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球阀阀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726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O型球阀阀组,包括共用一个阀体的多个球阀,阀体具有对应于每个球阀的安装孔以及同轴线的第一和第二通道段。每个球阀包括:安装在安装孔内的阀座组件,其具有容纳空腔、穿孔及总是与相应第一和第二通道段直通的第四和第五通道段;安装在该容纳空腔内的O型球芯,O型球芯具有第三通道段,随O型球芯的旋转,第三通道段可选择地连通相应的其它通道段,以构成贯通每个球阀的可直通的流动通道;阀杆;球阀密封机构;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补偿机构;阀座组件包括沿相应安装孔轴向对置布置在O型球芯两侧且各自具有凹腔的内阀座和外阀座,容纳空腔由内阀座的凹腔和外阀座的凹腔组合构成,穿孔设置在外阀座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O型球阀阀组,包括共用一个阀体的多个球阀,阀体具有对应于每个球阀的安装孔以及同轴线的第一和第二通道段。每个球阀包括:安装在安装孔内的阀座组件,其具有容纳空腔、穿孔及总是与相应第一和第二通道段直通的第四和第五通道段;安装在该容纳空腔内的O型球芯,O型球芯具有第三通道段,随O型球芯的旋转,第三通道段可选择地连通相应的其它通道段,以构成贯通每个球阀的可直通的流动通道;阀杆;球阀密封机构;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补偿机构;阀座组件包括沿相应安装孔轴向对置布置在O型球芯两侧且各自具有凹腔的内阀座和外阀座,容纳空腔由内阀座的凹腔和外阀座的凹腔组合构成,穿孔设置在外阀座上。【专利说明】O型球阀阀组
本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O型球阀阀组。
技术介绍
目前,包括二阀组、三阀组、四阀组以及五阀组在内的阀组均采用针型截止阀或球型截止阀。采用这样的针型或球阀截止阀构成的阀组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现有阀组使用的是针型阀芯或球型阀芯,阀的进出口通道不同轴,进口通道轴线相对于出口通道轴线低且不平行,从而,其对流体流动方向有严格的进出口方向限制。如图1所示,阀门进出口通道1,在阀体内进口低于出口,实际应用中叫“低进高出”,这样,一旦阀门的进出口方向装反,很容易从阀杆处向外泄露,且其对流体流动方向的限定导致这样的阀组无法应用到需流体双向流动的应用领域内。此外,这种阀门流体在阀门内部流向多次改变,遇到介质有颗粒性物质的情况会加速阀芯和阀座间的磨损而造成内漏,遇到粘稠性易结晶介质时容易发生堵塞。且由于阀体内的流动通道非常复杂,阀体加工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 2、阀杆通过螺纹旋转,致使阀门从全开到全关,需要通过手柄多圈调节,开关速度慢。 3、针形截止阀或球型截止阀,只能从阀盖旋出长度看阀门位置,有时候在阀门仅开启了一点时不容易识别,而且在关闭阀门的时候,会因为担心阀门关不到位而用力旋紧手柄,造成阀芯阀座之间压力过大,损坏密封面或密封线。 4、阀芯、阀座密封是硬密封,开关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磨损,进而造成阀门的内漏,且由于阀座与阀体是一体设置的,这样,一旦阀座密封面有磨损,就必须将阀体拆卸下线进行整体维修或报废,实际应用中报废的居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允许流体双向流动且阀体加工方便的O型球阀阀组。 本技术提供一种O型球阀阀组,包括共用一个阀体的多个球阀,阀体具有对应于每个球阀的安装孔以及在每个安装孔两侧并与相应安装孔垂直连通的同轴线的第一和第二通道段,其中,每个球阀包括:与阀体抵接地安装在相应安装孔内的阀座组件,阀座组件具有容纳空腔、与容纳空腔相连并沿相应安装孔轴向延伸的一个穿孔以及沿相应安装孔横向布置在该容纳空腔两侧并总是与相应第一和第二通道段直通的第四和第五通道段;围绕相应安装孔的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在该容纳空腔内的O型球芯,O型球芯具有贯通的第三通道段,随O型球芯的旋转,第三通道段可选择地连通相应的其它通道段,以构成贯通每个球阀的可直通的流动通道;阀杆,连接O型球芯并自穿孔穿出阀座组件进而延伸出阀体;可拆卸地套设在阀杆外的球阀密封机构;补偿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补偿机构;其中,阀座组件包括沿相应安装孔轴向对置布置在O型球芯两侧且各自具有凹腔的内阀座和外阀座,容纳空腔由内阀座的凹腔和外阀座的凹腔组合构成,穿孔设置在外阀座上。 本技术的O型球阀阀组通过将流动通道设置为直通型结构,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没有换向,且阀体内流动通道段的直线型加工结构,使得阀体的加工简单,节省成本。并且,在O型球芯旋转至其第三通道与其相应的其它通道连通,致使该球阀的整个流动通道连通时,流体在球阀内可双向流动,无需担心阀门中进出口方向安装错误,适合应用到需流体双向流动的场合。此外,由于阀座组件是以层叠式填充在阀体的相应安装孔内而不是与阀体固定连接,从而,当阀座组件损坏后可直接更换阀座组件而无需更换阀体,且不会影响到阀组内的其它球阀的工作。此外,本技术由于设置了 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补偿机构,这样当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因磨损、弹性变形等原因导致间隙增大时,可通过该间隙补偿机构进行间隙补偿,进一步防止了球阀的泄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孔的外端设有内螺纹,间隙补偿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孔中的阀盖,阀盖一端设有与安装孔的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并有阀杆穿过其中,当阀盖在安装孔中拧紧时,其在垂直于流动通道的方向上给阀座组件一个预紧力。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至少阀座组件的内阀座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在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间隙增大时时在预紧力的作用下保持两者之间的接触。 作为另一可选方案,阀座组件的内阀座和外阀座具有间隙,弹性材料以密封的方式被压紧在该间隙中,以便在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间隙增大时,在预紧力的作用下使得内阀座和外阀座沿阀体可相对移动。 作为再一可选方案,阀座组件的内阀座和外阀座之间的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弹性体,该弹性体的硬度比设有该弹性体的阀座的其余部分的硬度低。 优选地,间隙补偿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阀盖与外阀座之间的调节垫圈和/或设置在内阀座和安装孔底部之间的弹性垫,以便在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因磨损、弹性变形等而间隙增大时,因调节垫圈和/或弹性垫的自动弹性释放而为O型球芯与阀座组件之间提供弹性补偿。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调节垫圈具有中空外罩和设置在中空外罩内的弹性机构,弹性机构被构造成在其安装状态下朝向O型球芯偏压外阀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阀座具有在流动通道方向上布置在容纳空腔两侧并与该容纳空腔连通的两个第一凹口,外阀座具有与该两个第一凹口对置设置的两个第二凹口,第四通道段和第五通道段分别由各自对置布置的第一和第二凹口形成。 优选地,O型球芯和阀杆一体形成,以防止阀杆与O型球芯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而防止球阀开关不到位现象。 优选地,O型球阀阀组包括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球阀。 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阀组用球型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单个球阀的沿其纵向中心平面的剖视图; 图2a示出了对应安装图2中的每个球阀的阀体的沿过流动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3a示出了图2中的外阀座的沿流动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的剖视图; 图3b示出了图2中的内阀座的沿流动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的剖视图; 图3c示出了图2中的内、外阀座在安装状态下的沿其过流动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的剖视图; 图3d示出了图2中的外阀座的俯视图; 图3e示出了图2中的内阀座的俯视图; 图3f示出了图2中的内、外阀座在安装后形成的阀座组件的俯视图; 图4A示出了图2中的形成为整体的O型球芯和阀杆的沿纵向中心平面的剖视图; 图4B示出了图4A的侧向剖视图; 图5A示出了图2中的调节垫圈的主视图; 图5B示出了图5A的调节垫圈的沿纵向中心平面的剖视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O型球阀阀组,包括共用一个阀体(10)的多个球阀,所述阀体(10)具有对应于每个所述球阀的安装孔(13)以及在每个安装孔(13)两侧并与相应安装孔(13)垂直连通的同轴线的第一和第二通道段(11、12),所述安装孔(13)的外端设有内螺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球阀包括:与所述阀体(10)抵接地安装在相应安装孔(13)内的阀座组件,所述阀座组件具有容纳空腔(34)、与所述容纳空腔(34)相连并沿相应安装孔轴向延伸的一个穿孔(33)以及沿相应安装孔横向布置在该容纳空腔(34)两侧并总是与相应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段(11、12)直通的第四和第五通道段(31、32);围绕相应安装孔(13)的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在该容纳空腔(34)内的O型球芯(20),所述O型球芯(20)具有贯通的第三通道段(21),随所述O型球芯(20)的旋转,所述第三通道段(21)可选择地连通相应的其它通道段,以构成贯通每个球阀的可直通的流动通道;阀杆(40),连接所述O型球芯(20)并自所述穿孔(33)穿出所述阀座组件进而延伸出所述阀体(10);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阀杆(40)外的球阀密封机构;所述O型球芯(20)与阀座组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补偿机构;其中,所述阀座组件包括沿相应安装孔(13)轴向对置布置在所述O型球芯(20)两侧且各自具有凹腔(34a、34b)的内阀座(300)和外阀座(30),所述容纳空腔(34)由内阀座(300)的凹腔(34b)和外阀座(30)的凹腔(34a)组合构成,所述穿孔(33)设置在所述外阀座(3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启胡平杰梅长松刘俊峰邓海燕张紫平张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