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曲迪专利>正文

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1947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包括表层及里层,在表层及里层之间设置有用于电磁屏蔽的连接表层及里层的空间三维槽型结构的银纤维组织层,所述银纤维组织层均匀地分布于健康布的每一横行,相邻两横行之间的银纤维,由于热压定型形成空间三维槽型结构,而密切接触。将银纤维组织层作为连接两表层及里层的连接层,通过表层及里层的覆盖,使得该织物更加美观,并降低了氧化镀银纤维受到日晒的可能,保护了镀银纤维的银层不被破坏,连接层因形成了空间三维槽型结构,使得彼此相邻的两横行的银纤维相接触,形成了导电回路,大大提高了电磁屏蔽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产品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长丝,下同)健康布面料。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辐射织物一般是由常规纱线编织层与镀银长丝编织层复合而构成的双层结构或三层结构织物。CN 201849030U公开了一种镀银纤维防电磁辐射梭织物,由于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因而织物具有双面效应,一面主要由常规纱线编织而成,另一面主要由镀银纤维编织而成,两面通过少量的交织点相连接。但是这些结构不可避免的使得镀银纤维层裸露在外层,或是里层。CN202559029U则公开了一种玮平针银纤维抗菌织物,由于采用添纱组织而具有双面效应织物,一面显示为常规纱线,而另一面显示镀银纤维,如图1所述,无法将镀银纤维层覆盖在里层与外层之间。因镀银纤维为深灰色,这不但影响织物的美观,而且影响织物电磁屏蔽的耐久性。一方面,因镀银纤维层的暴露及长期日晒氧化及磨损等作用,会导致镀银纤维表面的银层泛黄,影响穿着的美观。另一方面,因镀银纤维层一旦贴身接触皮肤,会受到磨损或汗液的影响,而使银层脱落或泛黄,而降低屏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电磁屏蔽效能高、使用寿命长、美观大方、具有高三层结构效应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包括由棉纱线或者其它纱线形成的手感柔软的表层及由棉纱线或者其它纱线形成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里层,其特征在于:在表层及里层之间设置有用于电磁屏蔽的连接表层及里层的呈空间三维槽型“S”形结构的银纤维组织层,所述银纤维组织层均匀置于健康布的每一横行,相邻两横行的银纤维通过空间三维槽型结构相接触。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其特征是:在表层及里层之间的呈空间三维槽型结构的银纤维组织层,通过热压定型。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其它纱线原料是包括涤纶、锦纶或腈纶在内的化纤。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纱线采用单纱或双纱织造。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所述银纤维的含量一般在10?50%之间,其他纤维纱线,可以是包括棉、麻、丝、毛在内的天然纤维,或包括涤纶、锦纶或腈纶在内的化纤。这些纱线的细度一般在4tex?60tex之间。 所述的银纤维是一种锦纶6 (或锦纶66)表面通过专门化学镀银技术而得到的高导电性纤维,细度一般在30D?150D之间,其电阻值在400 Ω/100cm (40D时)以下。 上述的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所述纱线采用单纱或双纱织造。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银纤维组织层作为连接表层及里层的连接结构,借助于表层和里层的覆盖,使得作为连接层的镀银纤维降低了氧化及日晒的可能,保护了镀银纤维的银层不被破坏,大大提高了织物的使用寿命,而起连接作用的银纤维由于形成了特有的三维槽型“S”形结构,使上下相邻两横列的银纤维密切接触,形成了导电回路,赋予了织物优良的电磁屏蔽效能。 所述的在表层及里层之间的呈空间三维槽型“S”形结构的银纤维集圈结构层,是通过织物后处理的缩水和热压定型协同效应而加强和稳定的,其特征是:经缩水处理后的织物缩水率须控制在I?3%以内,而热定型温度控制在120?190°C,热压速度控制在10?80米/分,线压力为30?100公斤/厘米。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玮平组织的垫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半集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双半集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全集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呈三维槽型的结构的“S”形银纤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传统玮平组织的垫纱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银纤维I及纱线组织。 如图3所示,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包括由细度为1tex棉纱形成的手感柔软的表层及里层,在表层及里层之间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作为电磁屏蔽的用于连接表层及里层的具有三维槽型结构的70D银纤维组织层,该银纤维组织层由银纤维I及银纤维2组成,所述银纤维组织层均匀分布于健康布面料的每一横列,相邻两横列之间的银纤维由于缩水和热压定型形成空间三维槽型结构而密切接触,织物缩水率控制在3%以内,热压定型温度为160°C的,热压速度为80米/分,线压力为35公斤/厘米,织物克重控制在200?240克/米2之间。化纤面料原料是包括涤纶、锦纶或腈纶在内的化纤。纱线采用单纱或双纱织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由150D的银纤维I以全集圈在表层及里层之间构成屏蔽组织层,如图4所示,该结构可赋予健康布织物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所述银纤维组织层均匀分布于健康布面料的每一横列,相邻两横列的银纤维1,由于缩水和热压定型形成空间三维槽型结构而密切接触,织物缩水率控制在I %以内,热压定型温度为180°C的,热压速度为50米/分,线压力为88公斤/厘米,织物克重控制在220?260克/米2之间。 实施例3: —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包括由细度为14.5tex棉纱形成的手感柔软的表层及里层,在表层及里层之间设置有如图2所示的作为电磁屏蔽的用于连接表层及里层的具有三维槽型结构的40D银纤维组织层,该银纤维组织层由银纤维I组成,该结构可赋予健康布织物优良的电磁屏蔽效果。 所述银纤维组织层均匀分布于健康布面料的每一横列,相邻两横列的40D的银纤维,由于缩水和热压定型形成空间三维槽型结构而密切接触,织物缩水率控制在2%以内,热压定型温度为170°C的,热压速度为60米/分,线压力为80公斤/厘米,织物克重控制在1600?200克/米2之间。 采用针织,按图2、图3、图4所示的健康布结构编织,包括由化纤纱线或者棉纱形成的手感柔软的外层,及由化纤纱线或者棉纱形成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里层,在外层及里层之间以集圈编织方式设置有作为电磁屏蔽的用于连接外层及里层的的银纤维,该银纤维分布于健康布面料的每一横列。尽管健康布为双面布,通常是一面为棉纱,另一面为其它纱线或其他颜色的棉纱,由于将银纤维作为连接两层的集圈纱线,使之基本处于两层的中间,因而使健康布具有了三层结构效应。既可避免因镀银纤维层暴露在外,因日晒泛黄、接触磨损而降低屏蔽效能,也可避免因银纤维颜色灰暗、易变色而影响美观。 通常认为,要使银织物要具有好的电磁屏蔽效能,必须使织物中的镀银纤维相互连接或交织,直接构成导电网络。而在本专利技术中,处于里层和表层之间的各横列银纤维,在编织结构上并没有形成直接的成圈连接和交织。从理论上推断,这种结构不会有太好的屏蔽效能。因此所接触到的熟悉针织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都不建议采用这种结构来设计电磁屏蔽织物。本专利技术新颖性和创造性恰恰体现在此,无论是采用半集圈结构,还是双半集圈结构,还是全集圈结构,都着眼于将银纤维稳定的处于里层和外层的的中间,使健康布具有了三层结构效应,以有效地保护银纤维,并赋予织物较好的外观,同时有赋予了健康布织物较高的电磁屏蔽效能。通过认真分剖析不难发现,尽管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包括由棉纱线或者其它纱线形成的手感柔软的表层及由棉纱线或者其它纱线形成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里层,其特征在于:在表层及里层之间设置有用于电磁屏蔽的连接表层及里层的呈空间三维槽型“S”形结构的银纤维组织层,所述银纤维组织层均匀置于健康布的每一横行,相邻两横行的银纤维通过空间三维槽型结构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电磁屏蔽的银纤维健康布面料,包括由棉纱线或者其它纱线形成的手感柔软的表层及由棉纱线或者其它纱线形成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里层,其特征在于:在表层及里层之间设置有用于电磁屏蔽的连接表层及里层的呈空间三维槽型“3”形结构的银纤维组织层,所述银纤维组织层均匀置于健康布的每一横行,相邻两横行的银纤维通过空间三维槽型结构相接触。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迪马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曲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