定对整车性能、可靠性有重要作用,如果电子线束布置或固定不合理,可能产生异响或造成汽车某部件功能失效,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目前,电子线束通常布置在地板、门板、立柱或者顶棚内,电子线束的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电子线束I’通过多个扎带2’卡接固定于钣金或者支架,当电子线束I’有大角度的转向时,电子线束I’容易产生硬性弯折,从而导致电子线束I’的折断,且扎带2’易脱落,对电子线束I’固定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可避免电子线束的硬性弯折,并提高其固定的可靠性。本技术还提供了具有上述固定装置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改进: 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包括基座、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盖板和固定支脚,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扣合并形成具有多个线束通过口的容置空间,线束穿入所述线束通过口中的任一者,并沿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光滑曲面延伸至其余所述线束通过口的任一者后穿出,且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支脚卡接于车身钣金。 优选地,所述线束通过口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线束走向向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基座设有卡槽,所述盖板设有卡爪,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卡槽。 优选地,所述卡爪和所述卡槽均设有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基座的周向分布,且所述卡爪与所述卡槽--对应。 优选地,所述基座设有支撑柱和限位柱,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汽车的内饰板,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内饰板配合限位。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脚包括滑板和卡孔,所述基座包括滑槽和第一楔形凸起,所述滑板滑接于所述滑槽,并将所述第一楔形凸起卡接于所述卡孔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的外壁还设有外线束固定部,所述外线束固定部与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外并与所述固定装置相邻设置的外线束固定。 优选地,所述外线束固定部包括设于所述基座的外线束固定孔,所述外线束穿过所述外线束固定孔并被箍紧。 优选地,所述外线束固定部包括设于所述盖板的线束卡爪,所述线束卡爪设有半封闭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外线束穿入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并被箍紧。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包括基座、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盖板和固定支脚,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扣合并形成具有多个线束通过口的容置空间,线束穿入所述线束通过口中的任一者,并沿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光滑曲面延伸至其余所述线束通过口的任一者后穿出,且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支脚卡接于车身钣金。采用该固定装置,避免了线束在大角度转折时的硬性弯折,采取较为平缓的转弯,减少了线束的折断,同时,通过将线束限制在固定装置的容置空间内,集中管理和固定,提高了线束固定的可靠性。 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固定装置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子线束的固定结构; 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3为本技术的基座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4为本技术的盖板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支脚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为图3中A部位的背面放大视图; 图7为图2中的B-B视图; 图8为图2中的C-C视图; 图9为图2中的D-D视图; 图10为图4中的E-E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定装置;10_基座;11_卡槽;12-卡接板;13-连接板;14-支撑筋;15_滑槽;151-弯折板;16-第一楔形凸起;161-第一板;162-第二板;163-第三板;17-外线束固定孔;171_环形体;18_支撑柱;19_限位柱;20_盖板;21_卡爪;211_平板;212_第二楔形凸起;22_线束卡爪;221-弯折部;222_卡入口 ;223_加强筋;224_第二容置空间;23_限位板;231-弧形凹槽;232_倾斜面;24_倾斜板;25_薄壁结构;26_缺口 ;30_固定支脚;31-滑板;32_卡孔;33_导向面;40_线束通过口 ;41_导向板;50_减重孔;60_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介绍。 结合图2-10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100,包括基座10、连接于基座10的盖板20和固定支脚30,基座10与盖板20扣合并形成具有多个线束通过口 40的容置空间,线束穿入线束通过口 40中的任一者,并沿容置空间内的光滑曲面延伸至其余线束通过口 40中的任一者后穿出,且固定装置100通过固定支脚30卡接于车身钣金。采用该固定装置,避免了线束在大角度转向时的硬性弯折,通过较为平缓的转弯半径,减少了线束的折断,同时,通过将线束置于容置空间内,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和固定,提高了线束固定的可靠性。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基座10与盖板20优选卡接。基座10上设有卡槽11,盖板20上设有卡爪21,卡爪21卡接于卡槽11内固定。此卡接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且更优地,卡爪21和卡槽11均设有多个,卡槽11沿基座10的周向分布,且卡爪21与卡槽11 一一对应。具体地,基座10上设有与其外壁平行的卡接板12,卡接板12的两端通过连接板13与基座10连接,卡槽11形成于卡接板12与基座10外壁之间的间隙;卡爪21包括平板211和设于其上的第二楔形凸起212,两者卡接时,平板211穿入卡槽11,且通过第二楔形凸起212的大端与卡接板12的下边沿抵靠。优选地,平板211穿入卡槽11的一端还设有倒角,便于其穿入。 且更优地,为了保证与基座10卡接后的盖板20向靠近基座10的一侧攒动,保证卡接结构的可靠性,基座10设有支撑筋1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筋14为条形结构,且自连接板13沿基座10的周向延伸,可以理解,支撑筋14的位置需要根据卡爪21和卡槽11的配合尺寸确定,避免无法卡接或支撑筋14无法支撑等缺陷。此方案中的支撑筋14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同时,支撑筋14连接于两相邻卡接板12之间,还起到加强卡槽11的连接强度的作用,以降低卡接板12断裂的风险。 穿入线束通过口 40的线束按照预设的平缓的轨迹延伸,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盖板和固定支脚,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扣合并形成具有多个线束通过口的容置空间,线束穿入所述线束通过口中的任一者,并沿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光滑曲面延伸至其余所述线束通过口的任一者后穿出,且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支脚卡接于车身钣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磊孙成武韦晓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