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3378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1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该触控传输装置包括感测电路以及控制模块。感测电路用以根据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之间的物理邻近而感测第一信号。控制模块用以根据第一信号取得对应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以及判断对应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是否符合第一预设轮廓,并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一结果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可实现电子装置交互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该触控传输装置包括感测电路以及控制模块。感测电路用以根据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之间的物理邻近而感测第一信号。控制模块用以根据第一信号取得对应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以及判断对应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是否符合第一预设轮廓,并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一结果信号。本技术提供的触控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可实现电子装置交互的便利性。【专利说明】触控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信号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并且特别有关于一种根据物理邻近的另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执行对应动作的触控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1n, 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其通过近场磁场通信方法(例如采用13.56MHz的近场磁场通信方式)在移动设备、消费型电子产品、个人计算机或智能电子装置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让用户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由于手机等手持装置集成NFC的市场需求已经成熟,其可支持移动支付或者作为销售点终端(point of sale,简称P0S)来用,然而由于NFC以磁场通信方式进行信号发送和接收,因此必须在手机等手持装置上增设感应式读卡器或类似功能的部件,这样将造成手持设备体积变大,并且对手机等手持设备的结构布局、部件用材均有限制。 因此近来发展了一种触控面板装置的触控传输(touch link)技术,例如US2011/0304583,US 2013/0147760,CN 102916729A等专利申请案所述的,可利用触控面板装置原有面板及驱动IC来进行通信传输。触控面板装置包括触摸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为触控面板装置所包含的触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其中,触控面板可为不具显示功能的触控面板(例如触摸板(touch pad))或者具显示功能的触控面板(例如触控屏幕(touch screen))。触摸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用于构成电容结构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至少一个作为发送电极,以及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至少一个作为接收电极。这样,信号可通过触控面板装置原有电极及驱动IC来进行发送和接收,以实现基于电场的触控传输,无需再另行设置感应式读卡器或类似功能的部件,与先前的近场通信技术比较更为节省体积与成本。 图1是根据先前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装置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之间进行触控传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之间具有近电场103a以及103b。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皆具有发送以及接收信号的功能。该触控传输技术中,当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向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发送信号时,所应用的通信媒介是电场方向指向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的电场部分(如图1所示的近电场103a)。当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向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发送信号时,所应用的通信媒介是电场方向指向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的电场部分(如图1所示的近电场103b)。其中,图1所示的X信道以及Y信道分别代表设置在基板上用以构成电容结构的发送电极和接收电极。 图2是根据先前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装置和第二触控面板装置之间实现触控传输系统的逻辑架构图。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包括图2所示的信号发送系统201,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包括图2所示的信号接收系统202。其中,信号发送系统201包括触控传输请求信号产生单元211、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12以及第一通信单元213。其中,触控传输请求信号产生单元211用于产生触控传输的请求信号,并通过发送电极发送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12在接收电极接收到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回复的应答信号后,与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建立通信连接。在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一通信单元213通过发送电极发送通信信息或数据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 信号接收系统202包括触控传输请求应答单元221、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22以及第二通信单元223。其中,触控传输请求应答单元221在通过接收电极接收到由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所发送的触控传输请求信号后,通过发送电极回复应答信号至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22在触控传输请求应答单元221向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回复应答信号后,与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建立通信连接。在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二通信单元223通过接收电极接收由第一触控面板装置101所发送的通信信息或数据。 图3是根据先前技术的第一触控面板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触控面板30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302还包括触摸传感器(未完全示出)。其中,触摸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基板上多个用以构成电容结构的发送电极311、321以及接收电极312、322,分别用以发送以及接收信号。 图4是根据先前技术的触控传输方法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401,触控传输请求信号产生单元211产生触控传输请求信号,并通过发送电极发送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接着,通信连接建立单元212在接收电极接收到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所回复的应答信号后(步骤S402),与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建立通信连接(步骤S203)。最后,进入步骤S404,第一通信单元213通过发送电极发送通信信息或数据至第二触控面板装置102。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以增加电子装置交互的便利性。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传输装置,包括感测电路以及控制模块。感测电路用以根据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之间的物理邻近而感测第一信号。控制模块用以根据第一信号取得对应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以及判断对应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是否符合第一预设轮廓,并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一结果信号。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触控传输装置还包括触控面板,以及第一触控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触控面板,而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之间的物理邻近指的是触控面板与第一触控面板的距离不大于预定长度。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触控传输装置还包括执行模块,用以产生用户接口。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触控传输装置还包括执行模块,用以根据第一结果信号输出对应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第一结果信息。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触控传输装置还包含执行模块,用以根据第一结果信号执行对应于第一预设轮廓的第一动作。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其中执行对应于第一预设轮廓的第一动作指的是致能对应于第一预设轮廓的第一应用程序,触控传输装置还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交换对应于第一应用程序的信息。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其中感测电路还根据与第二触控传输装置之间的物理邻近而感测第二信号。控制模块还根据第二信号判断对应于第二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是否符合第二预设轮廓,并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二结果信号。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触控传输装置还包含执行模块,用以根据第一结果信号以及第二结果信号致能应用程序。 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其中第一预设轮廓以及第二预设轮廓具有不同的形状或者具有不同的尺寸。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子区域,其中子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测电路,用以根据与第一触控传输装置之间的物理邻近而感测第一信号;以及控制模块,用以根据上述第一信号取得对应于上述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以及判断对应于上述第一触控传输装置的轮廓是否符合第一预设轮廓,并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一结果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文丁上伦廖婉君黄京光
申请(专利权)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