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车顶人孔盖联动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3412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机车车顶安全保护装置。电力机车车顶人孔盖联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拐臂系绳杆(3)、导向滑轮支座(4)、导向滑轮(5)、绳(6)、转轴支座(7)、上拉杆复位弹簧(8)、第一螺栓(9)、下拉杆调整板(10)、下拉杆(12)、转轴(14)、上拉杆(16)、接电杆(17)、第二螺栓(19)、绝缘杆(20)、第三螺栓(21)、导线(22)、绝缘杆复位弹簧(23),导线(22)的一端与接电杆(17)相连,导线(22)的另一端与电力机车上的接地点相连;绳(6)的一端与拐臂系绳杆(3)固定连接,绳(6)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滑轮(5)与转轴(14)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作业人员上电力机车车顶作业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机车车顶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行的电力机车所使用的电源,是接触网供给的25KV单相工频交流电。在电气化铁路区段运行和整备作业的电力机车经常需要作业人员上车顶对机车进行检查维修工作,通常上车顶工作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登顶作业程序在地面对接触网断电,再上车通过人工操作机车高压报警器检测接触网是否有电,再打开车顶人孔盖登顶作业。然而,因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未认真执行接触网断电的操作程序,在接触网上仍带电的情况下,而上车顶前又未按高压报警器按钮确认断电或确认高压报警器工作(报警器故障等)是否正常,就盲目登车顶工作,将造成作业人员电击伤亡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人员上电力机车车顶作业时安全可靠的电力机车车顶人孔盖联动接地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电力机车车顶人孔盖联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拐臂系绳杆3、导向滑轮支座4、导向滑轮5、绳6、转轴支座7、上拉杆复位弹簧8、第一螺栓9、下拉杆调整板10、下拉杆12、转轴14、上拉杆16、接电杆17、第二螺栓19、绝缘杆20、第三螺栓21、导线22、绝缘杆复位弹簧23,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力机车车顶人孔盖联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拐臂系绳杆(3)、导向滑轮支座(4)、导向滑轮(5)、绳(6)、转轴支座(7)、上拉杆复位弹簧(8)、第一螺栓(9)、下拉杆调整板(10)、下拉杆(12)、转轴(14)、上拉杆(16)、接电杆(17)、第二螺栓(19)、绝缘杆(20)、第三螺栓(21)、导线(22)、绝缘杆复位弹簧(23),转轴(14)的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转轴支座(7)的左支撑板(13)、右支撑板(26)相连,下拉杆调整板(10)上设有下拉杆调整槽(11),下拉杆调整板(10)与转轴支座(7)的底板(27)固定连接,转轴支座(7)位于接触网的下方并与机车车顶板(1)固定连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机车车顶人孔盖联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拐臂系绳杆(3)、导向滑轮支座(4)、导向滑轮(5)、绳(6)、转轴支座(7)、上拉杆复位弹簧(8)、第一螺栓(9)、下拉杆调整板(10)、下拉杆(12)、转轴(14)、上拉杆(16)、接电杆(17)、第二螺栓(19)、绝缘杆(20)、第三螺栓(21)、导线(22)、绝缘杆复位弹簧(23),转轴(14)的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转轴支座(7)的左支撑板(13)、右支撑板(26)相连,下拉杆调整板(10)上设有下拉杆调整槽(11),下拉杆调整板(10)与转轴支座(7)的底板(27)固定连接,转轴支座(7)位于接触网的下方并与机车车顶板(1)固定连接;上拉杆(16)的右端与转轴(14)固定连接,上拉杆(16)的左端由第二螺栓(19)与绝缘杆(20)的中部铰接,上拉杆复位弹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易敏余先涛刘卫张涛董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