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泥制品、混凝土加工及蒸养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养保温系统,包括向上开口的方形蒸汽养护池体,所述方形蒸汽养护池体还包括养护腔、养护池盖、“回”型水封槽,还包括温度控制仪、时间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手动控制阀、供电电源和蒸汽输送管道,所述“回”型水封槽设置在所述养护腔的四个侧壁开口处的周围外侧,所述温度控制仪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气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温度控制仪和时间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电磁阀、手动控制阀安装在蒸汽输送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以实时检测控制养护池的温度,整个系统实现了电气自动控制的目的,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水泥制品、混凝土加工及蒸养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蒸养保温系统,包括向上开口的方形蒸汽养护池体,所述方形蒸汽养护池体还包括养护腔、养护池盖、“回”型水封槽,还包括温度控制仪、时间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手动控制阀、供电电源和蒸汽输送管道,所述“回”型水封槽设置在所述养护腔的四个侧壁开口处的周围外侧,所述温度控制仪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气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温度控制仪和时间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电磁阀、手动控制阀安装在蒸汽输送管上。本技术的可以实时检测控制养护池的温度,整个系统实现了电气自动控制的目的,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专利说明】一种蒸养保温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泥制品、混凝土加工及蒸养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蒸养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水泥电杆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加快电杆水泥的硬化速度,缩短生产的周期,提高混凝土水泥电杆生产产量,一般会把电杆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养护过程,目前主要都是自然养护,养护一般分为常压蒸养养护和自然养护。自然养护的时间周期较长,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效率低下,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是坑式蒸养,这种方式密封性好,蒸汽热量损失少,蒸养周期短,提高了钢模周转率,与此同时,在蒸养过程中的蒸养时间、蒸养温度都不容易控制,大多数是依靠人工进行操作控制,未能实现电气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蒸养保温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控制养护池的温度并随时向养护池内增加蒸汽,有效地保持了养护池的温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养保温系统,包括向上开口的方形蒸汽养护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蒸汽养护池体还包括养护腔、养护池盖、“回”型水封槽,还包括温度控制仪、时间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手动控制阀、供电电源和蒸汽输送管道,所述“回”型水封槽设置在所述养护腔的四个侧壁开口处的周围外侧,所述温度控制仪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气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温度控制仪和时间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电磁阀、手动控制阀安装在蒸汽输送管上。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养护腔内相邻侧壁交叉处的中心点。温度传感器检测养护腔内的温度,而养护腔内相邻侧壁交叉处的中心点的温度稍低于腔内其他位置的温度,且养护腔内的温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要使腔内温度不能低于所设置的最低温度,同时整个腔的温度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递到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因此,传感器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整个养护腔内的最低温度;与此同时,传感器放置的位置不容易在放取电杆时遭到碰撞,从保证了传感器的正常使用而不被外界损伤。 优选地,所述蒸汽输送管道先沿两相邻内侧壁交叉处延伸至底部,然后沿底部与侧壁交叉处延伸至底部与侧壁交叉处的中心点。将蒸汽输送管道沿相邻侧壁、底部与侧壁交叉的拐角处安装,不容易在放取电杆时遭到碰撞,蒸汽输送管道的输出口不易被封堵;其次,将蒸汽输送管道沿底部与侧壁交叉处延伸至底部与侧壁交叉处的中心点处的位置,使输出蒸汽的热量向腔内传递扩散更均匀,不至于腔内的一端的温过度高,另一端的温度过低。 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养护腔的底部为一倾斜的平面,其中,蒸汽输送管输入孔与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养护腔形成的截面底部为倾斜平面的低平面端,其对面截面为倾斜平面的高平面端,所述的蒸汽输送管道沿低平面端向高平面端延伸。养护腔底部设置成倾斜平面,有利于蒸汽冷凝后的水流向蒸汽输送管的输入孔与温度传感器所在的一端,使蒸汽的冷水不遗留分布在腔底部的其他位置,有利于将冷凝水排出腔外,同时防止沉积的冷凝水浸泡电杆,降低电杆的保养的质量。 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方形蒸汽养护池体的养护腔的长度为13?140、宽度为2.6?30、深度为2?2.細,所述养护池盖的尺寸大于养护腔的腔口,所述养护腔的腔口边沿与养护池盖的顶部内表面之间预留有2?4(3!!!的缝隙,所述养护腔的腔口边沿与养护池盖周围侧壁内表面之间也预留有2?4挪的缝隙。养护池盖的盖沿只与“回”型水封槽的槽底紧密接触,养护池盖的顶部内表面以及养护池盖周围侧壁内表面与养护腔的腔口边沿都预留有缝隙,使腔内的蒸汽接触到养护池盖的边沿,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养护腔内部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方形蒸汽养护池体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的方形蒸汽养护池体为两两相邻依次制作而成,两两相邻的方形蒸汽养护池体共用一个侧壁和一个水槽,且相邻养养护腔周围外侧的“回”型水封槽互连通。 优选地,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回”型水封槽的宽度为200?240皿,深度为70?90111111,且在水封槽短边距离水封槽的槽底60111111处设有排水孔。当水槽内的水溢出或者水温过高,可将水槽内的水从排水孔排出,避免水槽中的水浸入养护腔内,影响其内部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养护池盖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提手。设置提手可方便养护池盖的吊起安装的工作更加方便。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的可以实时检测控制养护池的温度,并控制电磁阀的通断,随时向养护池内增加蒸汽,有效地保持了养护池的温度,整个系统实现了电气自动控制的目的。 (2)使混泥土电杆强度提前,加快凝固时间,将水泥电杆的养护的时间缩短至3?4小时,因此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且使用也比较广泛。 (3)通过在“回”密封水槽中注入水的方式密封养护池盖与养护腔,其密封性更好,其中,养护池盖的顶部内表面以及养护池盖周围侧壁内表面与养护腔的腔口边沿都预留有缝隙,使养护腔内的热量与槽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有利于养护腔内温度循环调节更稳定、均匀。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实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一种蒸养保温系统的方形蒸汽养护池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种蒸养保温系统的电气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方形蒸汽养护池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养护池盖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两个相邻方形蒸汽养护池体的截面示意图的示意图。 附图中,1-方形蒸汽养护池体,2- “回”型水封槽,3-养护池盖,4~养护腔,5-温度控制仪,6-时间控制器,7-温度传感器,8-电磁阀,9-手动阀,10-蒸汽输送管道,11-外壁输入孔,12-供电电源,13-排水孔,30-提手,31-养护盖的盖沿,101-侧壁,102-侧壁,103-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和图2,一种蒸养保温系统,包括向上开口的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养保温系统,包括向上开口的方形蒸汽养护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蒸汽养护池体还包括养护腔、养护池盖、“回”型水封槽,还包括温度控制仪、时间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手动控制阀、供电电源和蒸汽输送管道,所述“回”型水封槽设置在所述养护腔的四个侧壁开口处的周围外侧,所述温度控制仪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气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温度控制仪和时间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电磁阀、手动控制阀安装在蒸汽输送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陈永标,陈晓全,陈桂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横县桂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