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0892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离心固定器和套在其外部的离心杯组成;前述离心固定器包括:上盖和下盖,二者通过连接轴实现转动连接、并且通过紧固卡扣实现扣紧;前述上盖和下盖共同围成用于直线固定血液导管且两端敞口的放置腔,上盖和下盖的外壁上形成有扣手和悬挂凸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在30min内快速完成血液导管的血细胞和血浆(血清)的分离,保证了检测样本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放置腔直线固定血液导管,保证了血液导管在离心时不发生弯曲,解决了血液导管离心时的血细胞挂壁问题;能够将血液导管内的血细胞与血浆(血清)完全分离,解决了样本在零下20℃以下低温保存时存在的继发性溶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血液导管的离心固定装置,属于化学类实验器材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分离血液导管(血小辫)的血细胞和血浆(血清)的方法,主要是依靠悬挂自然沉降,这种方法需要血液导管长时间在室温下暴露,这样一来,会严重影响抗体的效价或引发血液样本中降解,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血液样本的个体差异,血细胞不能完全与血浆(血清)分离,当血液导管放置于零下201:以下低温保存后,血细胞将被低温破坏,造成血液导管(血小辫)样本产生溶血现象,而溶血的样本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从而造成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也有人采用单管弯曲离心的方法分离血液导管(血小辫)的血细胞和血浆(血清),但由于血液导管处于弯曲状态,离心后会造成血细胞与血浆(血清)多段分布,这样不仅给取样实验带来很大不便,而且由于采用的是弯曲离心,所以极易形成血细胞挂壁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使用安全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离心固定器和套在前述离心固定器外部的离心杯组成;前述离心固定器包括:上盖和下盖,前述上盖和下盖通过连接轴实现转动连接、并且通过紧固卡扣实现扣紧;前述上盖和下盖共同围成用于直线固定血液导管的放置腔,前述放置腔的两端均为敞口 ;前述上盖和下盖的外壁上形成有扣手和悬挂凸台。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置腔呈直筒状。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置腔的腔壁上形成有防滑螺旋纹。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盖和下盖具有光滑的外壁,且插入离心杯的一端形成有插入导向部。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放置腔内形成有若干直线装入导槽。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直线装入导槽的中部形成有条形码标签放置区。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盖和下盖的外壁上形成有防变形楔柱。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盖和下盖插入离心杯的一端形成有插入导向部。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离心固定器采用聚酰胺、八83、?01或铝制成。 前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离心杯采用聚酰胺、八83、?01或销制成。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1)、能够在300111内快速完成血液导管的血细胞和血浆(血清)的分离,从而保证了检测样本的质量,进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放置腔直线固定血液导管,保证了血液导管在离心时不发生弯曲,从而解决了血液导管离心时的血细胞挂壁问题; ⑶、能够将血液导管内的血细胞与血浆(血清)完全分离,解决了样本在零下201以下低温保存时存在的继发性溶血问题; (4)、用于批量处理血液导管的离心固定器能够大量、快速处理需要离心的血液导管样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用于单个处理血液导管的离心固定器可以解决批量处理后单体血液导管样本;二者配合使用,可完全解决目前血液导管离心的技术难题; (5)、离心杯与离心固定器之间形成支撑、二次夹紧、悬挂、保护、意外破管污物接收等关系,离心杯不仅保证了血液导管的离心质量,而且对生物危害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离心固定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离心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离心固定器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离心固定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离心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离心固定器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离心固定器,2-离心杯,11-上盖,12-下盖,13-连接轴,14-紧固卡扣,15-放置腔,16-扣手,17-悬挂凸台,18-插入导向部,19-直线装入导槽,20-条形码标签放置区,21-防变形楔柱,22-插入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和图4,本专利技术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由离心固定器1和离心杯2组成,离心杯2套在离心固定器1的外部。离心杯2与离心固定器1之间形成支撑、二次夹紧、悬挂、保护、意外破管污物接收等关系,离心杯2不仅保证了血液导管的离心质量,而且对生物危害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离心固定器1优选采用聚酰胺、八83、?01或铝制成,离心杯2也优选采用聚酰胺、八83、?01或铝制成。 下面详细介绍离心固定器1的结构。 参照图1、图2和图3,离心固定器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二者形成离心固定器1的主体结构。上盖11和下盖12通过连接轴13实现转动连接,并且二者通过紧固卡扣14实现扣紧。上盖11和下盖12共同围成用于直线固定血液导管的放置腔15,放置腔15的两端均为敞口,放置腔15整体呈直筒状。由于放置腔15直线固定血液导管,所以可以保证血液导管在离心时不发生弯曲,从而可以解决血液导管离心时的血细胞挂壁问题。上盖11和下盖12的外壁上形成有扣手16和悬挂凸台17,悬挂凸台17使得离心固定器1能够悬挂在离心杯2内,这样一来,离心固定器1便不会因离心力的作用而紧紧地插在离心杯2内取不出来,扣手16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将离心固定器1从离心杯2内取出。 为了防止离心过程中血液导管在离心固定器1的放置腔15内移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放置腔15的腔壁上形成有防滑螺旋纹(未图示),防滑螺旋纹可以有效增加血液导管与放置腔15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更为优选的是,上盖11和下盖12具有光滑的外壁,且插入离心杯2的一端形成有插入导向部18。由于上盖11和下盖12具有光滑的外壁,所以其与离心杯2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故离心杯2夹紧离心固定器1时离心固定器1受力均匀,放置腔15内的血液导管的受力也趋于均匀。插入导向部18可以使离心固定器1很方便的插入到离心杯2内。 该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血液导管码齐,放入离心固定器1的放置腔15内,血液导管须将放置腔15码满; (2)、借助紧固卡扣14将上盖11和下盖12扣紧,然后将离心固定器1悬挂在离心杯2内; (3)、将离心杯2放入离心机角转子中,按离心机设置的程序离心即可; ⑷、离心结束后,取出离心固定器1,并将血液导管从离心固定器1内取出,进入血液样本处理的下一个流程。 具有上述结构的离心固定器1,其用于实现批量处理血液导管,每批离心用时30-=左右,可见其处理血液导管样本具有量大、快速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详细介绍离心固定器1的另一种结构。 参照图4、图5和图6,离心固定器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二者形成离心固定器1的主体结构。上盖11和下盖12通过连接轴13实现转动连接,并且二者通过紧固卡扣14实现扣紧。上盖11和下盖12共同围成用于直线固定血液导管的放置腔15,放置腔15的两端均为敞口,并且放置腔15的内部还形成有若干直线装入导槽19,每个直线装入导槽19内可以放置一根血液导管,这样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离心固定器(1)和套在所述离心固定器(1)外部的离心杯(2)组成;所述离心固定器(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通过连接轴(13)实现转动连接、并且通过紧固卡扣(14)实现扣紧;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共同围成用于直线固定血液导管的放置腔(15),所述放置腔(15)的两端均为敞口;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的外壁上形成有扣手(16)和悬挂凸台(17)。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离心固定器(1)和套在所述离心固定器(1)外部的离心杯(2)组成; 所述离心固定器⑴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通过连接轴(13)实现转动连接、并且通过紧固卡扣(14)实现扣紧; 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共同围成用于直线固定血液导管的放置腔(15),所述放置腔(15)的两端均为敞口 ; 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的外壁上形成有扣手(16)和悬挂凸台(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腔(15)呈直筒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腔(15)的腔壁上形成有防滑螺旋纹。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血液导管离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具有光滑的外壁,且插入离心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颉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