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极耦合非对称逻辑保护触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0760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极耦合非对称逻辑保护触发系统,主要由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无源π型滤波电路,以及串接在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与无源π型滤波电路之间的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1,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D1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D2后接地的电阻R9,正极与电阻R9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其制作和使用非常方便。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性能稳定,不仅能有效的克服外部电磁干扰,而且还能有效的防止电流突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极耦合非对称逻辑保护触发系统,主要由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无源π型滤波电路,以及串接在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与无源π型滤波电路之间的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1,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D1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D2后接地的电阻R9,正极与电阻R9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8,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0,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1,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2,正极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IC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7,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3组成;所述与非门IC1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IC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与非门IC3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射极耦合式非对称电路由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串接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的一级滤波电路,串接在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7,串接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之间的二级滤波电路,串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之间的三级滤波器,以及串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2和串接在三极管Q3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6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主要由三极管Q4,三极管Q5,功率放大器P2,功率放大器P3,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2的反相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4,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3的同相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C11,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2的同相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3,串接在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5,与电阻R15相并联的电容C10,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2的同相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串接在三极管Q5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9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17,正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18后与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2,P极与功率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20和电阻R19后与稳压二极管D3与电阻R18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P极与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4与电阻R20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5组成;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P2的反相端相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P3的反相端相连接,功率放大器P3的同相端与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9的正极与与非门IC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0与电阻R19的连接点则与无源π型滤波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静周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