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和动力输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146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动力输出设备(100)包含第一与第二电动发电机(MG1,MG2)、第一与第二变换器(20,30)以及继电器电路(40)。第一与第二电动发电机(MG1,MG2)分别包含第一与第二三相线圈(12,14)。第一变换器(20)周期性地改变三相线圈(12)的第一中性点(N1)上的电位。第二变换器(30)以与第一中性点(N1)电位变化的反相版本对应的相位周期性地改变第二三相线圈(14)的第二中性点(N2)上的电位。继电器电路(40)对来自控制装置(60)的控制信号(CNTL)做出响应,将第一与第二AC线(ACL1,ACL2)电气连接到连接器(50),并将在第一与第二中性点(N1,N2)之间产生的交流电压供到连接器(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和动力输出设备。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使用 两个三相线圏产生交流电压的动力输出i殳备和交流电压产生设备。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特开平8-126121公开了电气车辆的车载充电器。这种车栽充 电器包含第一与第二三相线圏、第一与第二变换器以及电池。商用电源被 连接到第 一与第二三相线圏的中性点。第 一与第二变换器分别与第 一三相线圏及第二三相线圏对应地^L置, 并分别被连接到第 一三相线團与第二三相线團。第 一与第二变换器与电池 并联连接。当电池由第一与第二变换器充电时,对控制进行修改,使得第一变换 器向第一三相线圏中的三个线圏传导同样的电流、第二变换器向第二三相 线圏中的三个线圏传导与向第一三相线围中三个线闺的电流同样的电流。 相应地,第一与第二变换器将来自商用电源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以便对电池充电。上面提到的日本专利特开平8-126121的公开仅披露了用商用电源对电 池进行充电的配置.因此,存在难以用两个三相线围产生作为商用电源的 交流电压以便对外部负载输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两个三相线圏产生交流电压 的交流电压产生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两个三相线圏产生交流电压的动力输出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一个实施形态,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包含第 一与第二三相 线圏、分别被连接到第 一与第二三相线圏以便从电压供给线接收直流电压 的第 一与第二变换器、被连接到第 一三相线圈的第 一 中性点与第二三相线 圏的第二中性点并被布置在第一与第二中性点以及外部负栽之间的继电器 电路、控制第一与第二变换器以及继电器电路的运行的控制装置。第一变 换器对来自控制装置的第 一控制信号做出响应,在第 一 中性点上产生具有 预定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压。第二变换器对来自控制装置的第二控制信号做 出响应,在第二中性点上产生具有预定频率、对应于第一交流电压的反相版本(inverted version)的第二交流电压。继电器电路对来自控制装置的 笫三控制信号做出响应,将第一与第二中性点与外部负载电气连接,以便 向外部负栽输出具有预定频率且在第一与第二中性点之间产生的第三交流 电压。优选为,第一三相线團包含第一到第三线圏.第二三相线團包含第四 到第六线團。第 一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 一到第三线團对应设置的第 一到第 三臂。第二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四到第六线围对应设置的第四到第六臂。 控制装置包括分别控制第一与第二变换器的第一与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 制单元控制第 一到第三臂中的至少 一个的开关,以便将具有预定频率的同 一相位的第一交流电流传导到笫一至第三线围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单 元控制第四到第六臂中至少一个的开关,以便将对应于第一交流电流的反 相版本的、同 一相位的第二交流电流传导到第四到第六线團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为,第一三相线團包含第一到第三线圏。第二三相线團包含第四到第六线圏。第一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一至第三线圏对应设置的第一至第三臂。第二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四至第六线圏对应设置的第四至第六臂。控制装置包含分别控制第 一与第二变换器的第 一与第二控制单元.第 一控 制单元根据以预定频率变化的第一曲线改变第一至第三臂的第一占空(first duty),以便控制第一到第三臂的开关。第二控制单元根据与第一 曲线的反相版本对应的第二曲线改变第四至笫六臂的第二占空,以^更控制第四到第六臂的开关。优选为,第一三相线圏包含第一到第三线團.第二三相线圏包含第四 到第六线圈。第一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一至第三线圏对应设置的第一至第 三臂。第二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四至第六线圏对应设置的第四至第六臂。 控制装置包含分别控制第一与第二变换器的第一与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 制单元控制第一变换器,使得由第一至第三线圏产生的交流电压被转换为 直流电压。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四至第六臂中至少一个的开关,使得与由 第一至第三线围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反相版本对应的、同一相位的交流电流 被传导到第四至第六线團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为,交流电压产生设备还包含将直流电压供到电压供给线的直流 电源。控制装置基于直流电源的充电状态判定是否允许第三交流电压向外 部负栽的输出。优选为,当控制装置禁止第三交流电压向外部负栽的输出时,继电器 电路对第三控制信号做出响应,将第 一与第二中性点从外部负栽电气断开。优选为,控制装置对第一与第二变换器进行控制,使得当第三交流电 压向外部负栽的输出被禁止时不在第一与第二中性点之间产生电位差.优选为,当第三交流电压向外部负栽的输出被禁止时,控制装置停止 第一与笫二变换器的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形态,动力输出设备包含具有作为定子线團的 第一三相线闺的第一电动发电机、具有作为定子线團的第二三相线團的第 二电动发电机、分别被连接到第 一与第二三相线闺并从电压供给线接收直 流电压的第一与第二变换器、被连接到第一三相线團的第一中性点与第二 三相线團的第二中性点并被布置在第 一与第二中性点以及外部负载之间的 继电器电路、控制第一与第二变换器以及继电器电路的运行的控制装置。 第一变换器对来自控制装置的第一控制信号做出响应,在笫一中性点上产 生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压。第二变换器对来自控制装置的第二控制 信号做出响应,在第二中性点上产生与第一交流电压的反相版本对应的、 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二交流电压。继电器电路对来自控制装置的第三控制信号1故出响应,将第一与第二中性点与外部负栽电气连接,以便向外部负载 输出具有预定频率且在第一与第二中性点之间产生的第三交流电压。优选为,第一三相线圏包含第一到第三线圏,第二三相线圏包含第四 到第六线圏。第 一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 一到第三线圏对应设置的第 一到第 三臂。第二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四到第六线圏对应设置的第四到第六臂。 控制装置包括分别控制第一与第二变换器的第一与第二控制单元。当第一 与第二电动发电机处于非驱动状态时,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到第三臂中 的至少一个的开关,以《更将具有预定频率的同一相位的第一交流电流传导 到第一至第三线圏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四到第六臂中至少 一个的开关,以便将与第一交流电流的反相版本对应的、同一相位的第二 交流电流传导到第四到第六线圏中的至少 一个。优选为,第一三相线圏包含第一到第三线圏,第二三相线團包含第四 到第六线團。笫一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一至第三线團对应设置的第一至第 三臂。第二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四至第六线圉对应设置的第四至第六臂。 控制装置包含分别控制第 一与第二变换器的第 一与第二控制单元.当第一 与第二电动发电机处于驱动状态时,第一控制单元根据以预定频率变化的 第一曲线改变笫一至第三臂的第一占空以控制第一到第三臂的开关,第二 控制单元根据以与第一曲线的反相版本对应的第二曲线改变第四至第六臂 的第二占空以控制第四到第六臂的开关。优选为,笫三相线围包含第一到第三线圏,第二三相线围包含第四 到第六线圏。笫一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 一至第三线團对应设置的第一至第 三臂。第二变换器包含分别与第四至第六线围对应设置的第四至第六臂。 控制装置包含分别控制第一与第二变换器的第一与第二控制单元.当第一 电机处于再生模式且第二电动发电机处于非驱动状态时,第一控制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电压产生设备,该设备包含:第一与第二三相线圈(12,14),第一与第二变换器(20,30),其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与第二三相线圈(12,14),以便从电压供给线接收直流电压,继电器电路(40),其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三相线圈(12)的第一中性点(N1)与所述第二三相线圈(14)的第二中性点(N2),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与第二中性点(N1,N2)以及外部负载(96)之间,以及控制装置(60),其对所述第一与第二变换器(20,30)以及所述继电器电路(40)的动作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变换器(20)对来自所述控制装置(60)的第一控制信号做出响应,以便在所述第一中性点(N1)上产生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压,所述第二变换器(30)对来自所述控制装置(60)的第二控制信号做出响应,以便在所述第二中性点(N2)上产生具有所述预定频率且对应于所述第一交流电压的反相版本的第二交流电压,且所述继电器电路(40)对来自所述控制装置(60)的第三控制信号做出响应以便将所述第一与第二中性点(N1,N2)与所述外部负载(96)电气连接,以及将具有所述预定频率且在所述第一与第二中性点(N1,N2)之间产生的第三交流电压供到所述外部负载(9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11-30 346892/20041.一种交流电压产生设备,该设备包含第一与第二三相线圈(12,14),第一与第二变换器(20,30),其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与第二三相线圈(12,14),以便从电压供给线接收直流电压,继电器电路(40),其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三相线圈(12)的第一中性点(N1)与所述第二三相线圈(14)的第二中性点(N2),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与第二中性点(N1,N2)以及外部负载(96)之间,以及控制装置(60),其对所述第一与第二变换器(20,30)以及所述继电器电路(40)的动作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变换器(20)对来自所述控制装置(60)的第一控制信号做出响应,以便在所述第一中性点(N1)上产生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压,所述第二变换器(30)对来自所述控制装置(60)的第二控制信号做出响应,以便在所述第二中性点(N2)上产生具有所述预定频率且对应于所述第一交流电压的反相版本的第二交流电压,且所述继电器电路(40)对来自所述控制装置(60)的第三控制信号做出响应以便将所述第一与第二中性点(N1,N2)与所述外部负载(96)电气连接,以及将具有所述预定频率且在所述第一与第二中性点(N1,N2)之间产生的第三交流电压供到所述外部负载(96)。2. 根据权利要求l的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三相线圏(12)包含第一至第三线圏, 所述第二三相线圏(14)包含第四至第六线團, 所述第一变换器(20)包含分别与所述第一至第三线圏对应设置的第一至笫三臂(22, 24, 26),所述第二变换器(30)包含分别与所述第四至第六线圏对应设置的第 四至第六臂(32, 34, 36), 所述控制装置(60)包含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与第二变换器(20, 30)的第一与第二控制单元(62, 63),所述第一控制单元(62)对所述第一至第三臂(22, 24, 26)中的至 少一个的开关进行控制,使得具有所述预定频率、同相位的第一交流电流 被传导到所述第一至第三线圏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第二控制单元(63)对所述第四至第六臂(32, 34, 36)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关进行控制,使得对应于所述第一交流电流的反相版本的、同 相位的第二交流电流被传导到所述第四至第六线團中的至少一个,3. 根据权利要求l的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三相线围(12)包含第一至第三线圏, 所述第二三相线圏(14)包含第四至第六线團, 所述第一变换器(20)包含分别与所述第一至第三线圏对应设置的第一至第三臂(22, 24, 26),所述第二变换器(30)包含分别与所述第四至第六线圏对应设置的第 四至第六臂(32, 34, 36),所述控制装置(60)包含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与第二变换器(20, 30)的第一与第二控制单元(62, 63),所述第一控制单元(62)根据以所述预定频率变化的第一曲线(kl) 改变所述第一至第三臂(22, 24, 26)的第一占空,以便控制所述第一至 第三臂(22, 24, 26)的开关,且所述第二控制单元(63)根据与所述第一曲线(kl)的反相版本对应 的第二曲线(k2)改变所述第四至第六臂(32, 34, 36)的第二占空,以 便控制所述第四至第六臂(32, 34, 36)的开关。4. 根据权利要求l的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三相线圏(12)包含第一至第三线圏, 所述第二三相线圏(14)包含第四至第六线圏, 所述第一变换器(20)包含分别与所述第一至笫三线圏对应设置的第一至第三臂(22, 24, 26),所述第二变换器(30)包含分别与所述第四至第六线圏对应设置的第 四至第六臂(32, 34, 36),所述控制装置(60)包含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与第二变换器(20, 30)的第一与第二控制单元(62, 63),所述第一控制单元(62)对所述第一变换器(20)进行控制,使得由 所述第一至第三线團产生的交流电压被变换为直流电压,且所述第二控制单元(63)对所述第四至第六臂(32, 34, 36)中的至 少一个的开关进行控制,使得与由所述第一至第三线團产生的所述交流电 压的反相版本对应的、同相位的交流电流被传导到所述第四至第六线團中 的至少一个。5. 根据权利要求l-4中任意一项的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其还包含将所 述直流电压供到所述电压供给线的直流电源(B),其中,所述控制装置(60)基于所述直流电源(B)的充电状态判定 是否允许所述第三交流电压向所述外部负栽(96)的输出。6. 根据权利要求l-4中任意一项的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其中,当所述 第三交流电压到所述外部负栽(96)的输出被所述控制装置(60)禁止时, 所述继电器电路(40)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与第二中性点(N1, N2)从所述外部负载(96)电气断开。7. 根据权利要求l-4中任意一项的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其中,当所述 第三交流电压向所述外部负载(96)的输出被禁止时,所述控制装置(60) 对所述第一与笫二变换器(20, 30)进行控制,使得电压差不在所述第一 与第二中性点(Nl, N2)之间被产生。8. 根据权利要求l-4中任意一项的交流电压产生设备,其中,当所述 第三交流电压向所述外部负载(96)的输出被禁止时,所述控制装置(60) 停止所述第一与笫二变换器(20, 30)的动作。9. 一种动力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哲浩及部七郎斋峯泽幸弘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