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收发双源本振的毫米波收发前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毫米波探测应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收发双源本振的毫米波收发前端。
技术介绍
在一些毫米波雷达或者毫米波三维成像等毫米波探测应用领域中,都需要检测出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以重构探测目标,通常都是通过将毫米波频率变频到可处理的正交IQ中频信号,再通过对IQ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获得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因此如何获得高信噪比的IQ信号以及尽量简单的后端数字信号处理过程则非常重要。 一种常用的毫米波收发前端是通过对毫米波回波信进行一次正交混频直接变频到零中频IQ信号。该结构由于是采用发射信号作为混频本振,本振信号和回波信号自相关,因此可以直接对零中频的IQ信号通过简单运算获得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但该结构缺点在于从毫米波直接变频到零中频会引入大量的低频噪声和直流噪声,无法获得比超外差接收机好的信噪比。 另一种毫米波收发前端则是在接收端作二次变频的超外差结构,该结构的两次混频的本振都与发射信号独立,此时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都是随时间变化的随机值,需要在数字域对IQ信号进行复杂信号处理,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收发双源本振的毫米波收发前端,包括发射本振基频源、接收本振基频源、发射倍频单元、接收第一本振倍频单元、接收第二本振产生单元和超外差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本振基频源用于产生发射工作频率信号,所述接收本振基频源用于产生接收工作频率信号;所述发射工作频率信号和接收工作频率信号的频率不相等;所述发射本振基频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倍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射倍频单元用于将发射工作频率信号的频率扩大N倍;所述发射倍频单元的输出端与功放或发射天线相连;所述接收本振基频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第一本振倍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接收第一本振倍频单元用于将接收工作频率信号的频率扩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收发双源本振的毫米波收发前端,包括发射本振基频源、接收本振基频源、发射倍频单元、接收第一本振倍频单元、接收第二本振产生单元和超外差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本振基频源用于产生发射工作频率信号,所述接收本振基频源用于产生接收工作频率信号;所述发射工作频率信号和接收工作频率信号的频率不相等;所述发射本振基频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倍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射倍频单元用于将发射工作频率信号的频率扩大N倍;所述发射倍频单元的输出端与功放或发射天线相连;所述接收本振基频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第一本振倍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接收第一本振倍频单元用于将接收工作频率信号的频率扩大N倍;所述接收第一本振倍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超外差接收单元的第一本振输入端相连;所述超外差接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回波信号,第二本振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第二本振产生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超外差接收单元用于产生零中频IQ信号;所述接收第二本振产生单元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收发射工作频率信号和接收工作频率信号;所述接收第二本振产生单元用于将发射工作频率信号和接收工作频率信号的频率差扩大N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收发双源本振的毫米波收发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本振基频源与接收本振基频源的输出信号均由锁相环电路产生,并由外部数字控制单元通过数字接口改变工作频率。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辉,孙芸,王志高,孙晓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